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六朝烟水间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薛冰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今天来写一本关于南京这样城市的书,其困难不是材料太少,恰恰相反,而是材料太多——前人关于南京的历史与文化已经说过那么多的话,无论学力或文采,作者都很难说比他们更强。作者的优势或许只在于,首先,作者有幸在南京居住的时间更长,无意问成了她在20世纪后半叶发展变化的见证人。而这半个世纪,正是南京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半个世纪,尤其是最后10年,南京从一个古风犹存的历史文化名城,急剧蜕变为一个失去个性的所谓现代化大都市。  其次,作者是作为这个城市所不在意的一个普通市民长期生活在其中,各种过客眼中的缤纷和浪漫,对于作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作者有幸得以从内部解读这个城市,因而看到了这个城市更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底蕴,促使作者去思索这种种变迁背后的深层文化依据。  第三,作者有幸读到了前辈学人和当代文人有关这个城市的各种文字。这些文字的优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为作者提供了一个个或真或幻的参照系,使作者在解读这个城市的同时,也能解读前人对于这个城市的解读。简单地说,今天重读这些记述和解读,已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出前人所想确立和抹去的都是些什么;而他们的努力中,究竟有哪些在历史中站住了脚,哪些已被或正在被历史无情地抹去。由此也可想见,今人对于南京所做所言的一切,究竟能有多少会为历史所接纳。

书籍目录

序一代宏图开建业雄才伟略建明都金陵景物图咏秦淮溯源桨声灯影秦淮烟月白鹭芳洲赤石矶下市井风物散落郊原的六朝瑰宝南唐的孑遗明太祖陵和清圣祖碑东郊的风景(上)东郊的风景(下)旧街新路从汉王府到总统府民国建筑博物馆园林六朝变放眼豁蒙楼城西佳山水园中轻喜剧瞻园古今谈佳趣说莫愁吴头楚尾南京人一江春水向东流《治隆唐宋》明太祖失踪的皇帝秦淮八艳芥予园外活李渔踪迹随园虚妄的天堂神话琉璃塔与成板鸭南 的旧书与文玩水木清华龙蟠里小卷阿后记

章节摘录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像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就应该是一  首雄浑的交响乐。构成这首乐曲的音符,便是历史的长河流经这一片古老的  土地时,洒落下的那一朵朵瑰丽的浪花。从理论上说,是城市的文化精髓,  决定着城市的建筑风貌;而在实践上,则正是建筑风貌的积淀、发展和变异  ,反过来不断丰富着城市的文化精魂。  时间造就了空间。正是一代代建筑的层累,镶嵌成了今天的南京城,也  结构出了南京文化的独特载体与鲜明表征。  不过,究竟哪些建筑能够成为历史积淀,往往又似乎为偶然因素所左右  。  偶然之中有必然。比如说,城市的某些构成部分,毁弃了,也就永远地  被遗忘了;而有的建筑,就曾不断地被重建,有的景观,就曾不断地被修复  ——即使不被修复或重建,也会深深地铭刻在城市的地图上和人们的心灵中  ,甚至成为城市的徽记!  南京的辟邪,是一种例证。它将天人关系固化为一种生动的物象。  南京的长干里,是另一种例证。人们记得长干里,多半不是因为这里曾  经有过一座越城,而是因为这块土地上曾经滋生过中国早期的商业繁荣,以  及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的市民文化。这无疑是那r个时代的新潮,所以唐人的  诗歌中,长干里几乎成了南京的代词!  这大约也就是城市建筑与时代文明相关联的两种形态。  说南京的城,自然应从越城开始。  建于公元前472年的越城,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越城是越王勾  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举灭掉吴国之后建造的,据说建造者就是那位  与旧日情人西施始终瓜葛不清的大谋士范蠡,他曾经率军在此驻扎过一段时  间,所以越城又叫“范蠡城”。这使南京城从一开始就酝酿着一种不宜深究  的基调:它并非由南京人所建造,而是出白外来的占领军之手;即使是外来  的占领军,在雄心勃勃的报国复仇的外衣之下,骨子里隐约着的却又是暧昧  不明的桃色意味。  关于越城,还有一个浪漫的传说,说有越女嫁江南国主为妃,以其地卑  湿,运越土筑台以居。诗人因有作《越台曲》者,曲云:“玉颜如花越王女  ,自小娇痴不歌舞。嫁作江南国主妃,日夜思归泪如雨。江南江北梅子黄,  潮头夜涨秦淮江。江边雨多地卑湿,旋筑高台待晓妆。千艘命载越中土,喜  见越人仍越语。人生脚踏乡土难,无复归心越中去。高台何易倾,曲池变复  平。越姬一去向千载,不见此台空有名。”将这个传说与史实对照来看,其  中的意蕴是颇耐人寻味的。  至于在此之先,公元前495年左右,传说吴王夫差在今南京城西朝天官  后冶山上为铸剑所建的“冶城”,准确地说,当是一个官营的冶炼作坊;称  其为“城”,相当于今人把钢厂夸张地称为“钢城”。所以尽管南京人通常  喜欢以历史悠久为自豪,一般也不会去讨这20多年的便宜。当然更深层的凶  素,是今天南京人对吴文化的疏离,也早已不亚于越文化。  越城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秦淮河南岸,雨花台与长干桥之问的一片高地  上,直到明清之际,遗迹犹存,人称“越台”。应该指出的是,越城的周长  只不过“二里八十步”,实在更像一个驻军的据点,也就是本来意义上的“  城”。在越城时代,真正的“老南京”们并不住在“城”里,而是住在“城  ”外的秦淮河两岸,从而在那里形成了南京最早的“市”。住在“城”里的  则是外来的占领军——越国的士兵。  越城并没有能如越王所想像的,成为攻打楚国的前哨阵地。到了公元前  333年,楚威王熊商大展“熊”威,灭亡了越国,南京地区又成了楚国的势  力范围。因为有过这样一番拉锯,南京的地理位置才被人称作“吴头楚尾”  正是楚国在今南京城西清凉山上修筑的“金陵邑”,开始和后来的南京  城沾上了边。

编辑推荐

  作者用自己的嘴说自己的活,从内部解读南京这个城市,看到南京更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底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我的南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家住六朝烟水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