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

出版时间:2000-5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作者:封绍奎 等主编  页数:597  字数:912000  

前言

20世纪是医学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我国皮肤性病科也像其他学科一样,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20年来,除了在皮肤性病的诊治、预防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外,皮肤性病科医师的专业队伍也在迅猛壮大。21世纪必将是人才激烈竞争的世纪,为了迎接这一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候,我们编写了《高级医师案头丛书——皮肤性病学》一书,献给即将跨入21世纪的医师们,渴望为我国皮肤性病学的进一步发展而尽微薄之力。该套丛书既不同于系统的教科书,也有别于一般的临床医师手册,它既要求突出各种疾病的病因、诊断、辅助检查、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又要求体现其内容新颖、简明扼要、方便使用和具有时代感等特点,这对编者来说,难度确实不小,但我们尽力去做,因为这是时代的要求。本书共分26章,介绍了皮肤性病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治知识,重点涉及其新进展,读者对象以皮肤性病科临床医师为主,也可供其他有关临床科室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及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同仁参考。目前,皮肤性病的种类已超过千余种,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参加编写的人员也较多,在内容的选择、安排和描述等方面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封绍奎 雷鹏程 万俊增1999年5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26章,第1章概述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基础知识。第2章重点介绍当前常用的皮肤、性病诊疗技术。以后各章则分类叙述临床常见和部分少见皮肤、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与预防方法。本书内容新颖、丰富、简明实用、突出了当代皮肤性病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疗法。可供皮肤病科专业医师、其他临床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  皮肤性病诊疗技术第三章  病毒性皮肤病第四章  杆菌性皮肤病第五章  球菌性皮肤病第六章  真菌病第七章  性传播病病第八章  寄生虫、昆虫所致的皮肤病第九章  物理性皮肤病第十章  职业性皮肤病第十一章  过敏性或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十二章  药物反应第十三章  大疱及疱疹性皮肤病第十四章  结缔组织病第十五章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第十六章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第十七章  血管性皮肤病第十八章  遗传性皮肤病第十九章  角化性皮肤病第二十章  萎缩性皮肤病第二十一章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第二十二章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第二十三章  皮肤附件病第二十四章  色素异常性皮肤病第二十五章  皮肤肿瘤第二十六章  皮肤病综合征

章节摘录

(1)基底层:是表皮最深的一层,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所形成,称基底细胞。基底细胞借基底膜带与真皮相接。由于真皮乳头伸入表皮,致使两者相接处凹凸不平。基底细胞核呈卵圆形,位置偏下,胞质较少,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故呈嗜碱性染色。基底细胞属幼稚细胞,有活跃的增殖能力,常见分裂像,新生细胞向浅层移行,并分化为其余各层细胞,故基底层又称生发层。每天人类皮肤大约有10%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出来的角朊细胞大约以10个为一组,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排列成垂直的柱状,产生所谓“表皮增殖单位”,基底细胞分裂过程中,两个新生的细胞有一个被挤向上方,经棘层、颗粒层最后形成角质层细胞,失去生命力而逐渐脱落。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天,再移至角层上部又需14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每一柱状表皮增殖单位自成体系,与邻近表皮细胞不直接发生关系。(2)棘层:位于基底层浅面,由5~10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表面伸出许多细小突起呈棘状,故名棘层。相邻棘细胞突起以桥粒相连。棘层细胞核圆形,胞质丰富呈弱碱性。胞质中含较多的张力原纤维。棘细胞向浅层推移,细胞逐渐变为扁平形。(3)颗粒层:位于棘层浅面,由2~3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已趋萎缩退化。细胞的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含许多不规则形的颗粒,称透明角质颗粒,在HE染色的切片上呈强嗜碱性。颗粒来历不明,含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4)透明层:位于颗粒层浅面,由几层扁平细胞组成。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在HE染色的切片上,胞质呈均质透明状,显浅红色,故名透明层。在表皮比较薄的部位,颗粒层和透明层不甚明显或缺如。

编辑推荐

《皮肤性病学》为高级医师案头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皮肤性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