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学与生物饵料培养实验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英,田传远 编著  页数:144  字数:176000  

内容概要

浮游生物学与生物饵料培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的实验课是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浮游生物学与生物饵料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即概述、浮游生物学实验、生物饵料培养实验、研究型实验以及附录。概述主要介绍了浮游生物学与生物饵料培养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实验课注意事项、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急救常识,以及浮游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等。浮游生物学实验共10个,内容涉及硅藻、甲藻、金藻、绿藻、蓝藻、原生动物、浮游甲壳动物等常见浮游动、植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观察以及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浮游生物采集和定量方法等。生物饵料培养实验共11个,内容涉及常见微藻培养种类的形态观察,微藻的定量方法,微藻的分离,光合细菌、微藻、轮虫等的培养技术,卤虫及卤虫卵的形态观察,卤虫卵孵化率的测定等。研究型实验介绍了研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并给出了研究型实验的参考题目。附录收录了“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生物绘图法”、“载玻片和盖玻片的使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及各种洗液的配制法”及“科技论文的结构”,供读者查用。    本书既可作为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材,又可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成人教育学生、科技工作者、生产单位技术员的参考资料。本书也可供生物科学类专业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概述 浮游生物学与生物饵料培养实验及实验室要求 浮游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与观察第二部分 浮游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硅藻门中心纲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硅藻门羽纹纲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甲藻门、金藻门、隐藻门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 原生动物的形态观察 实验六 浮游甲壳动物的形态观察 实验七 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实验八 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荧光分光光度法 实验九 浮游植物采集和定量 实验十 浮游动物采集和定量第三部分 生物饵料培养实验 实验一 常见微藻培养种类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生物饵料个体及筛网孔径大小的测量 实验三 微藻的定量方法——血球计数板法 实验四 微藻的分离方法——微吸管分离法 实验五 微藻的分离方法——平板分离法 实验六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蓝黑墨水法 实验七 微藻的培养 实验八 光合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培养 实验九 轮虫的形态观察和培养 实验十 卤虫、卤虫卵的形态观察及卤虫卵孵化率的测定 实验十一 卤虫卵的去壳及空壳率的测定第四部分 研究型实验 研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 浮游生物学与生物饵料培养研究型实验参考题目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一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附录二 生物绘图法 附录三 载玻片和盖玻片的使用 附录四 玻璃器皿的洗涤及各种洗液的配制法 附录五 科技论文的结构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部分 浮游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硅藻门中心纲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掌握硅藻门中心纲的主要形态特征,识别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  野外采集硅藻标本、室内培养样品、硅藻装片。  三、实验仪器和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解剖针、擦镜纸、纱布、胶头滴管、烧杯、浮游生物网(25号)、样品瓶、碘液、甲醛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滴样品,按照“浮游生物标本的镜检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硅藻的细胞形态、壳面构造、花纹等,然后对照分类检索表鉴定所观察到的种类。  五、实验内容  硅藻门中心纲常见种类形态观察与识别。  1.硅藻门的主要特征  藻体多数为单细胞,也有多种群体。具硅质细胞壁,由上、下两壳套合而成,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色素为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硅藻黄素等,藻体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贮存物质主要为油滴。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复大孢子、小孢子和休眠孢子等方式。  硅藻门中心纲的主要特征:  藻体单细胞或链状群体。细胞形状有圆盘状、圆柱状、三角状、多角状。壳面花纹辐射对称排列。没有壳缝,不能行动。色素体盘状,小而数目多。细胞外常有突起和刺毛。中心硅藻纲包括3个目:圆筛藻目、根管藻目、盒形藻目,大多营海洋浮游生活,淡水种类很少。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浮游生物学与生物饵料培养实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