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娄凤兰  

前言

护理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认识和需求日趋提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高等医学院校内普遍设置了学士学位护理专业,部分院校还开设了护理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项目。在近二十多年的高等护理教育实践中,各院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形成了特色。为了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层次的提升、加强护理学专业教材建设的需要,也为体现各院校教改的成果,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青海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程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大理学院、长沙医学院等院校共同协作编写了五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教材。新编写的教材紧紧围绕教育部规定的护理学本科医学学士学位学生的培养目标、规格及护理专业教学大纲。力求贯彻“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涵盖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内容。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护理专业知识领域也在随之拓宽,出现了不少新的理论和模式。在护理实践中,除了重视临床护理的进展,还要关注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需要,并广泛开展以循证医学为主导的探索。本套教材中,每一本书的主编和编者均经过精心挑选,他们既有学术知名度。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新编写的教材不仅具有启发性、实用性,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还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本套教材可供高等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专升本学生使用,也可供各层次护理教学及临床护理工作者参考使用。在教材编写和教材建设工作中,得到了各院校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我们希望在读者们的关爱下这套教材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护理工作者的好评。

内容概要

本书围绕本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点,既将传统的护理心理学内容编入教材,同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编入其中。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分别介绍了护理心理学基本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卫生、心理应激、心身疾病、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护患关系、患者心理、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心理。
本书主要读者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也可供临床护理教师和护理工作者使用和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护理心理学概念
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发展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常用的护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护理心理学发展简史、现状与展望
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护理心理学现状
三、护理心理学发展的展望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一、心理概念
二、心理现象
三、心理实质
第二节 认知
一、感觉与知觉
二、学习
三、记忆
四、思维
五、注意
第三节 情绪与情感
一、概述
二、情绪生理机制
三、情绪理论
四、情绪与健康
第四节 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三、意志的基本过程
四、意志的品质
五、意志与健康
第五节 人格
一、概述
二、人格理论
三、需要与动机
四、能力与智力
五、气质
六、性格
七、自我意识
八、人格与健康
第三章 心理卫生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卫生概念
二、心理卫生运动简史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心理卫生
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三、青年期心理卫生
四、中年期心理卫生
五、老年心理卫生
第四章 心理应激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与理论模式
一、应激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二、应激过程的理论模式
三、应激的科学概念
第二节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
一、应激源
二、应激反应
第三节 影响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
一、认知评价
二、应对方式
三、防御机制
四、社会支持
五、人格
第四节 工作应激与护士职业应激
一、工作应激的概念
二、工作应激的理论
三、护士职业应激
第五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及人群特征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常见的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痛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三、支气管哮喘
四、消化性溃疡
五、糖尿病
六、癌症
第六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第一节 异常心理概述
一、异常心理的概念
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三、异常心理的发生原因
四、异常心理的分类
第二节 焦虑性障碍
一、概念
二、分类
三、焦虑的原因及其心理学理论
四、焦虑性障碍的心理干预
第三节 抑郁性障碍
一、概念
二、抑郁性障碍的原因
三、抑郁性障碍的心理干预
第四节 人格障碍
一、概念
二、分类
三、人格障碍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
四、人格障碍的心理干预
第五节 不良行为
一、酒瘾
二、烟瘾
三、药物依赖
四、网络成瘾
第七章 护患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二、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三、护患关系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护患沟通
一、沟通的概念和过程
二、沟通的特点
三、沟通的方式
四、护患沟通的目的
五、影响沟通的因素
第三节 护患冲突与护患关系的调控
一、常见的护患冲突
二、护患关系调控
第八章 患者心理
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一、疾病行为
二、患者角色
三、患者就医行为的基本类型
四、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
一、患者的需要
二、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
一、儿童患者
二、青年患者
三、老年患者
第四节 特殊类型患者的心理特点
一、急症患者
二、迁延患者
三、传染病患者
四、移植患者
五、其他患者
第九章 心理评估
第一节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概念与分类
二、观察的设计
三、观察法的特点
第二节 访谈法
一、访谈的概念与分类
二、访谈技巧与策略
三、访谈法的特点
第三节 心理测验
一、心理测验的概念
二、心理测验的特性
三、心理测验分类
四、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五、使用心理测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心理测验的特点
第四节 主要心理测验介绍
一、智力测验
二、人格测验
三、评定量表
第十章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概念
二、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关系
三、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共性原则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五、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心理治疗
一、精神分析治疗
二、行为疗法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患者中心疗法
四、认知疗法
第三节 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服务对象与内容
二、心理咨询方式
三、心理咨询的若干技巧
第十一章 心理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护理概念
二、心理护理目标
三、心理护理的方法
四、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不同人群的心理护理
一、医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二、社区人群的心理护理
第十二章 护理人员心理
第一节 护理人员的角色心理
一、护理人员的职业角色
二、护理人员职业角色化过程
三、影响护理人员角色的因素
四、护理人员的角色适应
第二节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一、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概念、结构及要求
二、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与管理的关系
三、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评估
四、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章节摘录

(一)人格影响应激的途径英国心理学家Bright(2002)指出,人格影响应激过程常常通过两种机制。一个是暴露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expostlre hypothesis),即人格因素影响了个体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从而导致了应激反应不同。这种情况发生在应激源是人格与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的情形下。例如,A型人格的人期望更高,因此往往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从而使他们更多得暴露在应激源中;敌意性较高人也往往更多地遭受到来自人际冲突的应激源。这种效应可以称为是人格的直接效应。另一种是反应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reactivity hypothesis),即人格因素影响了个体对应激源的反应。这种情况发生在人格缓和了应激源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的情形下,可以称之为缓和效应。例如,韧性(hardness)较高的人在同样的应激情境下表现出较少的应激反应。在这个机制中,人格不但直接缓冲了应激反应,还通过人格影响包括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在内的其他应激因素来实现它的缓冲效果。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前面已经谈过,现在重点谈谈它对认知评价和社会支持的影响。1.人格影响认知评价人格会影响个体对应激源的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从而间接地影响应激反应。例如,特质焦虑水平很高的个体往往把一些正常的情境评价为对他们的一种威胁或挑战。另外,大五人格中宜人性、外倾性得分较高的个体则往往不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应激(hassles)看作是一种应激源。人格有缺陷的人往往存在非理性的认知偏差,从而使个体对各种内外刺激发生评价上的偏差,继而导致较多的心身症状。2 人格影响社会支持人格的一些特点间接地影响客观社会支持的形成,同时也影响了主观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水平。例如,性格外向的人往往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网络,而且他们也自信地认为,这些社会支持网络会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支持。与此相反,神经质性(neuroticism)较高或者富有敌意的个体常常对自己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帮助不抱希望。所以,人格影响了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二)与健康关系密切的一些人格特质或类型人格与健康息息相关。下面将具体讨论一些人格特点与健康的关系。1 控制感(sense of control)  Parks(1989)将控制感定义为“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重要结果是可控的”。控制点(locus of contro1)是用来描述人们的个人控制感程度的一个连续体,处在两端的分别是内控和外控。内控的人相信自己的行为、个性和能力是事情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外控的人相信事件的结局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如运气、社会背景等决定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控制感的个体在身心健康的各方面都要好于缺乏控制感的个体。

编辑推荐

《护理心理学》主要读者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也可供临床护理教师和护理工作者使用和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护理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