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80年

出版时间:2000-11-01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作者: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清  页数:345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当代电影论丛”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北京广播学院联合编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二、本“论丛”所选入文章绝大部分为《当代电影》90年代发表的论文,个别分卷为追求本卷内部体系的完整性,选编了一些在其他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和未发表的文章。    三、本“论丛”根据文章内容和《当代电影》的栏目设置分卷。这次共编辑出版8卷,各卷书名分别为:《中国电影美学:1999》、《90年代的“第五代”》、《当代电影理论文选》、《当代电影美学文选》、《电影艺术与技术》、《香港电影80年》。以后还将陆续编辑出版其他方面学术论文的分卷。    四、本“论丛”各卷的体例,分总序、导言、正文。导言由本卷主编撰写,说明本卷所涉及的电影艺术或理论方面的创作或研究的背景,《当代电影》在这一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编选的范围、尺度等。

书籍目录

总序 导言 第一辑  香港电影80年  “九七”回归后的香港电影  香港爱国进步电影的发展及其影响  香港电影中的中华文化脉络   阅读香港电影  香港的喜剧电影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  香港动作片二种  香港电影三题  胜在自然贵在风格——香港电影表演观念探索第二辑  亦新亦旧论世界 或悲或喜看人生——朱石麟电影研究  香港影坛的“典型”导演——李翰祥  “作者论”和胡金铨)  香港新浪潮电影重要代表——许鞍华)  徐克“黄飞鸿”系列研究  风云出英雄——吴宇森“英雄系列”与林岭东“风云系列”之比较林岭东的风云世界  历史·诗意·现实——与香港电影导演关锦鹏对话  这一坛“醉生梦死”的酒——王家卫的香港故事  绝望中的救赎——谈王家卫的《堕落天使》  周星驰现象研究  读陈可辛  《甜蜜蜜》短评  功夫成龙:从港岛走向世界  成龙电影中的喜剧性动作与暴力  论成龙电影的东方文化特征  醉里乾坤我最知——从两部《醉拳》看成龙电影  成龙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香港文化的银幕典范——成龙电影现象研究第三辑  香港电影大事记  香港著名电影工作者小传

