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下)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洪镇涛  页数:152  

前言

  流沙坠简,道不尽五千载华夏沧桑;皓首削牍,看不完八万里江河纵横。站在21世纪的天空下,沿着尧舜禹汤走过的足迹,追寻那些消失在时间隧道里的历史痕迹,我们看见的是华夏民族浩瀚辽阔的文明。  这片被黄河与长江浸润的土地,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在那个从尼罗河畔、爱琴海滨、两河流域一直到恒河、黄河、长江两岸,点点文明的星火吹响了人类走出愚昧号角的时代,我们的先民走在了最前列。数千载而下,曾与华夏文明并肩的国度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无论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还是古印度,除了静静流淌的河水和偶尔展露的遗迹,早已寻不到以往的气息。只有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文明的香火绵延不绝,即使数次面临灭顶之灾,存亡一线之际亦终能复起。我们身上流淌着祖先的血液,我们写着祖先的文字,我们是炎黄子孙。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着我们无与伦比的文明积淀,有着我们独特非凡的不败骄傲。  中华五千年,是一幅幅兴盛的图卷。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大战蚩尤,从燧人钻木取火到仓颉造字,那是我们文明的曙光;从夏、商肇启到文、武斯张,从舆服冠冕到诗书礼乐,青铜浇铸了华夏文明的第一乐章;从百家争鸣到天下一统,我们终于迎来了雍容汉唐。“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信念,“远人不服,则修德以来之”的胸怀,造就了“万国衣冠拜冕疏”的盛世。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段传奇。刑天舞干戚,荆轲剌秦王,那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孔孟的仁政礼治,老庄的道法无为,那是穷通天地的智慧;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东坡诗、词、书、画四绝,那是海般广博的才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于谦“烈火焚烧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那是以身许国的忠义。  中华五千年,是文化与科技并行的历程。我们从青铜走向钢铁,用金属为文明奠基;我们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用文字为文明加彩;我们有万里长城、千里运河,用奇迹为文明增重;我们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引领世界走向光明。张衡、祖冲之、李时珍……那些星空中最闪耀的名字,推动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面对厚重的历史,我们应该满怀敬仰。熟悉我们的历史,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必修课。历史是生命之源,五千年来华夏土地上演出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不仅使我们了解过去,也使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怀着敬畏之心,我们编著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本书,希望读者朋友能够有一次独特的中华历史之旅。  洪镇涛

内容概要

面对厚重的历史,我们应该满怀敬仰。熟悉我们的历史,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必修课。历史是生命之源,五千年来华夏土地上演出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不仅使我们了解过去,也使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洪镇涛主编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下学生本)》作为中国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本,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单位,采用编年体例,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完整再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让读者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演进过程,全面掌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中华上下五千年(下学生本)》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作者简介

洪镇涛先生,著名语文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担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会学术委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编审,开明出版社特约编审。创立语文教学本体论,是中国六大语文教学流派之一的“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派”的创派和代表人物。

