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与资本化法律的理论与判解研究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金春卿 编  页数:329  字数:352000  

内容概要

本书的作者大部分来自知识产权审判第一线的法官。有的法官可以说是我国知识产权审判的开拓者,属于伴随了知训产权审判设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资深法官,其中不少案件为其亲自承办;也有在大学或科研院所里已经充分汲取了知识产权理论营养,学有所成后投身知识产权审判的学者型法官,他们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努力,已将所学的理论与司法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正在成为专家型法官;还有但任了相应的职务后,仍然对知识产权审判疾迷不悔的领导者。大家相聚在一起,致力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判解之路。  书中收集的不少案例本身就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作者力图通过对专门召集的专家论证会的总结,特别是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甚至是国际公约能否适用该案的评析,阐述了法官“造法”(“造判例”)的依据,带有法官特有思维方式的深深烙印。尽管有时观点不够全面,甚至偶尔有失偏颇,但相信能够开阔大家的思路。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1.论中国的国际技术贸易管理制度  2.国际技术资本化问题探讨  3.略论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条款  4.国际技术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担保问题研究  5.论国际技术贸易下的法定损害赔偿问题 第二部分:案例研究  1.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的有效性以及外汇管制、国际税收等重大问题 ——欧洲某国T公司与我国S省C公司“技术支持、商标许可 和成本分担协议”非诉讼案  2.国际技术贸易下的支付结算——境外甲公司与中国乙公司专有技术转让采用信用证支 付的非诉讼案  3.国际专利许可合同期间的第三方侵权问题研究——无锡某公司与日本某公司共同诉宁波某公司专利侵权案  4.国际技术贸易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外方诉中方不正当竞争及侵犯商业秘密案  5.技术贸易中的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A公司诉B公司及王某侵犯商业秘密和违反竞业禁止案  6.国际技术贸易纠纷的管辖——云梦县牧工商公司诉香港加港维信有限公司、谭其武、 赵晓林、Michel Lewicki(迈克)、湖北省嘉鱼农工商总公司、湖北维嘉牧业设备有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  7.我国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计入海关完税价格的理解与适用——国内企业进口国外企业产品商标使用及技术许可费  8.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中国某技术设备公司诉德国某公司技术引进合同无效案  9.技术受让方引进的技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 ——北京仪表机床厂诉北京汉威机电有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  10.国际技术转让中的技术评估与作价——美国某公司与中国某集团违约纠纷案 11.与技术贸易挂钩的独家销售问题——荷兰B公司申请A公司违反独家销售协议赔偿纠纷仲裁案  12.技术资本化过程中的法律限制——深圳A公司认定其与外国B公司订立的投资合同  13.违反技术出资义务时的违约责任——上海某公司要求法国某公司实际履行出资仲裁案  14.技术转让过程中的作价原则和支付方式 ——大陆B企业引进香港A公司非高新技术出资导致企业巨额亏损案  15.以技术作为出资有效性的判定——甲公司诉乙公司违反出资义务案  16.国际技术贸易合同中的法律选择——美国四班公司与中国航卫公司工厂用四班软件模块 买卖及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  17.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的解除与撤销——甲公司诉乙公司实际履行技术转让合同案 第三部分:国际技术许可实务指导  1.国际技术许可实务指导  2.示范合同 附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国际公约、条约精选  一、相关法律  二、法规、规章  三、司法解释  四、国际公约、条约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类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相应的游戏规则。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我国的立法机构为了协调社会生活,融入逐步趋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围绕知识产权做了大量、有序的立法工作。特别是加入WT0前后,我国为了达到TRIPs协议的要求,信守入世承诺,相应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乃至规章,并批准加入了相关的国际公约、条约,从而给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 我国的法学体系虽在不断地汲取英美法系的精华,但根本上还属于大陆成文法体系。理论来源于实践,没有司法实践也不会产生成熟、完备的司法理论。在我国,立法和作为立法有效补充的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本身,有时会出现相关法条过于原则、抽象甚至含糊的现象,在具体适用中仍会产生理解上的分歧。这就需要司法实践者基于对涉及的法条特别是法学精神的理解,从倡导诚信、公平原则出发,追求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衡平,此谓“造法”(或称“造判例”)。“造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古罗马法学的繁荣与当时实证主义法学思维的盛行密不可分,带给人们有益的启迪。 新世纪初,我们接触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专利案件年鉴》时,被该书的内容尤其是该书的体例所吸引。正如该书的翻译者所说的,“虽然美国的司法体系与我国的司法体系具有明显的差别,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书科学的体例、严谨的论证给我们不少启迪,故本套丛书的体例就是参照该书而设立的。最高法院《人民司法》编辑部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期刊《判解研究》,也对本丛书的构思起了指导性作用。在此请允许我们引用王利明老师的表述:理论必须实证,理论研究者应当加强实证分析;而判解是连接理论与实务的桥梁,通过判解研究,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研究者的学术活动与裁判者的司法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书的作者大部分是来自知识产权审判第一线的法官。有的法官可以说是我国知识产权审判的开拓者,属于伴随了知识产权审判设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资深法官,其中不少案件为其亲自承办;也有在大学或科研院所里已经充分汲取了知识产权理论营养,学有所成后投身知识产权审判的学者型法官,他们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将所学的理论与司法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正在成为专家型法官;还有担任了相应的职务后,仍然对知识产权审判痴迷不悔的领导者。大家相聚在一起,致力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判解研究之路。 书中收集的不少案例本身就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作者力图通过对专门召集的专家论证会的总结,特别是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甚至是国际公约能否适用该案件的评析,阐述了法官“造法”(“造判例”)的依据,带有法官特有思维方式的深深烙印。尽管有时观点不够全面,甚至偶尔有失偏颇,但相信能够开阔大家的思路。 知识产权的案例选集已为数不少,但围绕主题对典型案例展开系列的判解研究,本套丛书属开先河之作。丛书围绕权利冲突、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技术合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专题展开。 本套丛书的出版,相信能够对国内的知识产权实证研究起推动作用,对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有机结合能有所裨益。 是以为序。 “知识产权保护判解研究丛书”   编委会 2003年12月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了顺应我国法学界培养“学者型法官”而编著的,全书分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国际技术许可实务指导三个部分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判解领域中的国际技术贸易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我国法律界现阶段对于国际技术贸易方面的案例审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技术贸易与资本化法律的理论与判解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