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环境工程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陈津、 王克勤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9-04出版)  作者:陈津,王克勤 编  页数:300  

内容概要

  冶金企业污染物具有排放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因此冶金环境保护及废弃物处理不仅需要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保证,更需要环境工程技术的支撑,需要一大批既懂得环境科学知识和熟悉环保政策法规、又精通冶金与环境工程的技术人才。为此在高等冶金院校或冶金工程系设立环境工程专业模块并讲授冶金环境工程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有关冶金环境工程的教材非常稀少。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原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现中南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有色冶金环境工程学》教材,但这十几年来再没有新版教材出现。目前已有不少大专院校新设冶金专业和冶金环境工程学科,并讲授冶金环保专业课程,其中中南大学还招收冶金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为此广大冶金环境工程专业师生迫切需要一本新版的冶金环境工程教材。《冶金环境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受中南大学出版社委托编写的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划教材。由于冶金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和冶金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所以《冶金环境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内容不仅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基础知识以及冶金企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综合利用,而且包括了冶金工艺概述、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环境工程实例及冶金环境保护的一些新技术,还有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冶金清洁生产与资源再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及实施途径、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网的建立等。全书内容较为宽广、翔实、丰富,如能适合于各冶金院校师生以及其他行业环境工作者使用和阅读,我们将感到非常高兴。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1.1 环境的概念1.2 冶金环境工程第2章 环境生态学基础知识2.1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2.2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与体系2.3 生态环境问题第3章 冶金工业及其污染源3.1 冶金工艺概述3.2 冶金工业废气3.3 冶金工业废水3.4 冶金固体废物第4章 冶金废气的治理和利用4.1 概述4.2 烟气除尘方法4.3 冶金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方法4.4 二氧化硫烟气的净化回收4.5 其他烟气治理技术第5章 冶金工业废水处理5.1 概述5.2 废水的物理处理法5.3 废水的化学处理法5.4 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5.5 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法5.6 冶金废水净化工艺第6章 冶金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6.1 概论6.2 矿山固体废物的处理6.3 火法冶炼渣的处理与利用6.4 赤泥的综合利用6.5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6.6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6.7 污泥的处理和利用第7章 冶金工业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7.1 概述7.2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7.3 冶金行业中清洁生产的实施7.4 冶金工业环境管理第8章 环境质量评价8.1 环境问题与环境质量评价8.2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作用和类型第9章 钢铁冶金工业的节能减排9.1 钢铁冶金的节能减排方向、途径9.2 钢铁冶金的先进的节能技术9.3 钢铁冶金先进的减排技术及措施第10章 有色冶金工业的节能减排10.1 氧化铝工业的节能减排10.2 电解铝工业的节能减排10.3 铅锌工业的节能减排10.4 海绵钛工业的节能减排10.5 工业硅的节能减排10.6 国家有色行业推荐的清洁生产技术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绪 论1.1 环境的概念1.1.1 环境环境(environment)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它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环境必须相对于某一中心或主体才有意义,不同的主体相应有不同的环境范畴。若以地球上的生物为主体,环境的范畴包括大气、水、土壤、岩石等;若以人为主体,还应包括整个生物圈(biosphere),除了这些自然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周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森林、草原和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航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给环境所下的定义也具有上述含义。

编辑推荐

《冶金环境工程》为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冶金环境工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