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学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忠壮、胡晋红  页数:9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载292味常用中药。系统地阐述了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命名、分类、药性、配伍、贮藏、药材采收、产地加工、炮制、鉴定技术及中药的临床应用。对行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独特见解,对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中药毒性与不良反应等重要问题也展开了讨论。  全书内容丰富、全面。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药种值(养殖)、采收、加工、收购、鉴定、炮制、质检、仓贮、配方、科研、开发、销售、成药生产等领域从业人员,医护人员及社会大众等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序一序二编写说明总论第一章 中药相关概念和学科第一节 中药及相关概念的辨名释义第二节 中药学相关学科第三节 中医学基础知识一、中医临床用药二、阴阳五行三、脏腑四、气、血、津液五、经络六、病因辨证七、四诊八、八纲辨证九、脏腑辨证十、六经辨证十一、卫气营血辨证十二、八法运用第二章 中药发展简史第一节 1949年前本草及中药发展一、本草简史二、中药的开发及应用三、中药经营四、古代国外药物学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交流第二节 1949年迄今中药的发展一、中药的政策导向及管理体制建设二、中药的资源普查三、中药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四、中药的教育及学术五、中医医疗与中药销售六、中药生产七、中药经营八、国内重要的中药药材市场附:现代中药标准简介第三章 中药学基础知识第一节 药材及饮片的命名一、命名的意义二、命名方法第二节 药材及饮片分类方法一、按照中文笔划分类二、按药物功效分类三、按照药理活性分类四、按药用部位分类五、按有效成分分类六、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第三节 中药药性一、四气五味二、升降浮沉三、补泻四、归经第四节 中药配伍及方剂一、配伍二、配伍禁忌三、中药处方脚注四、方剂五、用量折算第五节 中药贮藏一、贮藏中的主要问题二、防治措施三、具体方法第六节 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一、正确煎煮中药二、正确服用汤药三、关于“中药汤液不能过夜”第四章 中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及其综合开发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及生物多样性一、地理环境及气候概况二、生物多样性三、中药地理分布特点第二节 中药资源及其调查方法一、中药资源二、资源调查第三节 中药资源保护一、中药资源保护的对象和种类二、政策立法三、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四、还应加强的工作五、中药资源保护实例第四节 中药资源现状一、资源种类二、药材种类及资源蕴藏量三、常用药材的产区分析第五节 中药资源分布的大区地域性一、各行政大区的药材资源分布二、中药区划第六节 省级地理环境和主要药材品种第七节 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一、中药资源的药物开发二、中药资源的其他开发第八节 草药开发一、开发新药二、发展为中药第九节 民族药开发一、民族药文献发掘和整理二、民族药资源调查三、从民族药中开发新药四、主要民族药第五章 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第一节 药材采收一、合理选择药材采收时机二、药材采收指导原则三、采收注意事项第二节 产地加工一、挑拣、洗刷二、趁鲜切片、块三、干燥四、去皮、壳一五、去毛六、蒸、煮或烫七、烟熏八、发汗九、硫黄熏蒸十、蒸馏十一、发酵、腐烂十二、揉搓十三、扎把十四、抛光十五、拌石灰十六、动物类药材第六章 中药炮制第一节 炮制的意义一、降低或去除药材毒性等偏性二、增强疗效三、改变或缓和药性四、改变作用部位和引药归经五、矫味或矫嗅六、保存活性成分七、洁净药材,利于贮存八、便于调剂和生产成药第二节 炮制依据第三节 炮制方法及基本要求一、修制二、切制三、炮炙第四节 饮片干燥一、干燥目的二、干燥方法选择三、干燥温度选择第五节 炮制机理研究一、修制部分二、切片规格三、炮制工艺及机理第七章 药材及饮片的鉴定第一节 鉴定的意义一、中药鉴定的意义二、中药鉴定的范畴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标准一、中国药典二、部颁标准三、地方标准第三节 鉴定方法一、基原鉴定二、性状鉴定三、显微鉴定四、理化鉴定五、生物鉴定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ⅡA药材取样法附录ⅡB药材检定通则第八章 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第一节 杂质一、杂质类型二、剔除杂质的要求及意义三、一些法定标准第二节 质量影响因素一、自然因素二、人为因素三、解决办法附:常见中药药材和饮片造假手段附录2004年第四季度国家药品质量公告第九章 中国地道药材第一节 地道药材简介一、地道药材二、地道产地三、地道药材简史四、地道药材的内涵第二节 地道药材的成因一、人文作用二、遗传变异三、环境饰变第三节 地道药材的相对性一、质量的相对性二、产地的相对性三、产量的相对性第四节 中国地道药材分布第五节 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地道药材一、开展地道药材的基础研究二、促进地道药材的生产三、突出地道药材的商业信誉第十章 中药配方及饮片、汤剂改革第一节 传统饮片及其在现代配方业务中的尴尬一、饮片的诞生与沿革二、传统饮片的缺陷及其在配方业务中的尴尬第二节 饮片和汤剂改革一、颗粒饮片二、饮片类似物和汤剂改革三、对饮片及汤剂改革的评价与展望四、改革建议第三节 中药配方的工作改革第十一章 中药毒性及中毒救治第一节 中药中毒及其原因一、中药毒性及中药中毒二、中药获得渠道三、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四、中药毒性反应的表现五、导致中药毒性发作的原因六、防止中毒的对策第二节 中药中毒诊断一、四诊二、实验室检查第三节 中药中毒机制及救治一、含强心苷类中药中毒二、含生物碱类中药中毒三、含氰苷类中药中毒四、含吗啡、可待因类成分中药中毒五、含毒蛋白类中药中毒六、矿物类中药中毒七、含其他成分的中药中毒第四节 毒性中药品种一、毒性中药品种二、毒性中药品种的确定第十二章 中药不良反应第一节 中药不良反应一、定义二、非中药不良反应的认定三、如何对待中药不良反应第二节 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一、药物因素二、医师因素三、药师因素四、护士职责五、病人因素六、企业方面七、中药不良反应的监管方面八、其他社会因素九、讨论与结论第三节 具体中药不良反应一、作用于消化系统二、作用于泌尿系统三、作用于循环系统四、作用于神经系统五、作用于呼吸系统六、作用于生殖系统七、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八、作用于运动系统九、过敏十、致突变、致畸、致癌十一、其他第十三章 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第一节 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意义第二节 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一、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二、高产优质药用植物新品系的培育三、药用植物离体种质保存第三节 植物细胞培养法生产药用成分一、植物细胞培养法生产药用成分二、基因工程三、生物转化四、两相培养、吸附培养和器官培养五、诱导培养六、固定化七、生物反应器和大规模细胞培养八、讨论第四节 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生产天然活性化合物一、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研究的意义二、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展望第五节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研究一、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的研究意义二、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三、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展望第十四章 中药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第一节 中药行业现状一、中医药大国二、中医药国际化第二节 努力方向一、教育改革二、基础研究三、质量控制四、中药成药生产五、行业管理六、仓储养护及包装现代化七、销售八、呼吁各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中药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