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杨进发、 杜德龙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杜德龙 编  页数:236  

内容概要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通识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就业教育,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最本质特征。因此,高职教育的全部任务就在于它要把一个普通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从这个基点看就业工作,看职业规划,其重要性就会一目了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节 职业一、职业的含义二、职业的分类三、职业更新和演变趋势第二节 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一、21世纪职业发展趋势预测二、各类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三、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生涯规划含义及意义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三、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四、职业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启示五、职业规划测评【拓展阅读一】一、职业生涯规划简介二、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三、职业锚理论四、职业生涯决策理论【拓展阅读二】一、大赛主题二、参赛对象三、大赛组织四、大赛安排五、其他【作业题】第二章 高职毕业生就业概述第一节 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二、国家发改委对全国就业形势的总分析三、教育部公布的资料(对全国就业形势的预测)四、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第二节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的优势第三节 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三、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四、简历与求职信准备得过于死板五、应聘前对公司了解不够六、缺乏规范的职业指导与清晰的职业规划七、大学生就业后的频繁跳槽第四节 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策略一、树立自信是关键,不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二、遵循成才规律,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三、先就业,再择业,寄予未来谋长远四、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五、看重经济待遇,更要看重发展前途六、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第五节 面向基层就业是高职毕业生的必然选择一、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统计范围及说明二、高职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必然性【拓展阅读】一、择业坐标三、能挣到钱的地方就是岗【作业题】第三章 高职毕业生就业基本知识第一节 高职毕业生就业基本流程第二节 毕业生登记表、推荐表及求职自荐书一、毕业生登记表及推荐表二、毕业生求职自荐书的制作第三节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使用说明二、就业协议书主要条款及填写方法三、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重要性四、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流程五、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六、签订就业协议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及毕业生档案一、就业报到证二、户口迁移证三、档案四、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须知第五节 问题解答【拓展阅读】一、执业资格认证二、资格认证三、考试内容【作业题】第四章 高职毕业生就业面试技巧第五章 高职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第六章 高职生创业素质培养第七章 走好职场第一步附录一 浙江省各市(区)、县(市)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通讯录附录二 部分就业信息网站网址附录三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节  职业一、职业的含义对职业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从词义学的角度看,“职业”一词,由“职”和“业”构成。“职”即职责、天职、权利和义务。“业”即事业、行业。所谓“职业”,意即一种承担了某种责任、义务的行业和专门化的活动。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地取得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事它的那个人的社会地位。  日本就业问题专家保谷六郎认为,职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向社会贡献而连续从事的活动。我国职业专家认为,“职业”是指在业人员所从事有偿工作的种类。职业存在于社会分工之中,在不同工作性质的岗位上,人们从事的工作在目标、内容、方式与场所上有很大的差别。一定的社会分工或社会角色的持续实现,就形成了职业。二、职业的分类职业分类作为一个国家从事社会人口统计和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工作的重要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工作性质的同一性。根据国际职业分类通行做法,职业分类一般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四个层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有关部门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普查以及劳动人事规划指导等方面的需求,根据我国国情,开展了大量的职业分类调查研究工作,并制定了有关职业分类的标准与政策,在职业分类领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和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随后修订了《职业分类和代码》,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为我国劳动力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到目前为止,我国职业分类的总体结构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细类(即职业)。这种划分依次体现由粗到细的职业类别。第一大类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大类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大类为“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第四大类为“商业及服务人员”;第五大类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第六大类为“生产、运输人员及相关人员”:第七大类为“军人”;第八大类为“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三、职业更新和演变趋势1.由单一基础向跨专业、复合型转化从目前招工、就业的情况来看,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劳动力方式逐步由简单向复杂方面转化,过去单一技能就可胜任的工作,现在职业内涵发展扩大了,往往需要相关专业的许多知识和技能,更多地足需要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2.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职业岗位的工作范围和面向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泛,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必须加大,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协作大大加强。所以要求人们具有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彻底摆脱封闭的状态。另外,开放型体现在职业岗位工作的性质上,也增加了一些以人与人之间联络沟通、信息咨询和交易为表现形式的内容。3.由传统工艺型向信息化、智能型转化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增加职业岗位科技含量,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能熟练应用信息管理方法的智能型操作人员,是今后职业岗位更新、工作内容更新需要的新型人才。4.由继续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化我国在加入WTO的前三年过渡期之后,更加要求社会成员必须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将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劳动效率的迅速提高改变着职业岗位的职业特征,只有创造型人才才能更好地胜任岗位职责。5.第三产业、社会服务业发展壮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解放了生产力,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社会服务行业的排忧解难,提供方便第三产业的劳动人数将迅速增加,信息传播与管理等行业的各种职业,文化教育事业、休闲、娱乐、保健等事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的社区服务业等,将迅速发展壮大,不仅能产生大量新职业,而且是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编辑推荐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