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岩文集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 (2007-12出版)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页数:4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史岩文集》集入了史岩先生各个时期重要的文章。这些文章曾散落在许许多多不同时期的报刊杂志之中,未能集辑而成珠链之美,更有先生认为不够充分或未写完的一些稿件,以先生生前之严格,至今未能彰显示人。今在中国美术学院及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得以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书籍目录

河西走廊古窟拾遗——(东归烟尘录)阳关探访记秦之钟铸金人考——藤田氏及原田氏说质疑秦代钟镰金人之艺术学的考察《古画评三种考订》自序古画评三种总考(初稿)宋季翰林图书院暨画学史实系年《敦煌石室画像题识》序东西洋木版画之起源及其沿革西洋之石版画及其发达史西洋之金属版画及其小史汉代画像石偶拾汉代画像石的表现技法中国刺绣发展史略(初稿)——工艺美术系民工班美术常识课大纲戴逵的进步思想及其在艺术上的反映古代佛教造像遗珍伟大的佛像——杭州灵隐寺大殿新造的佛像树根竹根的艺术谈谈潘天寿在史论方面的贡献木版画必须向民间传统学习中国传统雕塑主要参考文献简解造像纪始探源——七个嚆矢(读书笔记之一)元代艺术概观元代北方地区的宗教造像元代建筑装饰雕刻与工艺性小品雕塑元代喇嘛教造像及其风格特点西藏喇嘛教的产生和发展(初稿)雕塑的萌芽龙山石窟考察报告《天龙山石窟艺术》序言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成就麦积山石窟北朝雕塑的两大风格体系及其流布情况丰富多彩的四川古代雕刻珂利帝母——大足散记之一漫谈干手观音造像的艺术——大足散记之二镌刻世家——大足散记之三关于宝顶山圆觉洞的跪像问题——大足散记之四《十牧》散记——大足散之五杭州南山区雕刻史迹初步调查酒泉文殊山的石窟寺院遗迹散布在祁连山区裕固族自治县的石窟群凉州天梯山石窟的现存状况和保存问题关于广元千佛崖造像的创始时代问题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基础(残稿整理)佛教艺术常识(残稿)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余十五年前,因嗜艺史成癖,痛感法墨珍图、周铜汉玉未能遍观;各地历代壁画名迹、造像杰作、建筑伟构无有周览,认为生平莫大恨事,西北为古文化发源地,未能巡游,尤感苦闷。曩者大村西崖氏尝谓:“中国艺术史理想之作非最近数十年内所能完成。”对此言,余实有同感。盖文献史料浩如烟海,紊乱如麻,应整理之地史迹遍及海内,东西南北,无地不有。世所闻名者,有待研究;淹没不彰者,尚须调查;地下文物,蕴藏至丰,考察发掘,整理研究,尤不可或缓。三端均属艺史之骨肉精血,今无一举,长此以往,艺史之形成实遥遥无日也。惟此类重任,非一臂所能尽举,应由国家拨巨款建立艺术研究所,遴选国内数十硕学专家,经数十年埋头研究,始有所成就。在今日情形之下,吾侪醉心此道者,唯有自谋发展,在某一小范围内作某一小部分之研究,以期对某一问题有所阐明。蜗步萤光,何补鸿旨,然无奈何也。余为个人爱好心所趋,尝拟一调查计划。蔡公子民阅而捻须言日:“计划殊佳,值得重视,惟此事体颇大,若能集得专门同志若干人,通力合作,当可谋其实现。”无几何时,芦沟事发,因即踉路西上。居蜀五载,足迹所至,虽不及省境之半,然对汉阙、崖墓、邛窟以及隋唐造像、宋明壁画,糜不遍窥。去春,教部筹设敦煌艺术研究所之议,嘱余相助,遂欣然离蓉。余但知可稍偿宿愿之一部分,初未计及该所之如何也。迩来,西北考察团大致遂体,此往彼来,盛极一时。观光千佛洞之达官富贾更如行山阴道上,肩摩踵接。渠等与余握别时,咸异口同音,谓:“西北不可不来,不可再来。”余辄为哑然,揣其结论之意,殆以边徼之区不可不来一观,惟塞外荒寒,生活低落,故又不可再来。苟人人持此见解,则西北将成游历之区而无居留之民。际此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充实西北之时,国家耗费巨款而考察诸公作此反本旨之论,其将何以自解?余谓西北可以常来,可以长住。为学术而来工作,虽永生寓此亦有必要。饥则清水面,渴则盐水汤,寒则老羊皮,余虽南人,过之如糖,何日能携万卷书来往于莫高、榆林两窟间哉!尝忆苏东坡有言日:大丈夫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余亦日:治艺史者之求知,行路当重于读书,惟读书先于行路。读为得闻,行在求见,闻见实为求知。见而不闻非真见,闻而不见非真闻,既见且闻,闻而又见,是为真知。先见后闻知非妥法;先闻后见始为上策。赵营本日:“百闻不如一见。”洵至言也。盖一见可决百闻,而百闻每不敌一见。是以行路与读书并为求知,不得偏废者也。治艺史,赏鉴尤重于读书,如欲明一家风格、一代风格,尚虽读百篇专论,亦莫明其真妙处安在,若得披图一览,则了然若揭,千疑百难于斯决矣。故闻可求知,而见可决知之疑也。听闻得来,不外二途;一语言传达,二文字记载。语文二者并为抽象之描摹表现,殊不充分,故听闻亦属空泛不确。知见之对象为实物,不脱具象范围,故视见所得,至为确实可靠。百闻不如一见者,执是故也。余昔读有关敦煌艺术图籍,半知片解,疑难丛集,脑际空空,毫无具体印象。斯行亲履其地,巡礼一周,始豁然开朗,疑团顿释。再度细加赏审,始知昔之知非真知,昔知不知今得而知之,昔之疑今得而决之,昔之误为今得而辨之。此行出发之前,原定调查计划时间,去来合计二年,地点以敦煌莫高窟为中心,在可能范围内兼及河西走廊及陇东诸地佛教艺术史迹。于民国卅二年三月十六日由四川省起程,途经天水、兰州、酒泉、安西诸要塞城邑,均作逗留,直至五月廿六日始抵达莫高窟。下春以工作尚未终结遂行延期。北方长途旅行,春季最佳,初秋次之,夏不卫生,冬令道途有为风雪所阻之虞,咸非所宜。故拟中秋前后离陇,初冬回蜀。殊不料事有出于意外者,时涉洛邑沦敌,陕境吃紧。当初一般观察蜀陇公路纵不为敌寇铁蹄所践,亦将为我兵车所阻,其时新疆西部哈萨克蠢动,河西一带哈民蜂起响应。敦煌祁连山麓突有东来哈萨克民数千,武器齐备,驼马成群,因而安、敦两地蒙汉居民牲畜劫杀惨案日有所闻。察其行踪,似拟过敦人新,企图在敦地掳掠粮米牲口车辆,假阳关古道,通过千数百里戈壁而西去若羌者。然五月廿二日所得情报,其驻帐牧马之地北距千佛洞仅八十华里,骏马半日可达。敦地时驻新编四师十团,驻军单弱,仅新兵一营,无骑兵,且分防境内各地。千佛洞仅驻一排,机枪二挺,步枪不全,外有手榴弹少许。廿三日,番鹏营长来命令“无援兵,应死守”,士卒因于佛窟间兴筑工事、了望台哨、机枪阵地,靡不配置。一时间,极乐净土顿成地狱世界。研究所雇高台马车五乘,满载人员文件人城内。余以夜不安枕,四处恐慌,因亦摒挡行箧与焉,居城内二日,消息未转佳。长此宕延时日,殊非办法。继思调查工作已粗告段落,他日有便,仍可卷土重来作进一步之赏鉴,何必恋恋于斯,遂毅然起程。计自去年五月廿六日晚到此,今年五月廿七日晨离此,羁旅此地正值一周年,无稍短长。天下巧事无有逾于此者。东归道中,复于玉门、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天水、广元、绵阳诸地调查。八月初四日卸装蓉城。此行行程口千口百口十公里而强。本篇乃为行脚归途之笔录,车马劳劳,风尘仆仆,走马看花,寥无所得。雪泥爪印,聊资征途纪念云尔。

