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学新编

出版时间:1994-5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洪湛侯  页数:46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文献学新编》对涉及文献学的诸如记录文献的载体,文献的体裁,文献的体例以及文献的版本类型,鉴别方法等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书后还附有大量关于中国文献学研究成果的论文,全书内容丰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及知识性,从中读者可对中国文献学的研究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  综观我国文献学理论,大致有以下三个特点:(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迟,“术先学后”,本是符合我国古典理论发展规律的,我国封建社会注重经学,注重词章,理论一门从来就比较薄弱,文献学更其如此;(二)文献学中各个门类理论发展得不平衡,一些技术性、实践性比较强的门类,理论比较贫乏,而像校雠,目录、方志诸门,历史悠久,各界的理论也较丰赡。(三)理论与实践联系比较密切,中国文献学理论,都是从文献研究与文献整理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及其形成一种学说之后,又回过来推动和指导实践。这是中国文献理论的优秀传统和显著特色,是值得珍惜和发扬的。

作者简介

  洪湛侯,杭州大学中文系任教。

书籍目录

自序绪论第一篇 形体编第一章 记录文献的载体第一节 甲骨第二节 金石第三节 简牍第四节 缣帛第五节 纸第六节 胶片与磁带第二章 文献的体裁第一节 文献内容的体裁著作编述抄纂第二节 文献编纂形式的体裁文书档案总集别集类书政书表谱图录丛书方志第三章 文献的体例第一节 古书多无书名第二节 古书不题作者第三节 单篇别行之例第四节 序传置全书之末第五节 篇章题目列于正文之后第六节 古书的附益第七节 内篇与外篇第八节 先秦子书不皆于手著第九节 子书与文体之流变第十节 古书的篇与卷第四章 文献的体式第一节简策体式第二节 卷轴体式卷子装(卷轴装)旋风装第三节 折叠体式梵夹装经折装第四节 册页体式蝴蝶装包背装红装第二编 方法编第一章 目录第一节 目录的功用研究图书状况考辨学术源流指导读书治学第二节 目录的体制汪国垣《目录学研究》的四种说法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的三种类型解题书目的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第三节 目录的分类《七略》的六分法荀勖《中经新簿》的四分法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的七分法《隋书经籍志》的四分法附《七略四部分合异同表》第二章 版本第一节 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渊源和条件雕版印刷发明期的几种说法唐初发明雕版的论证第二节 版本功能……第三章 校勘第四章 辨伪第五章 辑佚第六章 编纂第三编 历史编第一章 先秦(起源期)第二章 汉(奠基期)第三章 魏晋至隋(变迁期)第四章 唐五代(发展期)第五章 宋辽金(兴盛期)第六章 元明(中衰期)第七章 清(恢复、鼎盛期)第八章 近当代(总结、发展期)第四编 理论编第一章 中国文献学理论形成的过程第二章 中国文献学理论的若干特点第三章 中国文献学家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建树第四章 文献学理论整理刍议

章节摘录

  第二节 文献编纂形式的体裁  (一)文书 古代盟约、公文、契约、书札、案牍以及文字图籍等,如侯马盟书、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  侯马盟书 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前497—前489)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发掘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时发现。盟书又称“载书”。《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注:“载,盟誓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当时诸侯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活动,盟书皆有数本,一本埋在盟所或沉于河,以取信鬼神,与盟者各持一本归,藏于祖庙或司盟之府。出土的侯马盟书计5000余件,字迹比较清楚的有656件,每件最少10余字,最多达200余字,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圭形的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近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侯马盟书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文书、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都有重大意义。  吐鲁番文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古墓葬区出土的东晋到元代(公元4—14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纸质写本文书。主要是汉文,也有古粟特、突厥、回鹘、吐番文等。19世纪末,在敦煌文书被劫掠的同时,吐鲁番文书也先后遭到来自俄、英、德、日等国人的掠夺。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陆续发表了一些中国吐鲁番文书的考释材料,颇引入深思和注视。20世纪中叶,我国考古学者黄文弼两度赴该地考察发掘的研究成果,至1954年始发表于中国科学院出版的《吐鲁番考古记》中;自1959年起,我国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墓葬区进行十余次大规模发掘和清理,写成的发掘报告和文书简介,在70年代后期分别以普及本和图版本陆续出版,吐鲁番文书就其性质可分为以下4大类:(1)公府文书 有朝廷诏敕、律文、籍帐以及各级军政机构的文牒;(2)私人文书 包括世俗及寺观所有的衣物疏、功德疏和其他各类疏,以及契券、遗嘱、辞、启、信牍等;(3)古籍 有儒家经典、史书、诗文、启蒙读物等;(4)佛教经论、道教符篆、醮辞经文以及其他宗教的文书和典籍。吐鲁番文书早于敦煌文书,其中以唐代公私文书数量最多,是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原始文献资料。  敦煌文书 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所出5—11世纪的多种文字古写本。1900年道士王圆篆发现于莫高窟17窟藏经洞。1944、1965年又续有发现。遗书总数超过4万件,其中汉文写本在3万件以上,另有少量刻印本。遗书多为卷轴式,写本题款有记年者近千件 。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献学新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作为教材,这本书其实不是十分合格,一是内容有点过时,一时排印有个别错误。
      
      先说内容。作为老一辈学者,洪先生的学术功底是毋庸置疑的,他对文献学的研究有很大成就。本书照顾到了初学者的水平,论述比较浅白,同时涉及的领域又比较全面。比如对一般文献学教材很少讲的佛经,书中就介绍了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大藏经刊刻;虽然不够全面,但是对初学者全面了解中国版刻史还是很有帮助的。
      
      从细节上来说,本书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介绍先秦人著书的特点,列举了诸如古书大题在前小题在后、古书非成于一时一人等多条,条分缕析,快人耳目。一般文献学教材在这种小地方往往介绍的不是很多。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论述文献不仅仅限于传世的古书,还兼顾各种零散的材料,特别是档案,同时还很重视出土文献。这是洪先生眼光独到之处,处理的很全面。
      
      内容上的缺陷在于,第一,有关出土文献的论述有好些是过时了的。此书成书年代较早,而作者本人也是老一辈的学者,所以后世许多新的考古发现及成果没有来得及采用。第二,书最后有关现代出现的文献资料的新载体——比如磁带——的论述,基本上全都可以作为历史的尘埃掸除掉了。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认为在一部讲解古文献的书籍中论述现代社会出现的新的文献载体,是不太合适的。洪先生大概是想沟通古今,把古代和现代的文献打通了来处理。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至少在目前来说可能还不够成熟,还不能付诸实践。古文献与现代文献和太大的差异,分开处理是比较稳妥的文献。至于古文献的电子化,这是洪先生写作那个年代刚刚起步的。电脑汉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远远超过了洪先生的预想。
      
      总之,本书论述传世文献是比较可靠的,论述出土文献许多地方是值得补充的;论述文献的旧载体是比较可靠的,论述文献的新载体是比较稚嫩的。
      
      排印上的错误,这要归咎于出版社校对的不仔细。本书是用简体字排版的,有些错误就是简繁转换的错误。还有些错误很明显就是粗心大意导致的。
      
      由于身边没有这本书,所以只能凭记忆写下以上几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