书籍目录

一、中国的文艺复兴——两宋
1.耶律阿保机称帝
2.黄袍加身
3.杯酒释兵权
4.北宋的局部统一
5.澶渊之盟
6.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7.铁面无私的包拯
8.王安石与熙宁变法
9.元昊立夏
10.完颜阿骨打建金
11.宋徽宗与花石纲
12.宋末农民起义
13.东京保卫战与靖康之难
14.英雄饮恨——岳飞与《满江红》
15.彪炳千古的文天祥
16.宋代的海外贸易
17.儒学的危机与复兴
18.欧阳修与‘古文运动”
19.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20.豪放不羁的苏东坡
21.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
22.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23.爱国诗人陆游
24.都市的繁荣与《清明上河图》
25.四大发明和《梦溪笔谈》
二、帝国版图的定型——元朝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2.钓鱼城之战
3.四大汗国
4.襄阳保卫战
5.忽必烈与元朝
6.耶律楚材
7.一只眼的石人——元末农民起义
8.元朝经济的发展
9.元曲四大家
10.医学的兴盛——金元四大医学家
11.欧洲人眼里的中国——《马可·波罗游记》
三、专制与启蒙——明朝
1.一个和尚的雄心大志
2.胡蓝之狱
3.靖难之役
4.建文帝下落之谜
5.土木堡之变
6.北京保卫战
7.宦官专政
8.张居正改革
9.大奸大才——严嵩
10.清官海瑞
11.戚继光抗倭斗争
12.明末三大奇案
13.辽东捍蔽袁崇焕
14.“无力回天”的崇祯帝
15.李自成与明末农民起义
16.三宝太监下西洋
17.永乐大典
18.一代宗师——王阳明
19.徐光启与西学东渐
20.利玛窦与《坤舆万国全图》
21.明末的天主教
22.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23.徐霞客及其游记
四、落日余晖——清前、中期
1.努尔哈赤与清朝建国
2.萨尔浒之战
3.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4.民族英雄郑成功
5.顺治帝与董鄂妃
6.清圣祖康熙
7.盛世危机
8.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9.文字狱
10.八旗
11.绿营
12.改土归流
13.西藏与清政府
14.白莲教起义
15.明清建筑与园林文化
16.避暑山庄与外八庙
17.科举制度的鼎盛与僵化
18.启蒙的先声——清初三大思想家
19.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
20.四库全书
21.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
22.国粹——京剧
五、帝国的没落与民族的觉醒——晚清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
3.魏源与《海国图志》
4.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起义
5.天京之战
6.捻军起义
7.第二次鸦片战争
8.辛酉政变
9.走向现代的尝试——洋务运动
10.中国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11.甲午战争
12.戊戌变法
13.传统御侮的最后尝试——义和团运动
14.一次失控的改革——清末新政
15.国父孙中山
16.武昌起义

