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论稿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万曙  页数:438  
Tag标签:无  

前言

万曙同志把他研究明清戏曲的论文结集为《明清戏曲论稿》,要我写篇序言,师生之情,我不能推却。我和万曙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熟悉。记得是1985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举办古典戏曲讲习班,我应邀去讲了《马致远的生平及其创作》,那时,万曙同志正在安徽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也来班上听课,并问学于我,就此认识。此后,我们见面虽少,但我经常读到他发表的论文,他写的关于沈璩的考证和论王国维“戏曲意境”说的文章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96年,他考到南京大学,跟我攻读博士学位,我对他的了解更深了。他醉心于学问,3年读博时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认真充电”,所完成的博士论文《明代戏曲评点研究》,论列精审,颇得好评。1999年6月毕业以后,他回到安徽大学,立即受命筹建了徽学研究中心。他担任这个研究中心的主任共7年时间,组织了多个重大研究课题,主持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不仅打响了“徽字牌”,也推动了地方学的研究。2006年,他调任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又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在古典文学学科方面,他抓住“三曹”、“桐城派”和他自己用力的戏曲小说这三大重点,力求形成安徽大学的研究特色。所以这些年来,万曙同志实际上担当了一个学术组织者的角色,他有责任心,愿意为学校和团队作奉献;他以诚待人,谦逊好学,在同仁中口碑很好。

内容概要

这部集子共29论,是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明清戏曲的论文汇编。尽管我对万曙同志的治学情况比较熟悉,但这些论文有的我读过,有的尚未读过。现在,作者把它们汇集在一起,不仅让我更全面地了解到他对明清戏曲做了哪些研究,也让我感觉到他对明清戏曲研究很有广度和深度。作者将它们分为“曲家考论”、“曲史求证”、“曲论探胜”三编,表明这些论文各有侧重点。但在我看来,每篇论文都有作者的独特之见,或者在材料上有新的发现,或者在观点上提出自己新的思考。这里,难以对每篇论文一一作出评价,仅就本书总体的学术价值谈点自己的看法。     明清戏曲的历史长达700多年,其内容之丰富,是任何学者都不能尽究的。每个学者也只能根据自己的学术旨趣和积累,开发其中的一些问题。万曙同志的这些论文在选题上大体有两类:一是有关明清戏曲的名家名作和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例如对沈璟的重新评价,对李渔戏剧理论体系的总结,对《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思想和艺术的评论,以及对明代戏曲流派、明代戏曲评点、明清时期戏曲本体观的演变诸问题的梳理等,都丰富了对明清戏曲文学、戏曲理论、戏曲发展史的认识。二是有关安徽戏曲作家作品以及戏曲文化的研究,因为作者身处安徽,有着乡邦感情和地理优势,所以,对朱权、郑之珍、汪道昆、梅鼎祚、汪廷讷、方成培等安徽籍的戏曲作家,均有考论,对青阳腔、“滚调”、明清徽州的演剧活动,以及明清两代的包公戏,也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论述,丰富了这些论题的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朱万曙(1962~),安徽潜山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教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出版专著《沈璟评传》、《包公故事源流考述》、《元曲:自然的乐章》、《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徽州戏曲》等,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全国高校古委会课题及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

书籍目录

序上编 曲家考论 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       沈璟三考               “场上之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重评沈璟的戏曲理论及创作   槃薖硕人徐奋鹏与《伯喈定本》      《祁门清溪郑氏家乘》所见郑之珍生平资料 郑之珍与目连戏剧文化         亦文亦武的汪道昆  论梅鼎祚的早期戏曲创作 —一兼论明中叶“骈绮派”戏曲的价值    《环翠堂乐府》与晚明文学精神           《牡丹亭》艺术美新探               沈自徵《渔阳三弄》简说              主题的分裂与时代感的统一    ——《长生殿》新论              《桃花扇》:封建社会末世的丧钟         《雷峰塔》的梨园本与方成培改本   中编 曲史求证  》 明代戏曲无流派论               晚明皖南戏曲家群体综论             关于青阳腔的形成问题              “滚调”与中国戏曲体式的嬗变           明清两代包公戏略论               《认金梳》、《剔目记》与明代包公戏         《徽郡风化将颓宜禁说》所见徽班资料        明清两代徽州的演剧活动及其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关系下编 曲论探胜后记

章节摘录

上编 曲家考论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对朱权的研究,学术界已经有一些成果。但是,研究者们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得出的认识也必然存在差异。例如,朱权的戏曲理论成就向为研究者们十分关注,但他的戏曲创作却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即便是其戏曲理论,被经常提出讨论的也只是“乐府体式”、“古今群英乐府格式”两项,而且因为朱权将关汉卿视为“可上可下之才”,他的理论成就还常常被看做有“阶级偏见”而打上一个大折扣。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朱权的创作道路,试对朱权的戏曲创作和理论作一探讨,期望得到同行学人的指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中,分列了“国朝三十三本”,著录了王子一、刘兑、谷子敬等明初杂剧作家的杂剧名目,其中在他本人——丹丘先生的名下,著录了十二种杂剧名目:瑶天笙鹤 白日飞升 独步大罗 辩三教 九合诸侯 私奔相如 豫章三害肃清瀚海 勘妒妇 烟花判 杨埃复落娼 客窗夜话……

后记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29篇论文,是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陆续撰写的关于明清戏曲研究的心得。最早的一篇是1986年12月发表在《戏曲研究》第=十一辑上的《沈璟三考》,最近的一篇是发表在《文艺研究》2007年第10期上的《明代戏曲评点:批评话语的转换》,前后跨度21年。回想起这些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过程,一幕幕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这里对它们大略作些回顾和交代。1983年,我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上本系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李汉秋先生攻读元明清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沈碌的戏曲理论及其创作》。两篇研究沈璟的文章,都是我的硕士论文的一部分。《沈璟三考》既是我的第一篇习作,写作过程和以后的事也充满趣味。为了完成硕士论文,我先后到北京、上海、杭州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但所得有限。最后,我到了沈璟的家乡吴江县的图书馆。在那里,我发现了几条新材料:一是在沈碌的弟弟沈瓒所编的《近事丛残》中读到了两条关于沈璟辞官归里后参与家乡活动的记录;二是在乾隆年间的《吴江县志》里找到了一篇沈碌撰写的《吴江县重修儒学记》;三是在清代殷增编的《松陵诗徵前编》中找到沈璟一首诗,又在清周铭辑《松陵绝妙词选》中找到沈璟四首词。这些材料,为以往所未见,所以我将它们整理后写成《沈璟三考》。

编辑推荐

《明清戏曲论稿》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清戏曲论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朱萬曙先生,是研究明清戲曲的大家,這是他的成名論文集,很有博導水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