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

出版时间:2004-06-01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作者:曾田力  页数:343  
Tag标签:无  

前言

  2002年12月,首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  这次会议由北京广播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协会、电视音乐协会等机构的支持,来自全国各艺术类院校、音乐出版机构、媒介传播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音乐音像制作出版部门以及音乐文化管理部门的100多名代表到会并发言。  会议旨在为广大关心音乐传播的同仁们提供一个对于音乐传播全面审视、各抒己见的开放性平台。从提交论文和发言讨论的情况看,比较集中的议题包括音乐传播学科构架、音乐管理与市场运作、音乐经纪人素质、音乐传播个案研究、音乐传播教育研究、音乐传播的历史与现状、音乐传播与流行音乐等基础理论方向,为跨世纪的音乐传播写下了总结性的一笔。但另一方面,尽管到会对象涵盖了包括音乐编辑、音乐经纪人、音乐策划、音乐监制、音响设计以及与音乐作品营销、音乐机构的管理、音乐项目运作的相关人士.但这部分一线经营运作者人数过少,未能形成有冲击力的深入探讨。是为遗憾。

内容概要

  这次会议由北京广播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协会、电视音乐协会等机构的支持,来自全国各艺术类院校、音乐出版机构、媒介传播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音乐音像制作出版部门以及音乐文化管理部门的100多名代表到会并发言。  会议旨在为广大关心音乐传播的同仁们提供一个对于音乐传播全面审视、各抒己见的开放性平台。从提交论文和发言讨论的情况看,比较集中的议题包括音乐传播学科构架、音乐管理与市场运作、音乐经纪人素质、音乐传播个案研究、音乐传播教育研究、音乐传播的历史与现状、音乐传播与流行音乐等基础理论方向,为跨世纪的音乐传播写下了总结性的一笔。但另一方面,尽管到会对象涵盖了包括音乐编辑、音乐经纪人、音乐策划、音乐监制、音响设计以及与音乐作品营销、音乐机构的管理、音乐项目运作的相关人士.但这部分一线经营运作者人数过少,未能形成有冲击力的深入探讨。是为遗憾。

书籍目录

前言序:迎接新世纪大众传媒的挑战——写在首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后音乐传播学科建设对音乐传播学科建设的几点理论思考音乐传播学的历史使命和任务音乐传播学的一二三四五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音乐传播的文化及社会意义音乐传搔的形式与特征研究音乐创造的灵感:从音乐的自然传播到技术传播草原音乐传播形态与特征研究从音乐的视觉化传播看新民乐的走势第四媒体与音乐广播网络在音乐传播中的优劣势论音乐大众传播载体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变迁与“同宗”现象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管窥2500年孟姜女音乐之传播珍贵的经历经验——论戏曲音乐传播与发展的五个时期1840~1949年福建音乐向南洋传播的主要方式音乐市场与管理音乐产品市场运作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对音乐传播学的一点具体感念及其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联系研究音乐的价值规律强化音乐文化的市场运作品牌化——《同一首歌》的运作之道音乐版权音乐著作权与音乐传播中的权益保护音乐作品的版权与著作权版权音乐的使用与管理艺术院校的音乐传播教学有感于音乐学院设立音乐传播专业大众音乐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从三所院校的教学计划看我国音乐传播的学科建设音乐传播中的文化思考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传播的观察与思考影视剧音乐的文化价值取向契合:电视剧音乐的价值支点——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音乐分析后记

章节摘录

  对音乐传播媒介的研究还有许多特殊的方面,例如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判断。在专业声乐教学、演出与比赛中,传统的做法是不用电声设备,这是为了避免因使用此传播媒介而导致人声的失真,也是为了达到和体验到最佳声乐艺术效果的目的。从科学的意义上讲,由自然噪音产生的人声与经电声设备“过滤”、“变异”了的人声,在音质上是不同的。使用电声设备,固然可以增大音量、降低演唱的难度、弥补或掩盖许多不足,但是对于表达更为细腻、富于人情并富于艺术魅力的声乐作品讲,在许多时候,使用电声传媒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削弱包括其声音的光质在内的种种艺术魅力。当然,更重要的前提仍是这种艺术要求主要是就专业声乐教学的考试、比赛或某些歌剧的演出而言,在娱乐圈的声乐表演不会提出这种要求。因此,一定的音乐传播方式与传播媒介的使用,也相伴着一定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尤其在专业声乐教学中,即使是高保真的音响传播装置也是不能允许的,这是由其传播行为的专业性所决定的。相反,在娱乐圈或者在一些主要担负大众娱乐功能的声乐表演中,其传播行为因传播对象的大众化,就可以借助电声传媒装置(例如广场式的音乐活动)。随着音乐传媒(电声装置)的普及与音响质量的越来越高,无论是专业圈还是娱乐圈的声乐表演,都会因音乐传播行为与媒介的改变而大量采用电声装置,而与此同时,在专业声乐领域也因其艺术审美的自身要求而追求声乐艺术的自然谐和的完满。在不同的音乐传播行为中,这两者可以各自存在并不发生冲突,只有在行为参与的前提与审美观念、艺术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冲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