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谷嘉 编  页数:310  

内容概要

元代理学包括它的伦理思想是理学发展的一个历史新阶段。元代版的道统论、心性论的新说和阐发、更为完备的道德修养途经是元代理学伦理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色。许衡、陈天祥、刘因、吴澄、许谦等理学大家在理学伦理思想的继承、创新、普及上做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二十四孝》和元代伦理剧弘扬和普及了儒家人伦道德精神,与理学家对儒家伦理的阐释和宣教汇成了元代社会道德教化的大潮。

书籍目录

绪论理学家伦理思想编 概论 第一章 元代理学伦理思想体系构成的基本问题及其特征  一、元代版道统说   (一)道统论的重建   (二)诠释道统之学  二、具有元代理学品性的人性论思想   (一)“人之性犹是性原于天而附于人”   (二)“舍心则无以见性,舍性又无以见心”  三、以“修身为本”和修养中的“戒惧工夫”   (一)“一切都要以修身作根本”   (二)修养中的“戒惧工夫” 第二章 许衡理学伦理思想  一、道统与“惟仁与义也”的道学   (一)接续“君子之道统而为不世出之臣”   (二)“圣人之道惟仁与义也”  二、《大学直解》的伦理要义   (一)“大学之教最紧要全在修身上”   (二)“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  三、《中庸直解》的人伦道德本义   (一)“《中庸》是说事之行得恰好处”   (二)“君子诚之为贵” 第三章 陈天祥《四书辨疑》理学伦理思想  一、《四书辨疑·论语》理学伦理思想   (一)忠恕不是“夫子之道”辨   (二)关于夏、商、周“三纲五常所损益”辨  二、《四书辨疑·孟子》理学伦理思想   (一)“但可以为善不可以为恶,惟性为然”的善本论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道德意蕴  三、《四书辨疑·大学·中庸》理学伦理思想   (一)《四书辨疑·大学》理学伦理思想   (二)《四书辨疑·中庸》理学伦理思想 第四章 刘因理学伦理思想  一、人伦道德源于天   (一)“有是理,方有是物事”   (二)“人之明德即天之所命”  二、心性论   (一)“舍心则无以见性,舍性又无以见心”   (二)“性本同,气禀异”  三、“明明德”的修养论   (一)“无待于外也”的内省工夫   (二)“致知者,诚意之本也”   (三)“天下之人皆可无欲,然则天下之人皆可为圣人” 第五章 吴澄理学伦理思想  一、天人一体的人伦道德理论系统   (一)“仁、义、礼、智之得于天谓之德”   (二)“道之大元出于天”的道统和道学   (三)“人之性犹是性原于天而附于人”  二、“人人可尧舜可夫子也”的道德实施系统   (一)“欲下实工夫惟敬之一字是要法”   (二)“知行兼该” 第六章 许谦《读四书丛说》理学伦理思想  一、《读丛说》   (一)“《大学》之道是教人修为之方尔,如君子深造之以道之道”   (二)“明明德”   (三)“正其心”  二、《读(中庸>丛说》   (一)“《中庸》是言道”   (二)戒惧工夫“惟《中庸》言之”  三、《读丛说》   (一)性是“仁义礼智之性”   (二)“仁体义用”   (三)“君子利己之心不可有,利物之心不可无”理学伦理普及编 概论 第七章 儒家孝文化高度浓缩的元代《二十四孝》  一、《二十四孝》的思想渊源   (一)“孝”的思想渊源   (二)孝子的历史追溯  二、《二十四孝》的辑成   (一)元代选辑出《二十四孝》   (二)《二十四孝》的人伦道德价值 第八章 把儒家伦理思想推向通俗化和普及化的元曲伦理剧  一、褒扬诚信道德的《晋陶母剪发待宾》   (一)“人无信不立”   (二)兑现“信”字的承诺   (三)守信而“剪发待宾”  二、扬善抑恶的《赵氏孤儿大报仇》   (一)忠良赵盾一家被害   (二)救孤,程婴舍儿取义   (三)救孤,公孙杵臼杀身成仁   (四)赵氏孤儿报仇,正义得伸张  三、挞伐贪财嗜利的《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一)贪财嗜利的穷贾儿   (二)背信弃义的穷贾儿   (三)“一文不使,半文不用”的金钱奴隶   (四)损人利己者的应得下场,不义之财受清算后记

章节摘录

(一)“人之性犹是性原于天而附于人”“人之性犹是性原于天而附于人”,是吴澄人性论思想的著名命题,这是他对理学人性论思想的高度概括。从形式上看,似乎是宋代理学人性论思想的再版,所谓“人之性犹是性原于天”实际上是指宋代理学家的“天命之性”,即人性乃是天所赋予,所谓“附于人”实际上就是宋代理学家张载所言“气质犹人言性气”(《正蒙·诚明》),类似于或者说接近于与“天命之性”相对应的“气质之性”(吴澄反对把气质称作气质之性)。虽然吴澄的人性论思想表现出对宋代理学人性论思想的传承,但他对此人性论思想作出了重大的修正,体现了时代特征。首先,吴澄人性论思想虽与宋代理学家一样,采用了气质的概念,但他的理论出发点和侧重点不是解析千年来人们感到困惑的性本善为什么会出现不善的问题,不是解析“性本同”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却“万有不同也”的问题。吴澄人性论在于说明不管现实的性如何“万有不同”,有善有恶,呈现出千差万别,但性本质是永恒不变的,重申和强调性本善是人性论研究的出发点。正因为人的气质不能改变性善的本质,所以他认为不应该把气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研究的重点应着力阐发儒家性本善,弘扬善的精神,即谓“唯无以清之性之污坏”。吴澄批评当世学者不但不去着力阐发性本善,相反却对有伤于善的“浊之性”大做文章,“以浊之性之污坏”。吴澄认为这是本末倒置,是“奚翅千万不复其原之清,而反益流清之之浊情,其性之罪也”。吴澄批评虽未点名宋儒,但实际上他指的“世人”是针对当时坚持以气质之性说明人性的倾向。

后记

在我原来的理学伦理思想研究计划中,没有把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单列成一部专著,只拟将此与明代理学合论,作为明代理学的附带。但经过几年来对元代理学的挖掘和梳理,使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这主要基于以下认识。首先,元代理学同宋代或者明代理学一样,也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思想形态,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品性。这就是说,元代理学并不是宋代理学的简单移植,不是宋代理学的复制品,它将宋代理学推到通俗化和普及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元代理学在中国理学发展乃至中国儒学发展中都应有它的地位。其次,中国几千年历史是连续的、完整的发展过程,从未间断过,元代社会虽只存在近百年,但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元代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一页。在这一百年中,如果以三十年为一代,那么元代经过了三代人创造的历史。因此,元代理学伦理思想和中国哲学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空白,我们应该像挖掘中国文化百花园中元曲这朵奇葩一样,对理学伦理思想进行开拓和挖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决心对元代理学作研究的尝试。

编辑推荐

《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是岳麓书院学术文库•中国哲学研究系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