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

出版时间:2002-6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国俊 编  页数:275  字数:240000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介绍作者近年来采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包含了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以及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的新发现,并对新发现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全书共11章23节。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与α干扰素比较有类似疗效而具有更多优点,对慢性丙型肝炎也有良好疗效。氧化苦参碱具有直接抗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作用;能抑制胶原活动度,防治肝纤维化;能阻断某些因素诱导的肝细胞异常凋亡;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和暴发型肝衰竭有明显治疗价值;对多种肿瘤的防治亦有重要应用前景。同时,作者还对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现状和抗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也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重点在临床应用。内容新颖,文字简洁,有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和实验彩色照片,为本书的特点。重要研究论著附于书后,供进一步研究者参阅并特约国内知名专家予以述评。本书可供内、儿科及感染科医师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第二章 氧化苦参碱及苦参碱的药理作用概况第三章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研究 第一节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 第二节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第三节 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影响的研究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建立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研究第四章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第一节 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复制 第二节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展望 第四节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初步研究 第五节 氧化苦参碱抗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第五章 氧化苦参碱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初步研究 第一节 重型肝炎治疗现状 第二节 氧化苦参碱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第三节 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小鼠暴发型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第四节 氧化苦参碱对重型肝炎和重度黄疸慢性肝炎的疗效初步观察第六章 氧化苦参碱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第二节 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研究 第四节 氧化苦参碱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II型前胶原mRNA及TGF表达的研究 第五节 转化生长因子在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七章 氧化苦参碱参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第一节 肝细胞凋亡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第二节 氧化苦参碱对肝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第八章 氧化苦参碱及苦参碱对病毒性肝炎第九章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第十章 氧化苦参碱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氧化苦参碱治疗急生胰腺炎的初步研究 第二节 氧化苦参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第十一章 苦参型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附录:已发表的重要论文及专家述评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胚胎干细胞途径是在胚胎干细胞(ES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基础上,对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等各类遗传学操作。得到的基因组经过人为修饰的阳性细胞,同时由于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经过胚胎移植、嵌合体发育和杂交育种等技术得到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胚胎或动物,从而实现体外细胞水平的精确的遗传操作与动物整体的有效结合。其主要优点在于比较容易造成缺失突变,并可以进行精确的遗传学操作;主要缺点在于转移效率低、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及实验周期长等。目前,在世界各国都有广泛应用。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法是目前发展最早、使用最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建立增加基因功能的模型时,显得简便有效。其主要优点有:①转移效率高,整合效率可高达30%;②可直接转移不含载体的DNA片段,避免原核载体片段的表达抑制作用;③被转移的基因片段可长达100kb;④不经过嵌合体途径即可获得近交系,实验周期短。主要缺点在于:①导入基因的整合位点难以控制,很难被定位克隆,而且整合的基因拷贝数无法控制;②常造成整合位点附近的DNA发生较大突变,造成实验结果的不精确;③很难造成人为的缺失突变。

编辑推荐

《氧化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氧化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