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印象·记忆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海宁  页数:4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011年,距萧红诞生恰好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民国时期的文学界著名女性,章海宁特选编成《著作印象(记记)》一书。
《著作印象(记记)》共收文75篇,分三编,包括:丁玲的《风雨中忆萧红》、萧军的《我与萧红的缘聚缘散》、梁羽生的《剩挥热泪哭萧红》等。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忆萧红/许广平
追忆萧红/许广平
忆萧红/梅林
“爱”的悲剧/梅志
悼萧红/胡风/口述梅志/整理
在西安/聂绀弩
萧红小传(节选)/骆宾基
忆萧红/罗荪
悼萧红/靳以
风雨中忆萧红/丁玲
遥祭/白朗
雪夜忆萧红/高兰
悼翅莹/高原
离合悲欢忆萧红/高原
萧红逝世三十周年/李辉英
悼念萧红/孙陵
记萧红/陈纪滢
记萧红女士/柳亚子
悼萧红/柳无垢
忆萧红/周鲸文
怀萧红/袁大顿
昙花一现的友情/金秉英
萧红印象记/吴似鸿
《夜哨》上的亮星/梁山丁
二萧与裴馨园/黄淑英/口述萧耘/整理
萧红在北京的时候/李洁吾
忆萧红/绿川英子
记萧红的谈话/[苏]B.H.罗果夫
忆黄桷镇和萧红/苑茵
我的怀念/周玉屏
回忆萧红/沈玉贤
我的同学萧红/刘俊民/讲述何宏/整理
忆女作家萧红二三事/张琳
萧红遇难得救/孟希/讲述何宏/整理
“牵牛房”忆旧/袁时洁
重见萧军忆萧红/厉戎
一首诗稿的联想/金玉良
第二编
我们第一次应邀参加鲁迅先生的宴会/萧军
我与萧红的缘聚缘散/萧军
聚散两依依/萧军
零落/萧军
鲁迅先生和萧红二三事/端木蕻良
我和萧红在香港/端木蕻良
萧红和创作/端木蕻良
纪念萧红,向党致敬!/端木蕻良
端木与萧红/钟耀群
回忆我的姐姐——萧红/张秀珂
重读《呼兰河传》,回忆姐姐萧红/张秀琢
第三编
寂寞滩头十五年/叶灵凤
剩挥热泪哭萧红/梁羽生
寂寞滩头(外一篇)/卢玮銮
萧红笔下的女人/梅娘
读萧红作品记/孙犁
生命的夜里的河流/林斤澜
萧红的魅力/刘心武
在北方,有一棵仙人树/张抗抗
浅水湾畔最忆是萧红/肖凤
落红萧萧为哪般/迟子建
宁静的萧红故居/阿成
寻找光明的心愿/林白
萧红故里/季红真
在萧红的青丝冢前/李琦
穿越时空的对话/田沁鑫
寻不见归路的萧红/邱苏滨
萧红:衔爱情橄榄枝的精卫/陈家萍
雪里萧红/王炳根
在萧红的城市/红柯
访萧红故里、墓地始末/葛浩文
悲惨的人生温暖的写作/魏微
名字里面的故事/金仁顺
女人的天空是低的/盛可以
人间腊月天/马小淘
时间秤/鲁敏
萧红写了两部生死场/王小妮
野草一样的童年/孙惠芬

章节摘录

  两个月以前,从朋友那儿看到鲁彦给他的信里有这样的一句:“闻萧红于香港陷落时病死。” 在战争时期,一个人的死,原是很平常的,尤其是病死。这颇像秋风狂吹落叶,不大使人注意——战争是把人的情感磨折得僵化了。然而,倘死者是你的亲人,朋友,你却不会这样无动于衷,总还是要感到悲哀的。当时我辞别了朋友,带了一颗沉重的心走回家来。我只能以“希望”安慰自己,就是希望这不幸的消息是讹传的。及后陷港友人相继脱险归来,直接证实了萧红的死讯,希望破灭,于是我为不幸而死去的友人低垂下头。最近八九年来,在中国女作家中比较勤谨写作的是萧红。她不断的以作品和读者对面,和历史对面,并在中国文艺园地上开放着还算健康美丽的花朵。关于这一点,正直的读者,大概是不会否认的。现在她死了,为贫病所逼,死在恐怖的香港。这是中国文艺界的损失。她正年轻,死得太早了。 1934年夏天,由于寂寞,我离开了烟台——那曾经生活了三年的东山葡萄园和渤海滨,到青岛去,参加友人刘君刚接办过来的一个日报(《青岛晨报》)的编辑工作。就在那个时候,我同三郎(萧军)、悄吟(萧红)、老李(舒群)认识了。他们从东北逃亡出来不久,和我们一道工作。也许因为我们都有着以文学为事业的野心,并且都正在下死劲写作着的缘故,在报馆里的同人巾,我们相处的比别人更好,更投契。