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

出版时间:2006年3月1日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玉珍  页数:392  

前言

  本书所辑选的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课题2002年5月正式立项,2005年12月结题。  本课题研究是一次大学研究者与中学教师合作的行动研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合作校共有3所,他们是:北京十一学校、首都师大附中、北京交大二附中。北京十一学校是一所“民办公助”的完全中学,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的“六年一贯制”初中试验区近千名学生;首都师大附中是一所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是该校特设的“六年一贯制”初中创新教育实验班(2个班);北京交大二附中是一所初中校(原北京市基础薄弱校),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是该校的环保课的老师和学生。  课题名称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标示了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本课题研究强调,校本课程开发不能被狭隘地理解为国家预留的所谓“校本课程”的开发,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领域,而且可能是更有意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北京十一学校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专题研究小组在三个高考“地雷区”所展开的许多大胆探索似乎在提醒我们,面对中国各地区教育发展如此不平衡的现状,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只有坚持校本化课程实施的取向和策略,才有可能取得实效。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校本课程整合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着广阔的空间,因而也将是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领域,北京十一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尝试。  首都师大附中“博识课”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校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学习和整合教学的参考性范例。北京交大二附中的“环保课”开发则是从一个具体的侧面说明,学生不仅是课程的教学对象,他们同样可以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校本课程开发不是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学生同样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

内容概要

  《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所辑选的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课题2002年5月正式立项,2005年12月结题。本课题研究是一次大学研究者与中学教师合作的行动研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合作校共有3所,他们是:北京十一学校、首都师大附中、北京交大二附中。北京十一学校是一所“民办公助”的完全中学,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的“六年一贯制”初中试验区近千名学生;首都师大附中是一所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是该校特设的“六年一贯制”初中创新教育实验班(2个班);北京交大二附中是一所初中校(原北京市基础薄弱校),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是该校的环保课的老师和学生。

书籍目录

上编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报告与论文第一部分研究报告“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总报告北京十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首都师大附中“博识课”开发行动研究北京交大二附中“环保”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第二部分论文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再解读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国家数学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及叙事研究概念辨析下编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论文与案例第一部分北京十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论文与案例专题一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学校本位语文课程整合实践研究(节选)——北京十一学校初中语文课程校本整合的探索初中语文教材校本化处理的实践探索学校本位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荷》专题探究活动的尝试专题二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数学教学纲要》节选——《“代数式”单元》平行四边形复习课的校本化处理平行线的应用——课程整合设计案例由学生提问引发的一次教材整合与整式乘法有关的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堂教学片断及分析“三角形的旋转”校本化处理的两次体验专题三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一次尝试英语教材中的一次单元整合甄别街头英文标识——一次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四以校为本的课程整合教学案例: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历史与社会》校本化实施中的一次教材分析与处理——以《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为例《历史与社会》校本化实施的一次尝试——以《创业有方,信用无价》一课为例班徽制作评比活动方案《历史与社会》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科学课与综合活动课的一次整合——初一一区综合活动课的新探索为校园植物挂牌,探究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专题五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六年一贯制背景下多主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一次探索一让学生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答卷——探索适应本校课外阅读活动的个性化测查评价方式初二(1)区英语期中测试改革报告专题六选修课的开发科技选修课的开发“生活中的数学”选修课的开发——以《生活中的相似图形》为例第二部分首都师大附中、北京交大二附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辑选专题七博识课的开发天文馆里蕴藏的中西文化差异自然博物馆一行——环境教育在博识课中体验文化,学习语文中国古建筑中的数学“博识”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展现古代工艺品艺术欣赏一位英语老师在博识课中所学到的专题八环保课的开发利用学生资源开发校本教材——环保教材的编写与修改令我吃惊的回答——记我的一节大气污染课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次尝试从课程的实施者到开发者

章节摘录

  课后反思  1.“解斜三角形”是高中教材的内容,我在这里打破初、高中编排顺序,集中学习“解三角形”,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完整性。实践表明: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感到自然流畅,解决起来得心应手,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由此可见,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即教科书不再是不可触犯的“圣经”,而是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一种文本和载体。所以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且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并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  2.提到“整合”,人们多数想到的是知识内容的调整与融合,笔者认为“整合”不只是指这一方面的,它还包括学习方法的整合。本节课突出了探究性学习与传授性学习的融合。探究性学习能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这节课中,通过设计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怎样的条件,能求出未知的边或角)。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