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编导实践理论

出版时间:2003-7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肖平  页数:311  字数:27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部专著以纪录片叙事形式及类型为主进行个案研究,这在纪录片研究中尚不多见,他将纪录片与故事片等影视艺术门类进行区分,清理传统研究中关于纪录片的模糊认识,并根据事件现场这一纪录片的语言核心要素,重新定义何为纪录片。这是影视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作者从纪录片叙事形式定影视语言的个案研究入手,将纪录片叙事形式的研究置于广阔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下进行综合研究,不仅得出纪录片本质的结论与定义,而且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思考方法。  《纪录片编导实践理论》是在肖平1997年提交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充实完成的,六年时间里作者对纪录片的研究观点有了新的变化与丰富,肖平对于纪录片的探索与拼命精神,使他能不断进取。当然,这本专著还存在需完善的方面,我期待肖平尽早地完成其绪论中提出的纪录片研究的课题目标,把纪录片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纪录片的前期创作 一 根本之点:摄影机的眼睛 二 环境:对未知世界的一种认知 三 自然、文化、联系及构思 四 描述、观察视点与情绪表现 五 新整合:局限与控制 六 距离:镜头与材料的新视域 七 摄影机:一种运动揭示 八 镜头语义与主题象征 九 纪录片,途中的思想家 十 编导:材料视域及其视界的中介者第二篇 纪录片的后期创作  一 整体的重建、复制和再创造 二 强调:某种特定的表现 三 一种框架:剪与编 四 从纪录片中的诗到纪录片的诗 五 剪辑者:从开始到结束 六 解说词与纪录片语言 七 《大三峡》,从原状材料到艺术现实的形式选择第三篇 纪录片叙事形式及类型 一 由小说及寓言知觉形式展开的问题视域 二 从《阴阳》、《夏天》的叙事结构看纪录片的叙事原则 三 流畅的画面剪辑与纪录片叙事方式的认知 四 电影《正午》的剪辑与纪录片现场材料认知 五 《冬天》的西部情绪及语言特征 六 《夏天》的新闻故事及语言特征 七 《阴阳》的读解与纪录片本质特征的文本思考 八 类型与传统:从卢米埃尔到梅里爱 九 类型与传统:从弗拉哈迪到维尔托夫 十 纪录:素朴的穿透 十一 表现:永远的先锋 十二 政论:时代精神的张扬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由纪录片人物个性化语言的问题,我们就进入到了纪录片的一个核心问题了。怎么样才能出现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呢,这就需要编导与材料对象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之中。康建宁的《阴阳》所反映的内容,无论是人物的衣食住行还是喜怒哀乐,都表现出一种非凡的人物真实,同时也表现出编导与材料对象的相互融通信任。为了拍摄《阴阳》,康建宁15次去了当地,并生活在窑洞里。他们有一个账本很能反映他们扎实的生活准备,账上列记了他们的生活流水账,如猪肉16斤、土豆50斤、鸡蛋200多个、油类20多斤、米面百多斤等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流水账,这是一种精神,反映出创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创作的态度。我们从《阴阳》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深入,对此,康建宁回顾拍摄《阴阳》的情况时说:“我想你必须了解你的拍摄对象和拍摄环境,你如果只是听说有个什么陌生的地方,或者有一种很新鲜的事情,就去那儿,‘跑个过场’,这会拍的非常格格不入。所以说,我们要拍的东西,我们就必须去熟悉它。从这个角度上讲,当年拍的一些片子,现在总结一下,缺乏最多的是这一点。”康建宁还强调道:“这个地方我从1985年就不断去过,随着去的次数增多,最本质的东西出现了,而且我要用以前没用过的形式去表现出来,这是我当时的最大愿望。”现在看来康建宁是成功了,吕新雨在讨论《阴阳》时,就谈到了这个问题:“《阴阳》首先使我们重新反省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和生活的关系。我们已经习惯镜头像一块坚硬的玻璃强行地挤压变形的生活肌体,然后用解说词连缀着那些碎片,制戒标本供放在座架上供人欣赏。”“我们和自己面对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关系?《阴阳》让我们重新回到这个古老和根本的问题。”“在《阴阳》中,我们看到的是镜头具有一种随物赋形的隐形功能,它能够渗透到这块土地的每一个隙闯;或者用一个朋友的话说,‘摄像机好像农民屋前的一棵树’,会走路的树。生活与创作彼此交融无间,第一次达到如此亲和的程度;你不再看见创作者,但他的身影却无处不在。这里创作者的沉潜和坚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思想的体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纪录片编导实践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建议不要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