章节摘录

  其三,接续了在前一时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曾经被淡化的“导人向善”的传统,表现了在现代化的香港社会中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弘扬。例如方育平导演的《父子情》(凤凰公司1981年出品,石磊、朱虹、容惠雯、李羽田主演)描写一名任职写字楼的下层职员,因为一生失意而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强迫儿子念书;儿子虽因父亲的苛刻管教而产生叛逆情绪,但最终他还是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矛盾得到化解,感情得到沟通。无疑,这里存在着个性与责任的冲突,关键在于协调。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点是,影片的主观视点是从儿子出发的,这就表明了在香港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已经承接了父辈所遗传下来的中华文化中的“重亲情”的传统。他们不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个性”而毫不顾及自己对家庭、亲人和社会的“责任”,.因而也就为自己和亲人创造出了一个比较温馨安宁的生活环境。吴思远编导的《法外情》(思远公司1985年出品,刘德华、叶德娴、秦沛、刘兆铭主演)、罗启锐导演的《七小福》 (邵氏公司1988年出品,洪金宝、钟锦任、张文龙、黄剑伟主演)、尔冬升编导的《新不了情》(无限映画1983年出品,刘青云、袁咏仪、刘嘉玲、吴家丽主演)、张之亮导演的《抢钱夫妻》(许氏公司1994年出品,许冠文、萧芳芳主演)、许鞍华导演的《女人,四十》(卡士公司1985年出品,萧芳芳、乔宏、罗家英主演)等等,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亲情的可贵,赞颂了那种重责任、为别人作出牺牲的精神。  这里想特别提一下成龙主演的动作片。在当今香港影坛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动作片(并非全部)充满了血腥的暴力,有的甚至过于追求火爆刺激而不分正义邪恶、黑白是非,确实容易“导人向恶”。而成龙、洪金宝等人主演的影片,则在惊险的情节和令人叫绝的武打过程中渗透着伸张正义的内涵,导人向善。例如成龙编导的《警察故事》(嘉禾公司1985年出品,成龙、林青霞、张曼玉、楚原主演)描写青年警官陈家驹为了追捕贩毒集团的头目朱滔而不顾个人安危,进行惊心动魄的恶斗。尽管其间受到贩毒集团的栽脏陷害,历尽曲折,但他却勇敢机敏地夺取到了贩毒集团的罪证,洗刷了自己的嫌疑,使坏人受到了制裁。而在他所经历的曲折中,他的上司和同事默许他的个人行动,他的女友更是不顾生命危险地陪伴着他,照料着他,甚至帮他夺取物证……这一切,都渗透着温馨的人情味,并且具有伸张正义的内涵。  其四,《父子情》、《法外情》、《警察故事》、《抢钱夫妻》、《女人,四十》等影片的出现,也标示着香港电影中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这类影片的代表作,还有林岭东导演的《监狱风云》(新艺城公司1987年出品,周润发、梁家辉主演)、刘国昌导演的《庙街皇后》(银都公司、映之道公司1990年出品,张艾嘉主演)、张之亮导演的《笼民》(影幻公司1992年出品,乔宏、泰迪罗宾、李名炀主演)等等。这些作品,关注香港社会的实现,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态和心态,通过艺术形象体现了创作者的社会理想,承传了中华文化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出品,张艾嘉主演)、张之亮导演的《笼民》(影幻公司1992年出品,乔宏、泰迪罗宾、李名炀主演)等等。这些作品,关注香港社会的现实,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态和心态,通过艺术形象体现了创作者的社会理想,承传了中华文化中的现实主义传统。  香港的电影创作是多元化的,还有许多导演的作品由于不属于本命题的范畴(例如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作品),因而未加评述。无疑,现代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电影;但在多元化的格局中应该找到自己民族文化的清晰脉络。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好莱坞电影或其它外国电影所吞没。当然,这些作品同样必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才能吸引观众,保持活力。“九七”回归之后,香港电影在“50年不变”的原则的保障下仍然会沿着自己的轨迹继续向前发展;但同时,由于和大陆电影、大陆文化的交流更加密切,因而也就必然会承传更多的中华文化,相信这是可以期待的。  阅读香港电影  远婴  香港回归的前夕,让我们以尚且还是“他者”的身份对香在港电影作一个匆匆的巡礼。  与台湾、韩国、新加坡比肩,香港跻身于“亚洲四小龙”。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早在80年代就达到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抗衡的现代化水准。然而,作为某种象征,香港的电影工业似乎更能充分体现这种成就感。特别是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香港电影在技术的前卫、形式的多样,以及表、导演人才辈出等各个方面,都令亚洲电影同行赞叹不已。  香港电影的起步几乎和大陆内地一样,同在1896年。继而1901年建立影院,1913年出现制片业。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上海影业人员移居香港,为香港的电影制作注入艺术和技术的活力。1949年前后,上海电影工作者的再度南迁使其电影工业的基础更加丰厚。纵观其全部发展过程中,香港电影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它既逃脱了中国近代史上数次战争的蹂躏,又不受任何政治意识形态的箝制,其题材可以灵活多变,其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其制作可遵循商业规律,因而它的影片往往是中国特色和国相信际热点的双重变奏,对各种族群的观众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加之台湾和大陆在它的腹地之外,所有的海外华人地区都是它的恒定市场,其工业运作和艺术创作在稳步成长中不断积累,并最终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称誉。  1913年至今,香港拍摄制作了8,000多部影片,其数量既超大陆,又超台湾(大陆和台湾的影片量均为5,000多部)。这座60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数十家制片机构,百余家电影院,影片年产量在:t00部以上。在共同面临衰落的世界电影业中,这已是相当不俗的成绩。  香港电影的繁荣首先在于它有一个多元并存的创作格局,那些形形色色的影片,我们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文艺片。这类影片的数量似乎不大,但影响却很深广,它标志着香港电影所达到的艺术水准。其中包括关锦鹏的《胭脂扣》、《阮玲玉》;严浩的《似水流年》、《滚滚红尘》;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女人,四十》;罗启锐的《七小福》;尔冬升的《新不了情》等。  2.动作片。动作片由传统功夫片发展而来,其作品题材丰富、数量众多,是香港电影的主流。除去李连杰等人的武打片外,动作片的另外两大种类是“警察片”和“黑帮片”。“警察片”主要表现警察智勇双全、制服歹徒、为民除害。如成龙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序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中国电影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再现辉煌?这是值得每一个电影工作者认真思考的。我认为,继承传统,尊重规律,勇于创新,应该是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电影有着光荣的传统。  早在三四十年代,以夏衍为首的进步电影人,积极配合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在国民党当局白色恐怖的高压和美国好莱坞电影倾轧下,坚持"在泥泞中作战,在荆棘里潜行",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呼声,拍摄了《狂流》、《春蚕》、《渔光曲》、《神女》、《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一大批高扬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优秀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电影工作者遵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深入生活、表现生活,创作了《白毛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董存瑞》、《祝福》、《青春之歌》、《林家铺子》、《林则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红旗谱》、《甲午风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大量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特色的优秀影片。  "文革"结束以后,邓小平在第五次文代会上的讲话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更加全面完整和客观科学的论述。在新时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老中青三代电影人精神振奋,艺术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电影创作的题材、风格和样式空前丰富多样,真正迎来了百花竞放、百花争艳的生动局面。与此同时,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在国际影坛上造成轰动影响。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随着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电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下,广大电影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重振雄风,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要求,努力创作经得起历史和观众检验的艺术精品。  应该肯定,这10年来电影创作成绩斐然,电影语言、创作手法和技术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最为突出的是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创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开国大典》、《大决战》、《周恩来=》、《开天辟地》、《重庆谈判》、《大转折>、《大进军》等影片十分引人注目,尤其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推出的《横空出世》、《我的1919》、《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国歌》等影片,标志了我国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已经成为一个特点突出的成熟的电影类型。此  外,高科技手段也被引进电影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电影语言和表现技法,《紧急迫降》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电影新人崭露头角,并且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中国电影在进入新世纪之际,越来越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发展趋势。  应该肯定,这lO年来电影创作成绩斐然,电影语言、创作手法和技术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最为突出的是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创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开国大典》、《大决战》、《周恩来》、《开天辟地》、(重庆谈判》、《大转折》、《大进军》等影片十分引人注目,尤其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推出的《横空出世》、《我的1919》、《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国歌》等影片,标志了我国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已经成为一个特点突出的成熟的电影类型。此  外,高科技手段也被引进电影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电影语言和表现技法,《紧急迫降》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电影新人崭露头角,并且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中国电影在进入新世纪之际,越来越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回顾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时代的电影都是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每一个时代的电影又都必须要有所创新才能攀登自己的艺术高峰。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生命之源。但是,艺术创新必须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必须以尊重艺术规律为前提。我们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但要从内容出发,要合情合理一。艺术创新同样也要坚持深入生活符合规律,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要坚持真实地反映社会。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香港电影80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