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硕实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德铭 编  页数:492  

内容概要

我国广大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奋斗在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和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继续发挥好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专家的作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入才队伍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歌舞《花儿与少年》里有句优美的歌词:“人中间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间的春天。”依此,老年则是人生的秋天。    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是收获果实的季节。故而,人到老年,应该拥有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最辉煌的业绩和成就。人生的金秋时节,虽不再有少年的稚嫩红颜,但那额上的五线谱却记录着绮丽多彩的人生乐章;那一头银发不仅是久历沧桑、饱经风霜的标志,更是一生劳绩所荣膺的桂冠。    古往今来,多少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先哲,都深爱大自然的秋天,同时满腔热情地赞美人生的秋天。如杜甫诗云:“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苏轼赞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书籍目录

秋天的沉思(序)  秋实赋(主编前言)  校史集粹  人生最难忘的一件大事 ——回忆创办云南艺术学院的历程 云南艺术学院创建时期的一些人和事 恢复和重建云南艺术学院的前前后后 回忆下乡实习的美好时光 《云南风情》——新时期云南音乐界第一张名片 全国艺术大学第一个作家班创办纪实 培养高素质实用型艺术人才 ——记发展中的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名师聚光  纪念敬爱的廖新学老师  世纪文化女杰——方于教授  我们需要“土堆精神” ——记李丹教授  音乐教育家林之音先生  袁晓岑——一手双绝的艺术大师  百炼成钢化作绕指柔 ——追忆张建中和他的艺术 著名音乐教育家赵讽在昆明二三事 恩师惠友孙道临 贺绿汀和云南艺术学院 忆王洛宾先生 ——关于西部音乐研究的一段往事春华秋放 回首抗日战争期间的昆明学生民主运动 边纵的最后一段战斗历程 反美扶日反迫害运动后的中共云南大学总支 上甘岭战役回忆录 万方乐奏颂团圆 ——参加1950年首都国庆演出回忆艺苑撷英 美术篇  我的艺术历程  世界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回顾20世纪云南城市雕塑的得失  凝固的诗——中国建筑美学  学艺杂谈  析“败笔”  ——也谈赵藩的一幅中堂  附录:败笔不败   ——谈赵藩的一幅中堂  《一个中国画家的布列塔尼之旅》自序   ——一封无法投递的信 音乐篇 戏剧篇 舞蹈篇文坛论丛译林拾果后记

章节摘录

校史集粹人生最难忘的一件大事——回忆创办云南艺术学院的历程李坚时逢云南艺术学院五十周年院庆之际,作为艺术学院的创建人,不禁感慨万分。匆匆半个世纪,艺术学院成熟了,我却从青春年代跃入耄耋之年。在我的一生中,最不能忘怀的大事之一就是创办了云南艺术学院(及其附中),一切的一切,至今历历在目。艺术学院成立后的前二十年,真是从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过来的。它有过那么几年办得红红火火,在国内以至国际都有影响。可谁又能想到,随着一声令下,就被撤销合并到昆明师范学院,改为艺术系,单纯培养中学师资。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又是一切都“错”了,真是多灾多难。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云南艺术学院又获得了新生。科学的历史规律使云南艺术学院终于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至今发展成具有几千学生规模的一所多民族艺术人才的摇篮。我为之高呼,为之骄傲,为之欣慰。创办的历史背景1958年“大跃进”时期,文艺界面临的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演出。我当时担任省歌舞团的团长兼支部书记。如何拿出一台出色的晚会为国庆献礼呢?首先要有好的构思,抓创作、出作品。当时我们把团里的主要骨干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到各民族地区去深入生活,准备创作、加工一批优秀的歌舞作品。我也带领一个组深入到德宏州的瑞丽和景颇族地区。半年多时间,傣族的《小卜少》、景颇族的《刀舞》、彝族的《烙通一洞、绣上一朵花》、哈尼族的《白鹇鸟》等舞蹈基本定稿。要进入二度创作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批合格的演员来排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秋硕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