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钱伟长  页数:16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该书由钱伟长院士于1986年亲手创立的上海大学出版社修订再版,并根据书中内容增加了上百幅精美插图,力求更加贴近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收藏的需要。全书内容涉及农业、水利、数学、天文历法、指南针、指南车、造纸、印刷术、火药、机械、建筑等多个方面,把曾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数百项科学进步和发明项目娓娓道来。在书中,作者还把自己对科学发明的深切体会,融入到书的写作之中,无疑是一本独到而难得的科学大师写科普书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钱伟长,男,汉族,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民盟成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年至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至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

书籍目录

一、农业科学二、水利工程三、数学四、天文和历法五、指南针和指南车六、造纸和印刷术七、火药八、机械九、建筑附录一  原版绪言  原版后记附录二  修订版绪言  修订版后记编者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蚕桑事业在我国,也是开始得很早的。在新石器时代的遗物里,考古家们曾经发现了半个蚕茧的化石(在山西西阴村)。《诗经》里也有多处提到了蚕和桑的诗篇。至少在3 000年前,华北一带对蚕桑的培养,是比较普遍的事业。蚕桑和苎麻一样,到汉代才普及到江南一带。到晋、南北朝以后,因为中原常有战祸,桑田遭到破坏,蚕桑事业才成为江南的主要农事。在古代华北等地的桑树,大概是柘(Zhe)树、屎(yan)树、柞树一类,所以蚕种也和现代江南所见到的很有差别。东汉的茨充、王景等领导着人民,经过长期的努力,突破了地理环境的限制,移植了桑树,改良了蚕种,才使江南有今天的成绩。直到现在,辽东、辽西、山东、四川各处丘陵地带,还保留着古代的柞蚕,成为这些农村地区的主要副业。蚕丝事业,在古代农村里起着重要的经济作用。劳动人民追念这种光辉的创造,流传着伟大的名字“嫘祖”,产生了不少的神话,对她表示尊敬和热爱。而且,在中世纪以前,这种发明就被传到了欧洲。这是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

后记

钱伟长院士于工952年撰著的《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现改名为《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作为一本由大科学家为青少年撰写的科普读物,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出版后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普遍欢迎,先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和台湾银禾出版公司加以出版。上海大学出版社作为钱伟长院士于工986年亲手创办的大学出版机构,理所当然地有责任在新形势下将这一优秀科普著作按照青少年朋友的当下阅读习惯,重新加以配图出版。该书的此次重版,在选题设想上,选题计划一经上海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该书责任编辑李旭副编审提出,当即受到社长兼总编辑姚铁军编审的重视和支持;在内容把关上,钱伟长院士的孙女钱泽红博士认真审读,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在联系出版过程中,钱伟长院士的秘书、上海大学校长助理徐旭教授多次提供热情帮助;在样书提供上,上海大学图书馆蒋永新研究馆员及时提供了该书的馆藏版本,为我们重新录入提供了方便。同时,尚需说明的是,该书在选配插图时,主要参考了钱伟长院士著《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中国青年出版社工953年版),科技史名家金秋鹏先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三位文化史名家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展(插图本)》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院士亲自为广大青少年撰写的一本系统介绍我国历史上重要科学发明的科普历史读物,其内容涉及农业、水利、数学、天文历法、指南针和指南车、造纸和印刷术、火药、机械、建筑等九个方面,深入浅出,要言不繁,简明近十万言即把中国历史上曾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数百项科学进步和发明项目加以系统介绍。它的突出特点在于这是一位出自大科学家之手的“中国科学发明小史”,是一本优秀的“中国科学发明历史读本”,具有重要的科普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书有发霉的味
  •   书写的很好,值得看,希望多些这样的书
  •   书的封面很旧,里面的纸张很黄。
  •   很好的商品,也很便宜,赞一个!
  •   传统文化,劳动中的智慧是无穷的。
  •   说得太肤浅了 一下就看完了
  •   书的内容不错,插图也很漂亮,只是书的说明有1603页,本来期待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拿到手却只有薄薄一本 - 160页,有种受骗的感觉。非常扫兴。希望卓越能尽快改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