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

出版时间:2007-01-01  出版社: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崔岩  页数:164  

内容概要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学位答辩委员会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论文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的现状,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论文综述了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组织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对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由农业信息化组织的信息结构、层次结构和组织结构形成的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提出了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运行模式、运行机制及运行组织保障措施,建立了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陕西省电子农务组织体系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论文关于农村基层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层次结构的论述具有创新性;论文提出的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优化及运行模式,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适用于各级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工作的人员、农业院校大中专学生、农业信息服务的各级信息员和管理人员等阅读,同时也适用于想了解或需要了解农业信息化的一般读者。

作者简介

  崔岩,男,汉族,1958年3月生,陕西杨凌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党员,现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担任陕两省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参加、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其中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子项目1个)、省部级课题6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八、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林业厅、水利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2篇论文分别获全国优秀职教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出版《网络技术》专著一部,主编教材2部。在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及其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陕西省水利系统先进个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陕西高校依靠教职工办学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3.1 国外研究动态1.3.2 国内研究动态1.3.3 国内外研究的综合动态述评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方法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基本理论2.1 农业信息化2.1.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2.1.2 农业信息化的特征及意义2.2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2.2.1 组织、组织结构、体系的含义2.2.2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概念2.2.3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特征2.3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主体构成、功能和内容2.3.1 农业信息化组织主体构成2.3.2 农业信息化组织主体功能2.3.3 农业信息化组织内容第三章 农业信息化组织的现状分析3.1 农业信息化组织的发展历程3.1.1 起步阶段——农业信息体系建设3.1.2 “金农工程”建设阶段3.1.3 发展阶段——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3.2 农业信息化组织建设的成效3.2.1 农业信息化组织基本建立3.2.2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已经形成,平台初具规模3.2.3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趋于完善3.3 农业信息化组织存在的问题3.3.1 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3.3.2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完善3.3.3 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不高3.4 农业信息化组织建设的制约因素3.4.1 政府对农业信息化调控的能力较低3.4.2 农村信息组织与管理薄弱3.4.3 农民信息意识薄弱,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第四章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构建4.1 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目标、特征及标准4.1.1 指导思想4.1.2 构建目标4.1.3 构建特征4.1.4 构建标准4.2 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方法4.2.1 构建原则4.2.2 构建方法4.3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结构4.3.1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信息结构4.3.2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层次结构4.3.3 农村信息化组织体系的组织结构设计4.4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优化及其模式4.4.1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优化4.4.2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优化模式第五章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运行5.1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运行模式5.1.1 基本模式-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5.1.2 整合模式-农业信息技术集成与扩散5.1.3 高效模式-农业网络信息服务5.2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分析5.2.1 投资机制分析5.2.2 激励机制分析5.2.3 创新机制分析5.3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运行保障措施5.3.1 农业信息产业保障措施5.3.2 农业信息政策保障措施5.3.3 农业信息技术保障措施5.3.4 农业信息组织保障措施第六章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综合评价6.1 综合评价指标确定的目标与原则6.1.1 评价的目标6.1.2 评价的原则6.2 综合评价指标的框架6.2.1 农业信息资源指标6.2.2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标6.2.3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指标6.2.4 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指标6.2.5 农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及外部环境指标6.2.6 效益评价指标6.3 合评价指标体系6.3.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3.2 二级指标的内容6.4 指标权重确定及综合评价模型6.4.1 指标权重的确定6.4.2 综合评价模型第七章 案例分析——陕西省“电子农务”组织体系分析7.1 电子农务7.1.1 “电子农务”的概念7.1.2 “电子农务”的内涵7.1.3 “电子农务”与其他农业信息网络7.2 陕西“电子农务”发展现状分析7.2.1 陕西“电子农务”发展模式分析7.2.2 陕西“电子农务”发展规模效益分析7.2.3 陕西“电子农务”发展趋势分析7.3 陕西“电子农务”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分析7.3.1 政府组织引导7.3.2 企业参与7.3.3 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农业信息采集与发布的长效机制7.4 陕西电子农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7.4.1 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农务”推广效率有待提高7.4.2 缺乏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不足7.4.3 政府和企业间配合不够默契,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7.4.4 市场化运作力度不足7.5 陕西“电子农务”组织体系模式的创新7.5.1 引导力量(政府)7.5.2 市场力量7.5.3 实现形式7.6 陕西“电子农务”体系创新模式实现的对策7.6.1 建立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电子农务”多元化投资机制7.6.2 提升科研技术水平,促进“电子农务”发展7.6.3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加强政府的管理工作7.7 小结第八章 中国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8.1 加强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的主体建设8.1.1 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8.1.2 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的推动作用8.1.3 切实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8.2 积极培育农业信息产业8.2.1 大力支持和扶持农业信息企业8.2.2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化8.2.3 健全农业信息市场运行机制8.3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机制8.3.1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8.3.2 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机制创新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