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控制、市场控制与会计信息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  页数:214  

内容概要

按照代理理论,由于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有侵害股东利益的动机。许多经验研究也证明管理者通过转移资产、在职消费、盈余管理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于是,降低代理成本成为股东的重要议题。显然,解决代理问题不能依靠管理者自己,股东和资本市场更加可靠,市场机制也成为普遍认可的途径,如以收购兼并为典型方式的市场控制机制。    在市场控制机制中,股权分散,股东大多出于财务目的进行投资,因此,股东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往往很难共患难,常常发生墙倒众人推甚至落井下石的情况。也正因如此,市场控制机制才会发挥作用。管理不善的公司通常股价较低,股价较低的公司往往容易成为收购兼并的目标。因此,市场控制是通过股票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    我国资本市场的情况有所不同。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多不是金融企业,而是实业公司。第二,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收购兼并大多发生在非金融企业之间,金融企业似乎缺乏直接运营公司的兴趣。在股权分置改革前,股票价格与法人股东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而法人股东通常不关注股票价格,股票价格的波动对大股东没有直接影响。尽管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的利益与小股东的利益一致了,但是,大股东退出的成本较高,股票价格很多时候也只是一个“画饼”。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实际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组织控制的特征。

书籍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动机 1.2 研究方法与意义 1.3 本书结构安捧2  文献综述 2.1 企业的产生与公司治理 2.2 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论流派 2.3 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 2.4 英美模式与德日模式 2.5 中国公司治理的演进和现状 2.6 市场控制和组织控制的定义3  控制模式、企业业绩和红利政策 3.1  引言 3.2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3.3 研究模型构建 3.4 研究样本和描述统计 3.5 实证结果分析 3.6 结论4  组织控制、市场控制和企业长期绩效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说 4.3 研究方法和结果 4.4 模型设计 4.5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4.6 回归分析和结果阐述  4.7 稳健性检验  4.8 结论和建议5    金字塔层级与上市公司业绩  5.1  引言  5.2 文献回顾  5.3 理论与假设  5.4 变量与数据  5.5 实证分析  5.6 结论6  控制权市场的作用  6.1  引言  6.2 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文献回顾  6.3 内部治理机制的缺陷  6.4 外部控制权市场机制的失灵  6.5 股东的消极作为:“全流通”引发公司治理“搭便车风险”  6.6 结论与反思7  控股股东和会计盈余质量  7.1  引言  7.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7.3 研究模型构建  7.4 样本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7.5 研究结果及分析  7.6 稳健性检验  7.7 结论8  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会计盈余质量  8.1  引言 ……9 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分析10 总结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 引言  1.1 研究动机  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会计信息的决策作用。然而,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存在于活跃的产权交易市场中,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活跃的资本市场。因此,现有的研究忽视了组织控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影响,使得财务报告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出现了明显的片面性。  组织和市场是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交易费用(科斯,1937、1960)和契约的完备性(Williamson)确立了组织和市场的界限。德姆塞茨、张五常认为,组织和市场本质上都是契约,一方能否通过契约实现对另一方的有效控制确定了组织化还是市场化的形式。在组织中,控制方式是管理者利用管理专才通过指令和计划的方式实现的。而在市场中,控制方式是以股权转移甚至控制权转让的方式来实现的。其中,控制的具体方式依赖于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能否被有效地获得。因此,不同的控制方式对应了不同内容的会计信息需求,而会计信息的供给内容也受到了不同控制方式的影响。控制与会计信息是互相影响的(Bushman、Chen、Engel和Smith,2004)。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组织控制、市场控制与会计信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