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民生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侯迎忠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电视民生新闻在国内盛行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吸引了众多普通民众的目光,广受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关注。电视民生新闻的源头可以追索到。1993年《东方时空》的开播,其《生活空间》子栏目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口号,其中所包含的平民意识和反映真情实感的基本内涵,无疑具有关注民生的价值取向。《东方时空》可以看作是中国电视新闻媒介回归新闻本源、回归平民化的开始,而电视新闻媒介大规模、大面积实践民生新闻则是2002年以后的事。2002年1月,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开播一档地方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随后,全国各省市雨后春笋般兴办了许多类似的电视新闻节目,标志着电视民生新闻真正开始大规模兴盛。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兴盛,是政治民生化、媒介市场化、传播平民化的时代产物,是地方电视新闻媒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围与自我发展的重大举措。

内容概要

以电视民生新闻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为现实背景,在媒介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实案例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策略、栏目创新、品牌构建进行实证研究,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结构转型、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革趋势进行宏观探讨。

作者简介

侯迎忠,湖南常德人。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传媒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实务、媒介与社会发展。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长沙市报韭市场调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听众调查与广播传播模式研究”、。湖南电台交通频道听众调查与目标市场监测”等多项媒介市场研究横向课题。著有(报业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书,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二章 电视民生新闻概述 第一节 电视民生新闻界说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涵义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与特征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媒介生态学理论框架下的电视民生新闻  一、媒介生态学理论概述  二、媒介生态学的主要理论框架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生态学考察第三章 电视民生新闻与政治民主化 第一节 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电视新闻媒介  一、新时期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二、电视新闻媒介与政治民主化  三、政治生态环境与电视新闻媒介的现实局限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途径与策略  一、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舆论监督  二、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第四章 电视民生新闻与人文社会环境 第一节 电视民生新闻与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社会政治渊源  二、电视民生新闻对于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重构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与媒介社会责任  一、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解析  二、电视民生新闻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形态 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城市化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二、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表现形态  三、受众研究视角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对《都市一时间》观众的实证调查  四、对《都市一时间》播出节日的内容分析第五章 电视民生新闻与媒介市场竞争 第一节 市场经济改革与电视新闻媒介市场竞争态势  一、市场经济改革与媒介市场化、产业化进程鹌  二、电视新闻媒介市场竞争态势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市场竞争策略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市场定位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栏目创新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品牌构建第六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现状与发展对策 第一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生产及其缺陷  二、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内容的改进策略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伦理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伦理问题  二、强化职业理念完善伦理规范 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结构  一、同质化与结构失衡  二、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结构的平衡与协调第七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与内在要求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  三、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二节 数字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一、数字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融合  二、数字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  三、数字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机遇及其前景附录: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选介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新闻改革不仅仅在栏目创办、播出时间以及播出技术层面展开,关键的改革还在于新闻传播观念的变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电视新闻传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一些研究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向大众传媒本质回归,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平民化。平民化理念的践行,使平民百姓成为新闻媒介报道的主角,集中地体现在媒介视点由单一的“意识形态”话题向日常生活的“市民社会”的转向,并由此使新闻传播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在报道思路、新的栏目或节目的创意设计与风格定位上凸显出一种“平民化趋势”。电视新闻报道向世俗生活靠拢的趋势,顺应了老百姓渴望获得更加贴近自己日’常生活、更加符合自己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的高质量视听信息的愿望,顺应了市民阶层对媒介亲和力的普遍要求,这是对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统领下媒介“权力话语”的深刻变革。自1993年《东方时空》开创了平民化新闻节目的先河以来,渐渐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平民化风潮。全国各地平民化新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平民化理念也走过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历程。所谓平民化的新闻报道,就是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平民生活方式的展现,对平民立场的认同。据喻国明教授2000年对北京市电视观众收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新闻类节目吸引观众非常重要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内容实用、贴近生活,能反映群众呼声和意见。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民生新闻研究—以电视民生新闻为例》的基础上补充修改完善而成。之所以选择电视民生新闻作为博士论文研究的主题,缘于近20年来电视新闻改革与实践不断带给人们的惊喜与触动,特别是近年来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大胆改革,激发了学界对于当今电视新闻媒介发展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也为我的选题提供了参照。经过一年多的思考、观察与写作,待到交出书稿时,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在博士论文出版之际,感谢恩师罗以澄教授的教诲。有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我业已完成博士学业来到新的工作单位的时候,导师的教诲如音绕梁,激励着我循着导师为我开启的学术之门,孜孜以求,不懈奋进。恩师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宽厚包容、深邃开阔、从容淡定的学人风范,使愚生受益匪浅。恩师严谨缜密的治学之风,坦荡磊落的学者风范,也将使愚生学之不尽,受用至深。师母於义环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也令愚生感激不尽。

编辑推荐

《媒介与民生》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媒介与民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很好快递也很快
  •   导师介绍的书 很不错 这个专业的童鞋必备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