章节摘录

  11.宋徽宗与花石纲  徽宗的哥哥哲宗亲政后,开始冷落那些保守派,起用变法派。但这个时候的变法派已经不像王安石那样认真踏实地做事情了,一些投机分子打着变法的幌子贪赃枉法、唯利是图。宋哲宗死后,徽宗继位,朝政更加腐败了。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极端腐败,生活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他酷爱花石,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进呈,后来,规模越来越大,他主持苏杭应奉局,专门索求奇花异石等物,运往东京开封。这些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从江南到开封,沿淮、汴而上,舳舻相接,络绎不绝,故称花石纲。花石纲之扰,波及两淮和长江以南等广大地区,而以两浙为最甚。凡民家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赏的,应奉局立即派人以黄纸封之,称为供奉皇帝之物,强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则获“大不恭”之罪,搬运时,破墙拆屋而去。凡是应奉局看中的石块,不管大小,或在高山绝壑,或在深水激流,都不计民力千方百计搬运出来。听说哪个老百姓家有块石块或者花木比较精巧别致,差官就带了兵士闯进那家,用黄封条一贴,算是进贡皇帝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如果有半点损坏,就要被派个“大不敬”的罪名,轻的罚款,重的被抓进监牢。有的人家被征的花木高大,搬运起来不方便,兵士们就把那家的房子拆掉。那些差官、兵士乘机敲诈勒索,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闹得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卖儿卖女,到处逃难。有些人没有办法就奋起反抗,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宋朝的统治也更加腐败了。  12.宋末农民起义  北宋末年,政治上的腐败越来越严重,贪官污吏对老百姓的搜刮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些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发动起义,反抗政府的剥削。其中尤以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声势最为浩大。  人民被迫起义的原因要归咎于北宋统治者的贪婪政策。北宋王朝是通过军事政变夺得政权的,为了拉拢那些权贵,给他们丰厚的利益,统治者一开始就公开纵容大地主进行兼并,因而土地迅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严重,尤以四川为甚。唐末的黄巢农民大起义,冲击了大半个中国的封建势力,唯独四川没有受到冲击,因此其生产关系比其他地区落后。四川的农民,特别是佃农,承受着十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后蜀统治时期,四川境内绝大多数土地为豪强地主所占有,80%左右的人口属于贫苦农民。因此,当时的四川已经成为国内阶级矛盾最尖锐的地区。  自古以来,“蜀锦”因其精美细致而闻名天下,贪婪的北宋统治者除征收常规赋税外,在成都又设置了‘博买务”,迫令四川人民织作冰绔、绮绣等精美丝织品,由‘博买务”统购专卖,许多农民的副业收入被官府剥夺了,这就造成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的大量失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四川还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农民大多数是茶农,茶业也是四川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但是官府为了牟取暴利,垄断当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边茶”贸易,广大茶农在封建官府和地主豪绅的压榨下,生活陷入绝境,很多人只得逃亡。  最终,四川的老百姓忍无可忍了。993年5月,西川青城(今四川灌县)人王小波发动了武装起义。王小波向群众提出“五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向地主阶级发起了猛攻。“均贫富”的口号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王小波领导起义农民攻克青城县,“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接着又攻克彭山县,将贪赃虐民的县令齐元振处死,剖开他的肚皮,塞满了他平日贪污来的钱币。这年冬,王小波率众攻打江源县。战斗中,作为将领,他身先士卒,被流矢射中额头,不幸牺牲。起义队伍在这个紧要关头,并没有慌乱动摇,他们共同推举王小波妻弟李顺为统帅,继续进行反抗压迫的斗争。李顺号令严明,士兵谨守军纪。所到之处,他们都把乡里的富人大姓召集来,命令他们如实申报各自所有的财产和粮食,除按人口给他们留下够用的数量外,所余全部征调,发放给贫苦农民,因此深得百姓拥护。李顺领导农民军连克蜀、邛二州,队伍迅速发展到数十万人。接着,他率领部队挥戈东下,从西南和西北两面向成都逼近,“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994年1月,起义军先攻克汉州、彭州。后来经过浴血奋战,于5月16日攻克成都。为了巩固胜利,与北宋政权相抗衡,起义军建立大蜀农民革命政权,李顺自称大蜀王,改元“应运”,并铸造“应运元宝”(铜钱)和‘‘应运通宝”(铁钱)货币。起义军战士还在脸上刺“应运雄军”四字,欢庆胜利。  大蜀政权建立后,坚决执行‘均贫富”的政策,用武力没收地主财物,还通过在城的贫苦农民的指引,大挖地主藏匿的浮财,分给贫民。这时,北至锦州,南至巫峡,大部分地区都为农民革命政权所控制。  此时的革命军势不可挡,无坚不摧。李顺便趁势指挥起义军四处攻打州县,各州县的地方官不是投降就是逃散,反动营垒相继土崩瓦解。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到‘‘数逾百万”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迅速波及其他地区,农民革命的怒火正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今日取某州,明日陷某县,向风则靡,何啻席卷之易”。  面对来势凶猛的革命斗争,北宋政权极为惊慌,慌忙派遣王继恩为剑南西川招安史,统帅中央禁军前去镇压。为阻止宋军进入四川,李顺派数万农民军北取剑门,控制栈道,把宋军挡在险关之外。但农民军在战斗中伤亡太重,被迫退回成都。  后来,李顺又亲率起义军20万人围攻梓州,因遭宋军夹击,战斗不利,也相继撤回。宋军趁大部分农民军四出攻打其他州县时围攻成都,这时,只有10万起义军守卫成都。守卫成都的农民军经过殊死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大多数人英勇牺牲了。宋军攻占了成都,李顺在群众掩护下出城不知下落,宋军就抓了一个貌似李顺的人杀头报功。  李顺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在眉州战斗的将领张余仍继续转战于四川各地,连续攻破嘉、沪、戎、渝、涪、忠、万、开等八州,沿江而下,很快又发展到拥有“众十万余”的队伍。