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如渊 页数:2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深圳特区城中村研究》共分五章: 第一章,城市更新发展回顾。本章主要对世界城市更新发展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特征作了简要介绍,并探寻其对深圳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启示。 第二章,深圳城中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本章主要分析了城中村的发展历史、现状、基本特征、分类,指出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了城中村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第三章,深圳城中村问题剖析。本章从社会、经济、法律的角度,对城中村的土地制度、组织形式、村民利益、土地收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四章,深圳城中村村民的改造意向。本章以罗湖区和南山区为例,分析村民对居住环境、村的建设情况、房屋拆建、村的建设管理、规划、房屋出租等方面的看法。 第五章,深圳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本章对过去已经颁布的有关政策做出回顾与评价,并根据目标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思路,提出优选政策建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城市更新发展简要回顾第一节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发展与研究一、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城市更新的初创二、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城市更新改造研究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城市更新改造研究第二节 香港城市更新及其借鉴一、香港城市更新背景二、香港城市更新历程与研究三、深圳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借鉴第三节 国内城市更新改造及研究特征一、国内城市更新及研究的特征二、深圳城中村的研究第二章 深圳特区城中村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 深圳城中村的发展历程一、城中村发展的城市经济环境二、城中村发展的城市社会环境三、城中村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深圳城中村现状一、城中村基本特征二、城中村的分类第三节 城中村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视野中的城中村问题二、从村民角度看城中村问题三、城中村困境第三章 城中村社会组织结构与经济形态第一节 城中村股份公司及其功能一、股份公司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二、股份公司的现实功能第二节 股份公司与城市管理一、股份公司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二、管理体制的影响及后果三、政企不分的原因分析第三节 城中村的经济形态一、私人经济形态二、集体经济形态第四章 城中村土地利用与收益再分配第一节 土地产权理论与城中村土地产权分析一、产权理论概述二、我国土地产权的理论与实践三、我国法律法规对土地产权的规定四、城中村土地产权分析第二节 城中村土地价值与收益分配探析一、土地价值理论与土地收益分配二、地租理论的启示三、土地增值与城中村土地收益分析四、城中村土地收益的流向分析第五章 城中村更新改造的政策解读第一节 城中村更新改造历程回顾一、1992年的农村城市化改造二、一个新的案例:渔民村的更新改造第二节 城中村村民更新改造意向分析一、1992年城市化改造意向分析二、1998年的更新改造意向调查分析三、结果讨论第三节 城中村更新改造政策探析一、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二、城中村政策的回顾与评价三、新政策应达到的目标及基本原则四、新政策的基本思路第四节 几点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关于股份公司的作用二、典型示范案例的培植与政策程序的科学性三、改造时间长短的确定四、关于城中村土地产权问题五、城中村更新改造政策保障附表1 深圳特区城中村聚类分类计算原始数据附表2 南山区城中村居民对本村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看法附表3 Spss 0-1标准化后组间连接法分类结果附表4 K-means法分类结果附表5 K-means方法计算的聚类中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城市更新发展简要回顾 深圳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是深圳城市更新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回顾世界城市更新的发展与研究对深圳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回顾起来,我国城市更新运动的开展要比欧美国家晚了许多,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是对欧美国家更新成功经验的简单拷贝。我国城市历史,长的达几千年,短的则仅仅几十年,城市地域千差万别,所处社会背景也大不相同。因而我国城市更新与欧美国家城市更新相比有显著的差异。 首先从发生的时间上来看,我国系统的城市更新无论在实践还是研究上都比欧美国家晚了约一个世纪左右。这是因为城市更新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在欧美国家19世纪末期进行工业革命时,我国还处在封建皇权统治下,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并对西方先进思想进行了强烈抵制。虽然后来有维新运动的出现,但很快就失败了。这导致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极其缓慢,城市更新无从谈起。封建皇权被推翻以后,我国又战事不断,战事结束后,又进入社会经济的动荡时期。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走上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下,系统而有效的城市更新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更加重视的是基于“人”的社区网络规划,城市更新成了“社区发展运动”(Community Development)的先驱,而我国更主要的还集中于物质性的更新改造层面上。 其次,在城市更新的动因上,欧美国家早期是由于工业快速发展而无城市规划,即政府对城市建设的不参与,导致住宅严重不足,城市功能混乱,城市环境恶化;这时的改造,主要是社会人士自发性的行为,如英国的E·霍华德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则主要是因为城市内城环境恶化,郊区化普遍,进而使得内城经济衰退,税收下降,这进一步加剧了内城的状况恶化,导致城市更新的普遍进行。在我国,城市更新的动因有与欧美相类似的方面。如早期缺乏规划指导而进行的无序建设,旧城居住状况、基础设施、交通状况、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导致城市更新的发生。但是,最大的不同是,我国内城不但不衰退,反而很“兴旺”,人气很旺——政府机构通通在内城,有钱人居住一定要在内城,穷人无钱也要住内城,商业机构理所当然地在内城。也就是说,我国旧城更新是在“繁荣”而非“衰退”的状况下进行的改造。这种“兴旺”不但导致内城物质性衰退加速,而且功能性衰退和结构性衰退更为严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