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远德玉  页数:316  

前言

“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出版了。这是东北大学文科建设史上的一件幸事,值得祝贺。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自1994年开始招生以来,已有一批博士毕业。他们已经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文章,也有把论文补充修改成为专著出版的,但出书毕竟零散,机会也不多。文科博士论文的创新思想应当在刊物上发表,更为优秀者则应当作为专著出版。已经有不少大学出版了自己的博士文库。我们决定出版自己的博士文库,乃是步其后尘而已。我们这个博士点是以技术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因此名为“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出版这个文库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和交流研究成果,经受社会检验,鼓励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博士生教育的制度化,推进学科建设。因此,并不是每一位博士的论文都可以成书进入本文库出版,进入本文库必须经过一定的评审程序。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本文库也将把博士生导师有关技术哲学的优秀研究成果纳入本文库出版,当然也须经过评审。

内容概要

本文集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技术总论,主要涉及对技术进行整体性思考的一些文章,记载了技术过程论思想的提出和发展的过程。第二部分技术史论,收集了在编写科学技术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技术史论文章。技术史是技术论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分比较技术论,收集了中日技术发展比较研究中形成的文章。第四部分企业技术论,通过中日技术比较研究发现中日差距,主要是企业的现场生产技术落后,由此发表了一些文章;企业技术落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落后。在完成《中日企业技术创新比较》一书的同时,开展了关于辽宁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构成了第五部分技术创新论的内容;从技术过程论的视野看技术,产业技术既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也是技术的完善化形态。在发表了《产业技术界说》一文之后,开展了关于产业技术的研究。在完成《产业技术论》一书的同时,又发表了几篇相应的文章。它构成了第六部分产业技术与工程的内容。本文集所收集的文章既是按个人研究历程编排的,又是按个人研究路径的发展逻辑展开的,亦可称之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吧!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技术总论——过程论思想探究 一、技术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 二、技术是一个过程——略谈技术与技术史的研究 三、关于技术本质厨陸的探讨 四、技术论的研究领域与性质 五、技术论 六、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与技术论的研究——关于技术革命的研究   七、技术的社会价值与技术观 八、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 九、中国需要技术评论家——兼评《后克隆时代的技术价值分析》  第二部分  技术史论  一、历史中的“技术”    二、试论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形态和特点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技术发展的实践与技术观  四、从古代工匠到现代工程师  五、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六、关于科学技术史的学习  七、关于技术创新史研究的断想第三部分  比较技术论  一、制订火源计划,提高现实技术水平——中日技术发展比较研究的启示  二、二战后中曰技术发展战略思想比较  三、发明成果的实用化与文化背景——中日现场生产技术比较 四、中曰企业技术创新比较研究的缘起 五、中日技术差距与企业技术创新第四部分  企业技术论  一、应该树立大技术改造观  二、技术更新与企业技术改造——中日企业技术发展战略思想比较 三、企业在技术选择中生存和发展 四、市场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五、依靠管理创新,再造企业辉煌 六、企业技术创新实践所提出的问题与思考 七、技术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八、重视企业创新的研究 九、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几个问题 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研究第五部分  技术创新论  一、技术创新的工艺性研究  二、产品创新中的科学研究  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田字型模式与动力机制  四、科学创造精神与技术创新精神——关于两种精神、两种素质异同的思考  五、科技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  六、技术创新的特质与功能第六部分  产业技术与工程  一、替现场工程师说几句话  二、产业技术界说  三、从文化视角探讨产业技术发展  四、工程哲学与工程的技术哲学  五、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六、需要关注产业技术的研究  七、从技术哲学的视角看工程哲学——《工程哲学》读后附录:仍在思考的问题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技术总论一一过程论思想探究一、技术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技术是什么,我们明白了吗?应该说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这当然不是指人们是否了解技术的定义,而是说对技术的本质和技术发展的规律,在认识上是很不相同的。人们常常采用“科技发展”“科技革命”这样一些提法,似乎在现代,科学和技术已经一体化、合二而一了。于是便把科学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当然,关于技术的研究和研制广义地说也属于科学研究之列,然而毕竟科学的研究与技术的研究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从客观到主观的过程,后者则是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因此,把技术列为科学的一个层次是不妥当的。“科技革命”这一概念是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在苏联科学院和捷克科学院共同编写的《科学、技术、人类》一书中可以看到,科技革命这一概念是从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来定义的,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根本改造,既不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什么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更不能认为现在已进入了一个科学与技术合二为一的时代。同样,对科学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人们在理解上也不尽相同。技术是科学与社会应用之间的桥梁,科学往往是通过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终归是靠技术转化的环节实现的。不了解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似乎也很难弄清科学、技术、生产相互转化的机制。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固然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从目的、形态、社会功能、存在方式、发展模式等各方面来看,科学与技术都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不能用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代替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能用科学哲学代替技术哲学,不能用自然科学方法代替工程技术方法,也不能用科学史代替技术史。因此,既要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产、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也要从技术的角度来研究技术与社会、生产、经济、哲学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才能更全面地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规律。

编辑推荐

《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远德玉技术论研究文集》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