我是住在报馆里的,三郎和悄吟则另外租了一问房子,自己烧饭,日常我们一道去市场买菜,做俄式的大菜汤,悄吟用有柄的平底小锅烙油饼。我们吃得很满足。三郎戴了一顶边沿很窄的毡帽,前边下垂,后边翘起,短裤、草鞋、一件淡黄色的俄式衬衫,加束了一条皮腰带,样子颇像洋车夫。而悄吟用一块天蓝色的绸子撕下粗糙的带子束在头发上,布旗袍,西式裤子,后跟磨去一半的破皮鞋,粗野得可以。于是,我们徜徉在葱郁的大学山,栈桥,海滨公园,中山公园,水族馆,唱着“太阳起来又落山哪”;而在午后则把自己抛在汇泉海水浴场的蓝色大海里,大惊小怪的四处游泅着。悄吟在水淹到胸部的浅滩里,一手捏着鼻子,闭起眼睛,沉到水底下去,努力爬蹬了一阵,抬起头来,呛嗽着大声喊: “是不是我已经泅得很远了?” “一点儿也没有移动,”我说,“看,要像三郎那样,球一样滚动在水面上。” 悄吟看了一看正在用最大的努力游向水架去的三郎,摇头批评道: “他那种样子也不行,毫无游泳法则,只任蛮劲,拖泥带水地瞎冲一阵而已……我还有我自己的游法。” 她又捏着鼻子沉到水底下去。我第一次看到悄吟的作品,是在我们的报纸副刊(三郎编)上发表的一篇小说《进城》。清丽纤细,然而下笔大胆,如同一首抑郁的牧歌。由这篇小说作引子,我读着她和三郎合著的自费出版的《跋涉》。这是散文小品素描一类的东西(后来收入《商市街》里面)。属于悄吟部分的,其笔触清丽纤细大胆。我告诉她我的读后感,她睁着清澈润泽的大眼睛说: “啊,是这样吗?是不是女性气味很浓?” “相当地。”我说,“但这有什么要紧?女性有她独特的视觉与感觉,除开思想而外,应该和男性不同的,并且应该尽可能发展女性底特点的,在她的作品里。” 其时她和三郎都在写长篇,他们工作得很有规律,每天按时工作按时休息,因之成绩很好。10月间,悄吟的长篇《生死场》全部完成;她朗诵一二节之后,我读着她的原稿。笔触还是清丽纤细大胆,好像一首牧歌。 “怎么样,阿张?”一天下午我将原稿交还她,她这样问。 “感想还好。只是全部结构缺少有机的联系。” “我也这样感觉的。但现在为止,想不出其他方法了,就让它这样罢。 ” 三郎从书架上抽出一册硬纸封面的原稿册,拍着它,并且翻动页面,如同一个孩子似的,傲然说: “哼!瞧我的呢。” “那么,拿来读它呀。” “但是不忙,还没誊清呢。”他说着放回书架里去了。 这是《八月的乡村》。报馆发生了问题,同人大体星散。我同三郎、悄吟一直将报纸维持到11 月尾。我们穷得可以,吃不成烙饼、大菜汤了。将离开青岛那一天,悄吟同我将报馆里的两三副木板床带木凳,载在一架独轮车上去拍卖。我说: “木床之类,我们还是不要吧?” “怎么不要?这至少可卖它十块八块钱。”悄吟睁着大眼睛说:“就是门窗能拆下也好卖的。——管它呢。” 她大摇大摆地跟在独轮车后面,蹬着磨去一半后跟的破皮鞋。 12月初,我们坐上一只日本船(好像是共同丸)的货舱里,同咸鱼包粉条杂货一道,席地而坐,到上海去。 这是1934年末的事情。我们到了人间的天堂同时又是人间地狱的上海。 我们住在一个廉价的客栈里,然后分头去找朋友和租房子。第二天,我搬到少年时代的同学杨君的亭子间里去了。地点在“法租界 ”环龙路的花园别墅。所谓亭子间是长二丈多宽约丈余的小房子,只能放两张帆布床和一张写字台,三个人座谈就可以互相呼吸着从每个人嘴里呼出来的碳酸气。上海我是曾经短时期居住过好几次的。但每次都是住在较宽敞的旅馆里。现在住着这相同火柴盒子的亭子间,我这个在北方海洋地带生活惯了的人,好像一只从广垠的旷野被赶进牢笼里的野狼一样,烦躁而气闷,觉得一天也住不下去。我安置好了行李,第二天回到客栈去,三郎和悄吟已经在拉都路尽头租到了房子,一早搬出去了。我一路问警察才找到了他们。这是近似郊外的贫民区域了,临窗有着菜园和篷寮。空气倒还清新。他们租的房子是新建筑的一排砖房子的楼上,有黑暗的楼梯和木窗。我探头向窗外一看,一派绿色的菜园映进眼帘。我赞美道: “你们这里倒不错啊,有美丽的花园呢。” 悄吟手里拿了一块抹布,左手向腰里一撑,用着假装的庄严声调说: “是不是还有点诗意?” 我看一看她的伪装的脸色和傲视的清澈大眼睛,又看一看三郎的闭着的嘴唇,那边沿几根相同汗毛的黄胡子在颤动着,终于三个人爆发出大笑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萧红印象·记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