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钢 编  页数:214  
Tag标签:无  

前言

  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发展极为迅猛。其中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各类院校纷纷开办设计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原因何在?一方面,设计艺术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能创造生产、生活之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然对设计人才有巨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我国设计艺术起步晚,且长期处于一种模仿和经验型状态,人才积淀薄弱。  目前,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跳跃式的、超常规的。从科学的发展观来说,这多少带有些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的色彩。我们如果不及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的话,其所导致的弊端乃至恶果,在不久的将来会显露出来。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固然取决于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的政策与力度,但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当务之急是调整和把握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努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注重对学生个性张扬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的宗旨之下,努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众所周知,艺术修养包括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这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对于高等艺术教育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而与时下设计艺术教育发展近乎无序、师资队伍鱼目混杂的状况一样,设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令人堪忧,全国设计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十分混乱。同样一门课程,在某一院校被当作必修课开设,而在另一院校,在选修课程中也往往见不到。即使是在开设了这门课程的院校,其内容也大相径庭,讲授内容基本上由任课教师个人而定。具体而言,如“设计概论”,在一些院校中被作为专业基础课在大二时开设,而在相当多院校的设计专业中没有这门课程。又如史论课程,虽然基本上各院校都开设,但有的是必修课,有的是选修课,有的名之为“中外工艺美术史”,有的称之为“中外美术史”,有的则叫“中外艺术史”,甚至还有叫“中外绘画史”的。单纯从其名称来看,就有如此大的分歧,其内容和开设的目的性也就难免有差异了。再如,设计艺术学最基本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就笔者所翻检的十多种通用教材来看,可以说在内容上不仅缺乏融会贯通,而且基本上是一些纯知识性的介绍,几乎不涉及其在设计中的具体作用和运用。换言之,就是目的性和针对性缺乏提示与提炼。总之,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明确,其结果,一方面使学生对其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明确,造成学习时的不重视,甚至厌学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使得设计艺术专门人才由前些年的理论基础欠缺到目前的贫乏愈益加剧,使相当多的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创新意识,只能停留在摹仿阶段。

内容概要

介绍了设计素描的释义和历史演变、内容和形式。全书特别关注设计素描新思维的阐述,从形态表象、结构、具象形态的解析变体、抽象形态、符号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做到“全”和“新”。同时,精选出大量经典的素描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设计能力。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基础教材,亦可供设计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杨钢  1958年生,河南省开封市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现任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河南省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教育艺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工业设计协会

书籍目录

1  概述  1.1  素描  1.2  素描的演变与发展  1.3  设计素描的形成  1.4  造型、设计与素描2  设计素描的表现技法  2.1  工具材料的运用  2.2  肌理与质感3  形态表象研究  3.1  观察  3.2  认识与分析4  结构研究  4.1  结构观念的建立  4.2  形状、形体与结构  4.3  形态结构研究  4.4  构建画面结构5  具象形态的解析变体研究  5.1  打破常规  5.2  形态解析  5.3  构想与创意  5.4  画面的主题演绎6  抽象形态、符号形态研究  6.1  视觉元素的采集和凝练  6.2  意象形态的联想  6.3  抽象形态的联想  6.4  艺术设计中的“形”之特性  6.5  形态设计原则7  世界著名画家及其作品赏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例如1912年10月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近代美术联展”中,蒙德里安送展了一幅《开花的苹果树》,依然是树的主题,但几乎走到了纯抽象的边缘。形象被进一步简化,而几乎成为图案的象征。我们可以看到,树干与枝权变成了直线和弧线,它们相互交错,产生某种特别的律动感。色彩则采用了柔美的淡绿、淡黄色系,给人轻快和愉悦之感。画面上,树的基本形态其实已经消失在一种黑色线条的网格之中,整个画面都被网格笼罩着,显示出中间稠密而四周逐渐疏松的构成秩序。这种手法在蒙德里安以后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尽管蒙德里安这一时期的艺术处于立体主义的翼影下,但其作品仍然显示了他自己的独特个性。可以说,他是立体派的“发扬者”,而不是模仿者。蒙德里安坚持以纯正面形式表现主题,简化物体的自然形式直至纯粹本质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做抽象造型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图6-51、图6-521)。  在这种无法辨认出任何具体自然物象的艺术作品中,我们虽然不能辨认出客观的人物、动植物或者风景,但我们能够从画面的方形、圆形、不规则形以及它们的结构方式中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和艺术性。  6.3.1 从客观物象到抽象  具象与抽象之间没有绝对的概念和界限,二者在作品中也经常呈现出相互依存的现象,具体作品也存在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在具象绘画中,形式手法本身已经体现出一种意味,给欣赏者留下意味深长的想象空间。所谓一览无余的艺术是索然无味的。中国画讲究笔墨艺术,而笔墨的运用既能体现自然之景、画中之景相交融,又能在具象中体现一种抽象意味。而抽象作品也不是单纯地将色彩、线条等因素无意义地组合,它也必须依赖一定的形象因素。对诸如色彩、点、线条等因素的组合我们甚至道不出它们究竟是一个什么形状或图形。但我们总能感觉到它通过一块色彩显现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从一个线条中体现出生命的律动,并体味出一种具象的物质意义。可以说这些色彩和线条被作者赋予了感情与生命,使人感悟到一种隐喻的抽象美。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设计素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文字内容较为丰富,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配的图片中,大师的作品质量较高,学生作业质量不高,但也不失是一本不错的设计素描参考教材
  •   跟描述相符 发货速度偏慢 质量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