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学

出版时间:2004-2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友梅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环境社会学》共包括导言、14章正文、余论等,分为四个部分:环境社会学及其理论、环境问题的社会因素、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环境问题与社会变迁。

书籍目录

导言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第一部分 环境社会学及其理论第一章 什么是环境社会学一、环境社会学的产生二、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第二章 环境社会学的理论探索一、环境一社会关系的理论溯源二、有关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理论第二部分 环境问题的社会因素第三章 人口问题一、人口爆炸二、对人口作用环境的不同争论三、解决粮食问题的办法四、人口转变和人口政策第四章 资源短缺问题一、土地资源问题二、水资源问题三、能源危机四、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社会一、污染的主要来源二、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第六章 有关气候变迁的争论一、臭氧层的破坏和地球变暖二、地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还是自然变迁?第七章 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一、人口规模对环境的影响二、技术水平对环境的影响三、制度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四、文化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第三部分 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第八章 传统社会学对环境的研究一、能源和其他资源短缺的影响二、资源配置和承载力三、人类对自然危险与灾害的反应四、技术风险与风险评估五、人造环境第九章 环境问题与社会分层一、性别与环境二、社会阶层与环境第四部分 环境问题与社会变迁第十章 全球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一、环境意识的觉醒二、当代环境思想的发展第十一章 环境行为:绿色生活方式一、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二、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第十二章 环保运动一、美国和日本的环保运动二、世界环保运动三、环保运动的理论第十三章 环保组织一、环保组织分类二、当前重要的环保组织第十四章 政治上的“绿色”一、发达国家的环境政治二、我国政府对环境的管理三、国际环境政治余论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一、对“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认识二、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转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卡尔·马克思和其他人一样,主张自然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又不像他们,他认为社会要素,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土地、资本、工厂)更为重要。像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一样,他也看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末期的骚乱,但他认为其根源不会在马尔萨斯的人口一一经济运算中找到,而更多的来自于经济方面的工人阶级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固有的和最终不可调和的物质利益冲突。涂尔干受到达尔文与赫伯特·斯宾塞进化论思想的巨大影响,但是他反对他们用生物学来类比理解社会,他也反对这样的观点,即个人就研究进化与自然选择是重要的单位。他认为进化适应的操作单位是由社会系统组成的,而人类进化的历史,可以抽象地理解为是从带有强有力的、束缚性文化法规的、简单而单质的系统,到带有更弱的、和较少束缚性文化法规的、复杂而异质的系统的转变。涂尔干认为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争夺稀有资源的强度是工业主义与工业社会中复杂分工的重要前提,而社会分工则会减少对资源的直接竞争,从而促进文化革新。所以,与马克思对工业主义前途的看法不同的是,涂尔干并不认为工业主义会由于稀缺而导致阶级冲突,恰恰相反,社会分工会减弱稀缺从而缓和阶级冲突。对社会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另外一位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几乎从不被认为是一个生态学思想家。他和涂尔干一样反对当时知识界流行的唯生物论,也反对马克思和英国经济学家们对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在他看来,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形成于多元互动的原因与要素。其中持久的是观念与价值,如加尔文新教主义的宗教伦理。他认为,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冲击可被理解成是西方社会中理性的文化复杂性渐进式的精炼和扩散,它构成了资本主义、科层制和经济科学的基础。韦伯不把环境要素看成是基本原因,而是看作在一个复杂的因果模型中的互动成分。在历史长河里,就韦伯而言,没有什么突出的或普遍因素,只有在特定社会、特定时间里复杂互动中的特定因素。尽管他反对他那个时代的进化论和唯生物论思想,但韦伯依然受其影响。他认为环境因素“通过偏袒一定阶层超过其他阶层的‘选择性生存’来经常地影响复杂的社会”。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导言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她似乎是在为人类的生存以及永无止境的欲望提供无穷无尽的物质源泉。在不断增长的欲望驱使下,人类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界中的资源,而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堆放在自然的怀抱。似乎大自然所蕴涵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吸收和消解人类制造的垃圾的功能也无与伦比。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长期以来承担着“供应仓库”和“废物仓库”的双重功能,使人类文明在“大量生产一大量消费一大量废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得以维持,并演化成一种全球化的趋势。  如今,传统的自然观正在发生改变。人们更多地了解了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不再是没有边际的神秘物体,从遥远的太空中俯瞰地球是可以穷尽的,她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资源的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对于自己所居住的自然环境有了全新的科学认识,对于这些新认识做出贡献最多的研究领域是生态学(ecology),这一领域对于生物圈、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关系有着持久的关注.生态学这一术语出自德国植物学家俄涅斯特。海克尔(Ernest Haeckel),他也为研究有机体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概念性的框架。  在人们对生存环境有了科学认识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开始走人人们的视野,虽然这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但这一问题无疑是今天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气体排放、渔业资源的枯竭、森林和草原的破坏、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等有关环境的新名词,几乎每天都会在报纸、杂志、电台、广播、互联网上看到。以我们国家来说,沙尘暴、退耕还林还草、北方的连续干旱、黄河断流、水污染、渔业资源的枯竭、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等有关环境的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环境问题并非只是今天才有,在历史上也不乏严重的“环境危机”。如有些地区曾经因为过度的垦殖或放牧而使自然资源枯竭、土地退化成荒漠,有的甚至成为区域社会的灭顶之灾;工业革命之初,工业国家也有非常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问题。但我们之所以将今天出现的“环境问题”称为史无前例的问题,是因为今天所谓的环境问题,不仅是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的优美和健康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整个地球的命运的问题;不仅是地区性的、局部的和暂时的问题,而且还是整个世界的问题。今天,人们对于环境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候。  环境问题是人们对于自然状况关注的总称,具体到各个地区,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及缺水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环境问题;但在我国其他的一些地区,环境危机可能表现为工业城市里的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而对于农村,土壤退化和燃料的缺乏可能成为当地的严重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消失,则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综合各地对环境问题的描绘,所谓环境问题,其包含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问题。人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任何物种如果数量过多,都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造成生态崩溃。虽然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是有文化的生物,可以通过其拥有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来不断缓解人口过多给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但是,直至今天,人类还无法超越自身的生物属性限制,没有人能够保证,因为人类的聪明和智慧,就可以不受生态系统的限制,就不会超越地球的承载力。

编辑推荐

《环境社会学》是社会学与社会发展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环境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很好,很实惠,包装也很结实,是老师说要买的书,赞~
  •   实话实说,这本书是垃圾,作者并不懂环境社会学……建议看看汉尼根、贝尔等人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