新疆地名概说

出版时间:1994-3  出版社:第1版 (1994年3月1日)  作者:牛汝辰  页数:209  字数:13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变化万千,其所遗留的许多历史地名,至今仍未被人们所认识。以“扶桑”为例:近来仍有人在北京某大报上撰文大肆渲染扶桑是墨西哥的伪说,甚至说扶桑得名于一种花--吊钟花Fuchsia,事实所谓“东渡扶桑”乃为东渡日本之谓。它是富士山Fujusan的译音;而扶木、樽木、蟠木则为Fujiyama的译音,均指日本本土。中国史书的空桑、穷桑、归虚与九津则为日本九州Kyushu的译名。日本两字之音则与寅宾近似。东瀛之“瀛”则为“寅宾日出”之“寅”也。须知日语仍保存许多中国隋唐时代的古音--语尾缺少n或ng之声,例如“东”之为to,“京”之为kyo是也。  至于《史记》、《前汉书》和《后汉书》所保存的地名,则几乎完全未被人们所认识。例如:乌弋是西亚古国ur。此名见圣经的创世纪,是西亚的代称。辞海以Bactria为大夏。只要翻阅外国的百科全书,便知这是大错。Bactria早已改名为Balhk,北史译为波路国,与大夏风马牛不相及。近年它又改名为Wazirahad,仍在阿富汗北部。  至于新疆的地名,亦有许多地名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尚书。尧典》有云:“分命和仲,它西,日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历来的注疏家均未能解通此句。

内容概要

本书总结了新疆地名的演变规律,概括了新疆民族语地名的特点,探讨了新疆等地的双语地名现象及其类型和产生原因,并对200个市县的山河湖泊名作了详细的语源考订,全面总结了自汉到今的新疆地名研究史。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新疆概说  第一节 新疆人文、历史、地理概况  第二节 新疆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西域的由来  第四节 新疆的由来  第五节 新疆地名研究的意义第二章  新疆地名特点  第一节 维吾尔语地名特点  第二节 哈萨克语地名特点  第三节 柯尔克孜语地敬特点  第四节 蒙古语地名特点  第五节 锡伯语地名特点  第六节 塔吉克语地名特点第三章  新疆地名文化  第一节 新疆地名的变迁  第二节 新疆地名的语言考察  第三节 新疆地名与地理  第四节 新疆地名与屯垦  第五节 新疆地名与图腾崇拜和习俗  第六节 新颖的双语现象和双语地名  第七节 新疆地名与经济第四章  新疆地名释意  第一节 新疆市县名称释意  第二节 新疆主要山水名释意第五章  地名的汉字译写和地图表示  第一节 新疆地名的汉字译写  第二节 新疆地名的制图表示第六章  新疆地名研究史略参考文献  附一 维、哈 、柯语地名译音表  附二 作者论著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节新疆的历史沿革  一万年前,新疆和内地的中国人已有往来。这表现在新疆和内地的细石器文化属同一类型,在哈密七角井细石器遗址曾发现原产我国东部沿海的红珊瑚珠。  四千多年前,新疆和内地的关系已较密切。《庄子·地天篇》等书记载:黄帝曾“游乎赤水之北,登于昆仑之丘。并与“西陵氏之女”嫘祖结为夫妻。《汉书·律历志》说:黄帝’曾派冷纶出使新疆“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尧时新疆和中亚的使者曾到中原地区。舜时,新疆的部落首领“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块”(《行书纪年·卷上》)。  三千多年前,--新疆和内地已有经济往来。公元前十三世纪,殷王武丁妻子妇好死后,墓中就葬有大量的新疆玉器。公元前十世纪,周穆王姬满西游西域,曾赠送西域各部落大量丝绢、金银、贝币等物,也曾接受西域各族送的马、牛、皮毛和玉器等物,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丝绸已通过新疆远销印度和希腊,希腊人已称中国为“塞勒斯”,即丝绸之国。  公元前176年,我国北方匈奴的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西域和蒙古高原,在耆焉附近设置有僮仆都尉,作为统治西域‘各国的最高军政机关。  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在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乡)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今新疆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和整个帕米尔地区。从此,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的版图,西域各国的王侯变成了西汉的地方官吏。《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末年,西域:凡国五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疆地名概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