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商品供给研究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锦鹏  页数:3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宋代商品经济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研究论题,吸引着众多学者不断探索,同时也因为认识和理解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出现了商业革命、农业革命等,商品流通范围广,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有的学者则持相反的特点,他们从农村的自给体系和小市场的交易活动出发,认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只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从总体来看,自然经济仍然占主体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有人认为,宋代商品经济的表面繁荣与实际水平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官府的禁榷制度垄断了重要手工业品的贸易,政府的财政性购买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行为具有非自愿性,社会自发的商品生产所占比例很小,支付手段还很浇后,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繁荣仅仅是一种病态的虚假繁荣等等。

作者简介

张锦鹏,女,1968年5月出生,云南普洱人,汉族。1990年毕业于北京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考入云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9年、2002年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唐宋经济史和民族经济方向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 二、本书的研究基础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上篇 宋代商品供给总量变化与结构特征研究 第一章 宋代手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商品供给  第一节 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商品生产  第二节 剩余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第二章 宋代商品供给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宋代商品种类构成  第二节 商品质量的变化  第三节 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的发展 第三章 宋代社会商品供给总量分析  第一节 社会商品供给总额估计  第二节 商品供给空间结构分析  第三节 商品供给波动及其原因 第四章 大宗商品供给分析(上)  第一节 粮食的商品供给  第二节 茶叶的商品供给 第五章 大宗商品供给分析(下)  第一节 纺织品的商品供给  第二节 盐的商品供给  第三节 金属矿冶产品的商品供给下篇 宋代商品供给增长原因 第一章 宋代农业产权制度安排与商品供给增长  第一节 技术、制度与宋代农业革命  第二节 唐朝中期至宋代土地制度的变革  第三节 佃农经济的经济效率分析  第四节 制度安排与小农供给行为 第二章 宋代政府采购和禁榷制度对商品供给的影响  第一节 政府采购制度与商品供给增长  第二节 禁榷制度与商品供给增长 第三章 分工发展与商品供给增长  第一节 宋代手工业行业间与行业内的社会分工  第二节 宋代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分工 第四章 手工业技术进步与商品供给增长  第一节 宋代手工业技术的新发明  第二节 传统技术的改进  第三节 宋代手工业技术的扩散结论:商品供给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一、宋代商品供给特征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 二、制度、分工、技术与宋代商品供给增长 三、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市场化进程缓慢这一现象的思考 四、几点启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宋代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成熟时期,也是传统经济繁荣的时期。宋代经济发展有别于前代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是商品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研究宋代商品经济,需要全面地对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进行考察。本书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宋代商品供给作为研究论题,对宋代商品供给的基本特征以及引起宋代商品供给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  (一)什么是商品  什么是商品,这是研究商品供给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作为商品的物,首先必须有使用属性或使用价值。但是物品要成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还要具备另一重要属性——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说,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有用,能够提供某种使用价值;其次,它必须用于交换,互换物品的依据或尺度就是这个物品的交换价值,即凝聚在物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宋代商品供给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研究宋代商品经济的
  •   这本书印刷质量很好,是正版,值得购买哈。
  •   很有想法
  •   喜欢细节,喜欢宋朝
  •   还可以吧,值得参考。
  •   读起来枯燥无味,可能比较适合研究这方面的人看,一般的历史爱好者不太建议,这本书有点像是教科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