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7-81119  作者:于淑云  页数:278  

前言

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诸多工作中,培养和培训适应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99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跨世纪园丁工程”。为我们处理好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出思想,出思路,出措施,注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先进的理念。九年来的教师教育实践,我们开设了“现代教师心理素质”、“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与形象塑造”、“现代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三个专题的课程,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先后有五千多人次接受了专题的培训,这些课程被评为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的优秀课程。同时,在2001年申报了“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被列为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十五”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反映了教师继续教育最新的研究进程,并以上述教材方式呈现出新课程的特质,以新课程的理念陈述着新课程。本书就是在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理念和创新中撰写而成。第一编“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与形象塑造”,是从道德的概念、本质及其价值功能切入,阐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范畴以及现代教师职业之美与教师形象塑造等问题的,通过本编的学习,读者可以在把握道德理论的基础上,从时代的大背景,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理性定位,系统地理解现代教师的义务、良心、教育公正等问题。理解自己职业的魅力与现代教师德性的关系;明确现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如何塑造其真、善、美的形象。第二编“现代教师心理素质”,从现代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现代教师智力品质、现代教师的情感品质、现代教师的性格品质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教师心理素质“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在怎样的思路下去操作”的问题。

内容概要

  《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最大的价值在于对教师的终极关怀,无论是针对教师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还是探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是立于不仅仅对教师提出种种的“要求”和“规范”,更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倾注,通过对现代教师职业内在尊严的阐释,使教师的教育生命与其人生价值“共生共荣”。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教师职业道德与形象塑造第一章 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第二章 现代教师职业之美与教师形象塑造第二编 教师心理素质第三章 现代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第四章 现代教师智力品质第五章 现代教师的情感品质第六章 现代教师的性格品质第三编 教师专业发展第七章 现代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第八章 现代教师的职业尊严与幸福第九章 现代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发展阶段第十章 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Ⅰ——育人能力第十一章 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Ⅱ——教师教学能力第十二章 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Ⅲ——教师自我完善能力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心理素质是教师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重要基础人的整体素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类素质发展的水平和层次不同,在整体素质中生理素质处于基层;心理素质处于中层;社会文化素质处于高层。生理素质是先天遗传的,是其他两个素质的载体,是素质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它在素质结构中起核心、中介、桥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它影响着生理潜能的发挥,影响着生理的健康;它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发展的心理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素质是后天的一一对其他两类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素质发展的方向,表现人的本质特征。社会文化本身并不是素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素质,即社会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物,要转化为人的一种素质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使外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社会规范能够内化为某种稳定的个性品质。比如,知识本身不是素质,但获得知识的能力却是素质;社会规范本身不是素质,但形成人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后便成了素质。文化的内核是思维方式,文化的中介是交流,文化的外壳是生活方式。(二)心理素质的能动性是教师专业成长、职业成熟的基本条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人才结构中,只有心理素质具有能动性特征:一方面它可以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外部影响起到能动的选择作用;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对内部环境起到重要的调节与整合作用。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威胁它的不再是野兽、巨石和洪水,而是某种心理上的暴力。心理生活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能量,它超越了地球上的一切能量。1.心理素质在教师素质整体结构中起核心、中介、桥梁的作用,它影响着生理潜能的发挥,也影响着生理的健康。2.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心理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

编辑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作为从事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读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