直到996年5月,各地起义军才陆续被宋军镇压下去。  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严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四川‘旁户”这一名称从此很少出现,“博买务”也取消了。这次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的口号,既是对唐末农民大起义提出的“均平”思想的继续和深化,也反映出广大农民要求土地和贫富均等的强烈愿望,对以后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斗争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13.东京保卫战与靖康之难  金灭辽以后,看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决定一鼓作气,灭掉宋朝,统一中国。就在灭辽的当年(1125年)10月,金太宗下诏侵宋。入侵的金军分为两路,西路军以粘罕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主将是斡离不,由平州攻燕山,两路金军计划在宋朝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会合。由于北宋疏于防范,入侵的金军除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的宋朝军民的顽强阻御,长期未能攻克外,东路军顺利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兵遂长驱直入。宋徽宗惊惶失措,连忙下诏,让太子赵桓继位,是为宋钦宗,改次年(1126年)为靖康元年。宋徽宗自己则仓皇逃到镇江避难去了。  当时北宋朝廷分为主战派与主和派。宋钦宗和宰相李邦彦、张邦昌等主张向金求和,用领土和财富换和平。主战派李纲等认为应采取进取之策,皇帝应“亲征”。在主战派和东京军民要求抗战的压力下,宋钦宗先后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等,全面负责首都开封的防务。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八,金军到达开封城下。由于当时各地勤王之师纷纷赶来救援首都,李纲亲自督战,几次打败攻城的金军。河北、山东义军也奋起抗金,孤军深入的金军看形势不妙,不敢恋战,就撤退了。  金兵北退之后,投降派占了主流,李纲等主战派则被迫离开东京,各路勤王之师和民兵组织也被遣散,首都的防务空虚。金军得知开封的情况后,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又分东西两路南侵。  1126年8月,金朝大将宗翰、宗望奉金太宗命令进攻东京,宗翰的西路军围困太原城,太原守将王禀率领军民坚持抵抗。金兵用尽一切办法攻城,都被太原军打退。但太原城完全被金军包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城里断粮缺食。兵士以牛马、骡子充饥;牛马吃完了,就煮吃弓弩上的皮革,老百姓天天吃野草,糠皮,宁可饿死,也决不投降。最终,太原城还是被金兵攻破,王禀就带着饥饿的兵士跟金兵进行殊死搏斗,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身汾水中。  此时黄河南岸防守的宋军还有十二万步兵、一万骑兵。宗翰的西路军到了黄河北岸,也不敢轻渡。但他们知道宋军将士懦弱无能,于是虚张声势,夜里在北岸打了一夜的战鼓,南岸的宋军听到对岸鼓声,以为金兵要渡河强攻,各自逃散,十三万宋军一夜之间逃得无影无踪,宗翰兵不血刃,顺利地渡过了黄河。东路的宗望也攻下大名(今河北大名),渡河南下。两路金兵不断向东京逼近,各路宋军将领听说东京吃紧,主动带兵前来勤王,懦弱的宋钦宗竟然听从一些投降派大臣的意见,命令各路援军退回原地,主动向金人求和。宋钦宗派弟弟康王赵构到宗望那里去求和,但是赵构被当地官员劝住,留在相州(今河南安阳)。  这时候,金军一路挺进,西路军攻破太原,乘胜南渡黄河;东路军攻陷真定。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两路金军以迅雷之势赶到东京城下,猛烈攻城。城里仅剩下的三万禁卫军也是七零八落,差不多逃亡了一大半。各路将领因为朝廷下过命令,也不来援救东京,东京城很快就被金兵攻破。  此时的宋钦宗只好亲自带着亲信大臣手捧求降书,到金营去求和。宗翰勒令钦宗把河东、河北土地全部割让给金朝,并且向金朝贡奉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绢帛一千万匹。宋钦宗唯唯诺诺,答应了金人的全部要求,金人才放他回城。 钦宗回到城里,就向百姓大肆搜刮金银,送到金营。金将等得不耐烦,又把宋钦宗扣押起来,说要等交足金银后再放。宋钦宗派了二十四名官吏帮金兵在皇亲国戚、官吏、和尚道士等家里彻底查抄,前后持续了二十多天,不仅搜去大量金银财宝,而且把珍贵的古玩文物、全国州府地图档案也一抢而空。  1127年4月,贪婪的金人并没有兑现他们的诺言,他们俘虏了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和皇族、官吏两三千人,满载着搜刮去的财物,回到北方。这就是‘‘靖康之变”,意味着统治了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北宋灭亡以后,由于绝大多数皇族都被掳走了,只有原来留在相州的康王赵构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大臣们便奉他为皇帝。1127年5月,赵构在南京即位,这就是宋高宗。这个偏安江南一隅的宋王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历史上称作“南宋”。  ……

编辑推荐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段传奇。刑天舞干戚,荆轲剌秦王,那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孔孟的仁政礼治,老庄的道法无为,那是穷通天地的智慧;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东坡诗、词、书、画四绝,那是海般广博的才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于谦“烈火焚烧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那是以身许国的忠义。  《国学精粹:中华上下五千年(下)》用优美通俗的文字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精彩展现,同时随文进行知识拓展,分为图文两种方式,用文字介绍文史知识,用图片展示相关内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上下五千年(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给侄女买的,老师推荐看的,应该是本好书吧
  •   价格实惠,内容全面
  •   买来送给母亲的孩子们,大家都很喜欢。
  •   haizi men hen xihuan zheben shu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