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彭丽  页数:2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彭修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话管弦乐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弦乐队的尊基者之一。40余年来他先后创作、改编了400余部民族管弦乐曲,参与创建并造就了我国最重要的民族管弦乐团之一——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以此为核心的“彭修文模式”在上世纪中叶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模式和乐队形式,至今影响深远。  本文主要以彭修文具有代表性的数十部民族管弦乐曲、他影响下的广播民族乐团的编制结构演进以及相关乐器改革实距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彭修文在发族管弦乐创作方面的风格特征,审视建国以来民族器乐合奏文化的发展历程,提炼彭修文在民族管弦乐艺术方面的观念,进而指出他在民族管弦乐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最终客观评价“彭修模式”的历史贡献与不足。  全文分四章。第一章对彭修文的音乐生涯进行了回顾。第二章对彭修文几十部代表性的民族管弦乐曲,从题材、旋律形态及发展、和声语言、复调手法、曲式结构、配器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并得出有关彭修文创作方面的简短结论。第三章主要通过梳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编制结构演讲过程及相关乐器改革实践,指出彭修文在乐队模式建立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积极作用,并检讨这一乐队模式及乐器改革的得失。第四章是以上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彭修文的民族管弦艺术观念。  结论部分,充分肯定了彭修文在建国以来民族管弦乐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认为彭修文是中国当代民乐界的突出代表;彭修文民族管弦艺术是中国当代音乐事业中的宝贵财富:“形修文模式”是建国初期新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是传统文化的突出载体;它是由民间音乐形态向专业音乐形态的一次嬗变;它继承并发展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引领中国民族器乐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也指出了彭修文民族管弦艺术的局限性,并阐述了作者由“彭修文模式”所引起的思考。

作者简介

  彭丽,博士,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攻读理论作曲专业,师从孙继商、李贞华、韩密娥等教授学习,1991年留校任教;199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梁茂春教授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考取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粱茂春教授,2005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自1996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音乐年鉴》有关中国民族器乐创作专论的撰稿人;参与编写了《中国音乐通史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梁茂春主编)、《20世纪中国音乐大论辩)等专业教材与专著,并为《世界艺术百科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音乐大百科全书》等辞书撰写部分条目:著有《论刘文金的民族器乐创作》、《黎派音乐再认识》、《卷帷望月空长叹——析马思聪》、《王光祈、青主发展”国乐”现之探微》、《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初探》等20余篇论文与评论文章。

书籍目录

绪言第一章  彭修文的音乐生涯第一节  学乐之初(1931—1949)第二节  初涉乐坛(1950—1965)第三节  沉默与挣扎(1966—1976)第四节  再度辉煌(1977—1996)第五节  终曲:驾鹤西去之后第二章  彭修文的民族管弦乐改编与创作第一节  改编与创作概况第二节  旋律形态及发展手法第三节  和声、复调技法的运用第四节  曲式结构第五节  配器手法第六节  小结第三章  彭修文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成长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族器乐合奏文化的历史回顾第二节  彭修文影响下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编制结构演进第三节  彭修文参与下的乐器改革实践第四章  彭修文在民族管弦乐艺术方面的观念第一节  彭修文在民族管弦乐创作方面的观念第二节  彭修文在民族管弦乐队方面的观念结论附录一  彭修文民族器乐创作年表附录二  彭修文作品出版发行的唱片目录附录三  建国前后部分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结构一览表附录四  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本文主要以彭修文具有代表性的数十部民族管弦乐曲、他影响下的广播民族乐团的编制结构演进以及相关乐器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彭修文在民族管弦乐创作方面的风格特征,审视建国以来民族器乐合奏文化的发展历程,提炼彭修文在民族管弦乐艺术方面的观念,进而指出他在民族管弦乐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最终客观评价“彭修文模式”的历史贡献与不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