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论脾胃病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世增 主编  页数:434  字数:3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黄文东,字蔚春,1902年出生于江苏吴江。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岁毕业后先在原籍开业十年,后执教于母校,任教务长。同时在上海武定路寓所悬壶。建国后,历任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等职。著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求上的成就》、《黄文东医案》、《黄氏论医集》、《金匮新辑》等。主编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求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等书。本书是其六十余年治学、行医、科研、授徒生涯的心得体会及经验荟萃。     本书是中医外科名家顾伯华先生六十余年治学、临床、教学生涯的心得体会及经验荟萃。 临床医生,本书教你治病救人;莘莘学子,本书助你步入歧黄殿堂;科研教学工作者,本书是你走向成功的阶梯。    本书是名老中医黄文东先生六十余年治学、行医、教学、科研生涯的心得体会及经验荟萃。   先生十四岁就读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制五年。系统学习了中医四大经典、金元诸子之书、温病学名著及历代重要医书。尤于《金匮要略》、《脾胃论》及叶天士学说用功最勤,认为李东恒“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观点乃治疗许多慢性疾病的肯綮之所在。如肺病可以健脾养肺,肾病可健脾制水,心病可补脾生血,肝病可疏肝健脾。先生取法于李氏而不拘泥于李氏,认为李氏用药偏于温燥,易耗伤胃阴。对叶天士“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颇为欣赏,于是形成了先生调理脾胃,升降润燥有别的独特理论。一左肺切除患者,术后体虚,纳呆便溏,日六七次,复见五心烦热,低热,心悸失眠,先生认为此乃气阴亏虚,肺旺脾弱,应正确处理脾虚与胃阴不足的关系,先以健脾为主,大便成形、胃纳转佳后予以滋阴清热,患者迅速康复出院。先生可谓善读古人书者。

作者简介

朱世增,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主任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吉林省吉林市中医学会会长、吉林市华侨医院院长、《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社长、吉林市华侨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主编《性医学大辞典》,著《奇方医话》、《中药茶谱》、《山野遗方》

书籍目录

勤奋好学  乐育英才——记黄文东教授临证经验 李东垣学说的特色及医案分析 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脾胃病论治经验谈 胃溃疡治验二则及体会 胃窦炎医案三则及体会 胃窦炎、胃下垂一例治验及体会 胃痛呕血医案二则及体会 腹泻医案四则及体会 慢性结肠炎的治疗及体会 呕吐三例治愈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40例疗效观察 迁延性肝炎的治疗及体会 早期肝硬化一例治验及体会 肝硬化腹水医案一则及体会 高血压的治疗及体会 冠心病的治疗及体会 中风后遗症一例治验及体会 神经功能性运动障碍一例治验及体会 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一例的治疗及体会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的治疗及体会 10例痹证的治疗分析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化脓性脑膜炎一例的经过和体会 中医治疗矽肺八例初步报道 谈《金匮》理法方药的临床运用 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治法之体会和意见医理阐释 王旭高治肝三十法探讨 丁氏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金匮要略》选讲中医教育 加速培育中医后继人才 对中医内科教学的体会 我在中医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感想医案拾萃 胃脘痛(嘈杂、泛酸) 腹痛 胆囊炎 肝气 便秘 心悸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头痛 眩晕 贫血 不寐 耳聋 盗汗 自汗 浮肿 遗尿 尿崩症 癃闭 淋证 咳喘 咳血 肺痨 郁证(精神分裂症)  癫证(精神分裂症) 痹证 荨麻疹 皮肤瘙痒薪火相传 黄文东对李东垣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黄文东老师治疗脾胃疾病的经验 黄文东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 黄文东运用调气法治疗胃痛的经验 学习黄文东老师调理脾胃经验的体会 黄文东脾胃病验案三则 黄文东运用痛泻要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继承黄文东老师学术经验的初步体会 黄文东运用补益法的经验 学习黄文东老师活血化瘀经验的体会 黄文东老师运用活血化瘀法配伍用药的经验 黄文东治疗咳喘的经验 起沉疴于平淡之剂——黄文东老师经验介绍 黄文东学生时代所作医案二则赏析 记因材施教的中医教育家黄文东 程门雪、黄文东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纪念程门雪、黄文东先生85周年诞辰

章节摘录

  李东垣学说的特色及医案分析  李杲,号东垣,生于南宋时代,金之真定人。他对《内经》、《难经》等古典著作,深有研究。从易州张元素学医,接受张氏善师古方、化裁新方的革新思想。由于当时正值金族和蒙古族侵扰中原,战乱频繁之际,劳动人民在沉重劳役、极端恐怖和饥饱失调的艰苦生活条件下,得了许多疾病,特别是脾胃内伤的疾病,更为多见。他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独创性的理论,充实了调治脾胃疾病的有效方剂,著成了医学史上有名的《脾胃论》等书,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李氏的学术思想,非常重视“元气”和“脾胃”。指出:“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充分阐发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的主要著作中,都体现了这一学术思想。  李氏重视脾胃的经验,不仅与治疗脾胃病有关,而且对其他脏腑的疾病,往往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李氏的学术经验,对于指导临床实践,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他的主要著作,加以整理提高,也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李氏在学术上虽有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偏重于脾胃之阳,而忽视脾胃之阴。如果我们不是取其所长,舍其所短,过用甘温补中,辛燥升阳之剂,也会产生不良反应。清代叶天士创立“养胃阴”的方法,指出“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对内伤脾胃的治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足以补李氏学说之不足。

编辑推荐

  《黄文东论脾胃病》教你治病求人;莘莘学子:《黄文东论脾胃病》助你步入岐黄殿堂,科研教学工作者:《黄文东论脾胃病》是你走向成功的阶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文东论脾胃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