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多角度透视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湖南师大  作者:黄艺农 编  页数:416  
Tag标签:无  

前言

  今年,我们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送走了第十二届本科毕业生和第五届硕士毕业生。我们的旅游管理专业,已经走过了16年的本科教育和7年的硕士教育的道路,回首往事,激动万分。  1993年,全国旅游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湖南旅游业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急需中高级旅游人才,我们适时而为,利用湖南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人才,在历史系创办了旅游经济专业。随着高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愈益成熟,在1997年,当旅游经济专业渐渐演变为旅游管理专业时,我们也顺其自然地成为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旅游系。随着专业的发展,1999年,成立了旅游学院,分设了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和旅游研究所。2001年获得了湖南省第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着力学位点建设,学科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被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为旅游与休闲研究基地。  事实上,我们对旅游科学的研究,远远早于我们这个专业的建设历史。还是在新中国旅游科学开始起步的时候,我们湖南师范大学(当时还是湖南师范学院)就有专家学者致力于湖南旅游问题的专题研究,发表了湖南省第一篇旅游学术论文,指导了湖南省第一篇以旅游问题为选题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这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湖南师范大学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开始大力介入旅游科学的研究,一时间成为湖南省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到了90年代中后期,我们的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同时,一批省内外的中青年学者开始加入我们的旅游学院专业建设的队伍中,使我们这支队伍更加壮大了。

内容概要

我们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方向的研究,在二十余年来的探索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第一,首倡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形成的系统研究成果颇有特色。这一研究已经持续了20年,形成了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突变理论、补偿理论、屏蔽理论、依附式开发理论等成果,完成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且在规划实践中,成功地规划设计了一批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创造了金洞生态旅游区这样一年收回全部成本的成功范例。第二,市场主导旅游规划的方法论体系的研究也很有特色,我们努力将市场研究方法融入到旅游规划主要工作中,促使旅游规划市场导向思想形成可操作的方法体系,尤其是在市场研究方法有机融人旅游规划的途径、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市场调研方法、市场信息有效化途径、旅游产品设计“双筛法”、旅游产品开发智力成果权的市场保护等几个方面表现出了独到的色彩,也对旅游规划的规模估算、效益测定、形象设计、市场定位等方法进行了改进。

书籍目录

旅游开发研究篇 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 旅游资源非优区“依附式开发”论 旅游业空间布局演进规律与案例研究 旅游地屏蔽理论研究 论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及其实施 论永州市县域旅游经济合作 湖南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特征 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的复式评价 张家界地质风景资源开发及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 中国省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 ——以目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论湘西旅游“金三角”的开发 论旅游规划管理 论大都市圈旅游产业整合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浅论森林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长沙城市形象 旅游文化研究篇 中国旅游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近代第一家旅行社 ——中国旅行社述论 中国早期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 ——兼析企业文化建设与研究起于何时 中国旅游史的研究成就及其学术意义 孕育中的旅游伦理学 ——近年来西方国家旅游伦理研究述评 旅游伦理概念及理论架构引论 生态旅游的生态伦理抉择 论旅游道德建设 略论旅游美学的建构 旅游景观形象设计审美性原则探讨 略论建构健全的审美心理 科学美的实在性 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历史发展 论民居文化的区域性因素 ——民居文化地理研究之一 论民居文化的区域性因素 ——民居文化地理研究之二 制定旅游基本法之法理求证 制定旅游基本法的模式选择与资源借鉴 以《旅游权利法案》为导向构建我国旅游基本法 世界遗产管理与保护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对我国现阶段旅游立法工作的初探 旅游环境下巫盅文化的变异 ——以湘西凤凰山江苗族旅游开发为个案 农村居民闲暇生活特征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两个正义原则考量 旅游者的时空观 旅游人的符号学分析 试论高等旅游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特征 ——以湖南省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调查为例 对大学生生命危机的现状分析及管理处置策略研究 旅游企业研究篇 关于提高旅游购物品消费水平的几点思考 “人世”后我国潜在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开拓策略 湖南入境旅游消费市场 对中国旅游广告的几点思考 中国现代饭店发展轨迹与意义初探 我国旅行社代理制的深层障碍及对策分析 旅游景区转让后的效应评价 ——以凤凰城为例 我国旅游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探讨 我国假日旅游市场外部不经济的表现及对策 试论旅游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 网络时代中国旅游饭店发展研究 论国际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饭店管理研究态势 饭店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和相关因素分析 试论特许经营在我国酒店业中的运用 酒店投诉处理浅析 日本现代服务经济发展过程及其经验启示后记

章节摘录

  国内旅游区域开发研究,虽与国外有相当多的必然联系,但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明显特色,基本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其产生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开发的首次巨大浪潮之中,主要探索者陈传康不仅研究了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更多地探索了沿海部分经济高速增长地区的旅游资源并不十分优越地段的旅游开发问题,并形成了一套“理论+案例”的研究范式,最后总结了区域旅游开发六大模式,其中有五类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范畴。另外,较早涉足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的还有如张凌云提出客源型旅游地开发问题,认为其门槛范围小,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小,靠近经济发达大城市,客源充足,资源潜力不足,需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当然,还有许多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描述介绍及其开发战略的研究文章,但多数并不承认自己是在作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而是极力把它美化成旅游资源优越区。  笔者正式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并着意寻找其适合的开发道路与战略。同时,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成功事例日益涌现,不少已成为优越区;进而,在对中国大量旅游地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旅游资源非优区突变现象,作了征兆、类型、规律、预测等方面的诠释,同时提出了补偿形象和屏蔽现象并作了初步的系统研究,揭开了系统研究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序幕,又进一步就资源关系进行了旅游地类型的划分并设计了旅游开发模式,对旅游资源不丰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周末度假村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和部分实例研究,同时觉得有大量问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旅游管理的多角度透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