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左高山  页数:180  
Tag标签:无  

前言

  伦理学作为经典的人文学科在现代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独特的社会功能。  伦理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一个意义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皈依,使人格高尚起来。  伦理学也可以推动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因为它能提供有实用性的人文知识,能营造一个有助于经济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不过,为人类的经济与技术行为框定终极意义或规范价值取向,为人类生存构建一个理想精神世界,却是伦理学更为重要的使命。  伦理学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关怀,对人的精神理想的守护,对精神彼岸世界的不懈追求,使它与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或科技力量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独立性,从而可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发展进程起校正、平衡、弥补功能的人文精神力量。这样一种具有超越性和理想性的人文精神力量,将有助于保证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符合人类的要求和造福于人类,从而避免它们异化为人类的对立物去支配或奴役人类自身。

内容概要

  《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从政治伦理的视域对与战争暴力有关的那些最为急切的问题如敌人、战争伦理、恐怖主义、战俘权利、全球正义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战争是在战争法的主权载体之间进行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谁是我们的敌人?”是古典战争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敌人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战争的非正面性则是后现代战争的基本特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战争只是一种镜像,“我们”只是战争的旁观者。既有人从人类世界进入镜中世界,也有人从镜中世界闯入人类世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敌人及其毁灭第一节 生存与敌人的相对性第二节 敌意与仇恨第三节 恶与敌人的毁灭第二章 战争伦理: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第一节 正义的战争:战争权利伦理第二节 战争的正义:战争行为伦理第三节 战后的正义:战争责任伦理第三章 恐怖主义及其同谋第一节 恐惧、恐怖与恐怖主义第二节 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逻辑第三节 死亡作为恐怖主义的武器第四节 恐怖主义是一种绝对之恶?第五节 恐怖主义的同谋第四章 战俘的身份、权利与国家责任第一节 萨达姆:一个有争议的战俘第二节 虐俘与斩首:酷刑与恐惧之恶第三节 战俘的身份第四节 战俘权利的有限性第五节 战俘权利保障的国家责任第五章 “萨达姆之死”与全球正义第一节 “萨达姆之死”与“失败国家”问题第二节 “萨达姆之死”对国际秩序的挑战第三节 “萨达姆之死”与全球正义第四节 基本结论第六章 和谐世界理念:一种新的政治伦理第一节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新的世界观第二节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新的国际伦理观第三节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新的全球治理观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历史上和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常常有所谓的“公敌”与“私敌”之分。柏拉图早在《理想国》中就提出过“人民公敌”这一概念,他联系到各种对立面,如战争、起义、剧变、造反和内战等来强调这种对比的。公敌即那种我们公开与之战斗的敌人,私敌是指那种我们与之发生私下争斗的人。公敌与私敌也可做如下区分:私敌是那种痛恨我们的人,公敌则是那种与我们战斗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敌人并不是指那些单纯的竞争对手或泛指任何冲突的对方。敌人也不是为了某个人所痛恨的私敌。至少在潜在的意义上,只有当一个斗争的群体遇到另一个类似的群体时,才有敌人存在。敌人只意味着公敌,因为任何与上述人类群体,尤其是与整个国家有关的东西,均会通过这种关系而变得具有公共性。广义地讲,敌人乃是公敌,而非仇人。”  “人民公敌”或“人民敌人”作为一个确切的政治概念当属于近代政治理论范畴,在不同政治家或政治派别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联系着不同的政治思想。因为封建君主专制时代,国家与君主本是一体,忠君就是爱国,是敌是友,都是君主本位,不能以人民来衡量。近代启蒙思想家人民主权学说的提出使“人民敌人”这一概念获得了理论支持。在启蒙思想家那里,“人民敌人”这一概念是指“公意”及其体现人民主权的破坏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