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建构

出版时间:2006-05-01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浩明 著  页数:279  

内容概要

  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健全学生的人格心性,全面发展他们的素质,这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苏州中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执著对此进行了持久不懈的探求。他们通过多年来深入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圆满地完成了这份普通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报告--《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建构》,成功地应对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提出的过去和今后教育中如何实现“根本性转变”的世界性难题,即: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主动学习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规范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正如苏州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所说的那样,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既可以优化学生的个性,又可以改变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教育行为方式,形成一所学校最具凝聚力、生命力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全报告共分为八章,分别从研究的动因、学习的概念、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教育、师生关系、模式概论、运行机制以及模式的推广和验证等方面,全面介绍了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操作系统,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凡响:一、大量吸收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宏观的背景下描述了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现实状况以及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运用总结和比较的方法理清了一些概念的新内涵,揭示主动学习教育的本质,增强了理解和操作上的明确性;三、该模式的建构是苏州中学教育工作者们长期实践的成果,是他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它杜绝了清谈,把一切建立在可以把握的事实的基础之上,对当前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份报告为苏州韵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提供了借鉴。  当前,我们正在深化素质教育。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生活、工作的成功者。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建构搭建了一座通向理想目标的桥梁。我们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当然,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建构是一项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活动,其中有很多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的开拓。我们相信,在《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建构》的启发之下,将有更多的研究者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整体性的“行动研究”中去,掀起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新高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研究的动因第一节 对素质教育的探索第二节 对整体改革的深化第三节 对办学特色的追求第四节 对世界难题的应对第二章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中的学习概念第一节 终身学习中有关学习的定义第二节 潜能第三节 权力、权利和学习权第四节 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第五节 信心、创造性和愉快第六节 应用第七节 对高中学习的审视第八节 对高中教育功能的抉择第三章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中的主动学习第一节 主动学习的提出第二节 主动学习与活动教学的比较第三节 主动学习的立论依据第四节 主动学习的基本特征第四章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中的主动学习教育第一节 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及其启发、引导和激励第二节 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及其创设第三节 教育活动及其目的、计划、组织和规范第五章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中的师生关系第一节 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节 爱之有情、严之有格、教之有方、导之有第六章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中的模式概论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第二节 整体与单第三节 科学与艺术第四节 指向与示范第七章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第一节 目标激励机制第二节 德育育德机制第三节 课程整合机制第四节 环境优化机制第五节 评价调控机制第六节 对外开放机制第八章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推广和验证第一节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推广第二节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验证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节对办学特色的追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对特色的追求,成为我们在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学校特色的构成要素同其他具体事物一样,“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①。在当代日常生活中,“特”往往是与“名”和“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就是一种十分通俗、形象的说法。“特色学校”与“名校”、“优质教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基础教育领域,也是一个明证。名校之“名”,通常是从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方面揭示学校的品位属性。优质教育之“优”,主要是从学校品牌特征的角度揭示其所具价值与效益的资源属性。特色学校之“特”,一般来说是在“名”和“优”的基础上,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体现其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当然,名、优、特三者的排列顺序不是绝对的。在发展模式日趋多元的时代,每个学校都可以从某种特色切入,并把这种特色发展为一种办学的优势,最终成就名牌。但特色是品牌成熟的标志是确定无疑的。“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①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始终是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矛盾。教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对立统一的。教不能代替学,学也不能代替教。但是,教与学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这一转化的根本原因,不在教育过程的外部,而在它的内部。学生的学是教育矛盾转化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所特色学校的“特”最终还是要定位和体现在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上。  江苏省苏州中学作为具有千年办学渊源、百年新学历史的“名”校,事实上也一直以“优”取胜,以“特”见长的。尽管这种特色不像市场上的特色产品那样具备独立存在的形态,但它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也确实有一定的外显形式,其中不少已被认同和接受,成为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而历史的经验同样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办学特色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必然要在动态中体现变化了的时代的特点。任何一种办学特色都只有在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不断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中才能得以形成,并在不断优化选择中自我完善。这也说明,学校特色的稳定是相对的,发展才是绝对的。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更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观念,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融入办学思想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炼,从而形成和体现学校独特的办学风范,形成和体现学校最具凝聚力、生命力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建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