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严国辉 编  页数:317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针对这一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特征,世界各国正在酝酿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以培养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富有创造性的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将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而教育水平的高低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全新组成部分,应确立怎样的培养目标来适应时代要求,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教育部在关于《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关问题的回答中,对高职的培养目标是这样定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建立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专业课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主……时间可占总课时数的1/3以上,至多可达50%……”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技术的应用,它要求我们的教育能够不断造就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又具有丰富知识和较高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教材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它不仅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直接决定着受教育者的培养质量,因而,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教材的开发和建设。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还未能在教学领域完全形成,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还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因此,要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步伐,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思想、新模式、新课程体系。有鉴于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并努力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建设,委托我们组织全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及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编写这套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财经类)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暂包括国际贸易、会计、市场营销、经贸英语、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9大专业以及基础科目90门课程。  为使教材编写尽量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吸收渗透到教材中来,在内容安排、教法选择、编写体例等方面也进行了较多的改革,甚至是新的尝试,使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内容概要

人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也在迅速扩展,新人学的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上述形势发展和变化的需要,我们组织编写了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一书。    本书内容涵盖面广、体系完整。全书共18章。第一章至第八章为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第九章至第十八章为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本书内容新颖、深入浅出,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刻挖掘,突出了理论性、政策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内容处理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原理清晰明确、实务通俗易懂,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与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为突出上述特点与要求,我们在编写过程中,适当增加了实训、实践的内容,如每一章都设置了“个案分析”的模块,同时增加技能训练的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还可以作为经济类、管理类干部、职工培训教材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国际贸易综合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的参考读物。根据本书的体系,教师还可结合课程的需要,综合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部分,或者将本书分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两门课程的教学。

书籍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第一节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性质与世界市场的特点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家国际分工理论和学说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第一节  商品的国际价值  第二节  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技术贸易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对外贸易政策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国际贸易措施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第一节关税措施  第二节非关税壁垒措施  第三节  鼓励出口和管制出口的措施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实务篇

章节摘录

  第一,必须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这不仅是国内商品交换的基础,同样也是对外贸易产生的最基本条件。  第二,必须有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的存在,只有这样才有真正意义上跨越国界的商品交换——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  此外,必须存在生产的社会分工,只有生产者从事不同产品的生产,才不会存在生产品种的单一性和消费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从而产生相互交换产品的客观要求。  总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形成是对外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历程  (一)资本主义以前的对外贸易  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的产品,社会分工尚未开始,阶级和国家还没有形成,所以不存在对外贸易。  原始社会末期,三次社会分工完成,剩余产品出现,随着国家的逐步形成,商品交换超出疆域界限,产生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开始萌芽。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国际商品交换只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还不存在世界性的商品交换,因此真正意义的国际贸易尚未形成。  (二)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紧密相关,马克思曾经指出:“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方式本身的产物”。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本质联系,即对外贸易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历史前提),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必然结果)。  1.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  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指对外贸易促进资本原始积累,缩短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间(即加速这一历史进程或起催化作用),并为这一过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即提供劳动力、货币资本和商品市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