后记

如今,网络也是个沉淀历史、体现价值的平台。由于整理与编辑《史岩文集》的关系,我希望了解史岩先生的生平。在对关键词“史岩美术史”的搜索中,史岩之名镶嵌在中国雕塑美术史研究的各个重要位置,且有一篇纪念文章为史先生高徒一一孙振华博士所写。此文章是纪念史岩先生百年诞辰暨史岩捐赠书画文物展而写,孙博士发至肺腑,言辞颇为感人。文章中所提及“史岩先生弥留之际,口不能言,用手指划着阿拉伯数字从l到8,一遍又一遍,守护的亲属不解其意,后来细看先生案头,方知先生牵念的是他未完成的著作——排列在书案上编号从1到8的文件夹,史先生手指不停划着,直到吐完他90年人生旅途的最后一口气……”这编号从“1到8的文件夹”有幸搁到了编者的案头,成了《史岩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岩先生是个厚道而实在的读书人,厚道在对文物保护不断的呼吁,对伪劣修饰而掩压真美的厌恶,实在于不顾辛劳与危险,对雕塑古迹的一一实地勘察、仔细记录,从不耳闻了事。从书斋到佛窟遗迹,实践着读书人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老话。“1到8的文件夹”里许许多多的读书笔记与记录卡片,虽未能集入,希望读者能知道,正是这一寸寸的测量;一字字的记录;一步步的行程构筑了中国雕塑美术史研究的宏篇巨制。本书集入了史岩先生各个时期重要的文章。这些文章曾散落在许许多多不同时期的报刊杂志之中,未能集辑而成珠链之美,更有先生认为不够充分或未写完的一些稿件,以先生生前之严格,至今未能彰显示人。今在中国美术学院及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得以结集出版,以飨读者。本书严格忠实于史先生手稿,希望能给读者更多细微的文字信息,从而能从文字上感受史先生学术与精神的魅力。对于读书人而言,文字是生命与思想的承载形式,它摧毁隔世与在世的时间屏障,使思想得以复活,从而唤起对其生命超时空的想象与复原,史岩先生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成为不朽。这让我渐渐想到了徐若屏女士对此书多年来默默的守候,正是她的时时敦促,成了我们加快工作步伐的动力,让我们明白了此书不仅仅为了纪念,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生命的延续。编者

编辑推荐

《史岩文集》编辑推荐:美苑老教授文丛。史岩先生是个厚道而实在的读书人,厚道在对文物保护不断的呼吁,对伪劣修饰而掩压真美的厌恶,实在于不顾辛劳与危险,对雕塑古迹的一一实地勘察、仔细记录,从不耳闻了事。从书斋到佛窟遗迹,实践着读书人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老话。“1到8的文件夹”里许许多多的读书笔记与记录卡片,虽未能集入,希望读者能知道,正是这一寸寸的测量;一字字的记录;一步步的行程构筑了中国雕塑美术史研究的宏篇巨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岩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