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印州 编  页数:315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亟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崇高职责。  在备课、授课、练习、考评几个教学环节中,教材是基本的依据,它对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教学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同的教材。我们根据教学型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优秀作者队伍,编写了这套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传统的经管类本科教材具有明显的优点,即理论的系统性强、层次结构清晰,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传统经管类教材编写的特点是从理论开始,如概念、特征、功能、公式等,再用例子说明、证明,复习题往往是书中小标题后面加“?”,形成“理论+例证”的编写模式。这种模式的教材介绍的理论知识缺乏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而且复习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介绍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教材时,往往会形成“老师讲、学生听”的“授受型讲课、接受型学习”的教学特征,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难以运用。  编写普通高等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不能重复传统的编写模式,应在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采用新的编写方式。我们尝试采取“实例一理论一实训”的模式来编写本规划教材。  遵照普通高等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规划教材除了要求框架结构新、汇集相关研究成果新、资料数据新之外,还力求将职业道德、实践训练、创新精神贯穿全书。在写作方式上,每章开头撰写一个引例,在介绍有关理论时,由实例中包含的“知识点”引申出相关理论,或将相关理论与实例糅合在一起,并在重点、难点、有争议、理论前沿等地方,插入小案例、讨论题等,以便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在实际中是如何呈现,又是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并通过课程实训(实验)和专业实训(实验)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内容概要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是理论基点高,技术信息新,论述和阐释明白,尽量贴近供应链管理的实际应用。《供应链管理》既可作为大学本、专科相关专业教材之用,亦可作为企业的培训教材。《供应链管理》每一章的学习目标都写在本章内容之前,以便教师确定本章的讲授要点和学生的学习重点,也便于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内容的取舍。每一章之后都附有复习题,以便学生复习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各章内容之后基本上都列有相关的案例,可以作为本章内容的补充,或根据本章的知识点作案例分析。书后尽可能详细地列出参考书目,以便于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扩大阅读和研究的范围。

作者简介

  徐印州,1946年5月生,河南开封人。广东商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教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院长,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广东商学院原副校长。兼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及商贸流通组召集人,广东省经贸委产业发展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商业经济与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出版著作11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文章200余篇,著述300万字。主要著作有:《商业供应链管理》、《广东省与周边省区经济合作问题研究》、《特许连锁经营》、《假日经济》、《新编市场营销学》等。对广东零售业、批发市场、现代物流业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曾获得广东省第六届优秀社科论文三等奖,首届广东省优秀科论文三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创建的三项多媒体教学软件均获得广东省教育厅的嘉奖。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概述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供应链的类型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的要素第三节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第四节 扩展企业理论第三章 供应链管理中的供需管理第一节 需求主导的供应链管理第二节 需求预测与控制第三节 供给管理第四章 供应链体系的构建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及其匹配第二节 供应链构建的体系框架第三节 供应链体系的设计第四节 供应链设计的策略第五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与战略联盟关系第一节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中的业务外包第三节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与战略联盟第四节 供应商关系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第六章 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第一节 业务流程重组概述第二节 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的实现第三节 供应链一体化第四节 快速反应与有效顾客反应第七章 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第一节 传统的采购模式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第三节 准时采购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第八章 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第一节 现行生产计划与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第二节 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第三节 面向供应链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型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控制与协调第九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第一节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二节 基于供应链的运输管理第三节 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第四节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第十章 供应链中的信息管理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第三节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第十一章 供应链的组织与运营管理第一节 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分析第二节 基于供应链资源的企业观第三节 基于供应链的新型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机制第五节 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第十二章 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第一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第二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三节 供应链企业的激励机制第十三章 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第一节 电子化供应链第二节 全球化供应链第三节 绿色供应链第四节 柔性供应链第五节 虚拟化供应链第六节 闭环供应链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三、供应链运输决策时应考虑的问题  在供应链中进行运输决策时,必须考虑以下五个问题:  1.使运输战略与竞争战略保持一致  管理人员必须确保运输战略有利于竞争战略的实施。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人员应当设计各种运输激励机制。过去企业内的运输职能通常以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节约运输费用来衡量。这种对运输职能的片面理解,使运输决策虽能降低运输成本,但却降低了企业为客户服务的反应能力,甚至可能增加企业的总成本。如果单纯用卡车的装载量来评价配送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那么为了增加每次运输的运量,他就可能会延迟发货,从而降低企业的反应能力。在衡量运输职能时,企业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运输成本、受运输决策影响的库存成本,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  2.选择自营运输和外包运输  考虑使用自营运输、外包运输或二者兼而有之,应基于企业的运输管理能力和运输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当运量较小、运输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时,可以将运输外包给第三方承担,以节约成本。然而当运量大、客户响应程度重要时,运输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成功影响非常大,企业应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  3.运输网络的柔性  进行运输网络设计时应考虑需求的不确定性和运输的可利用性。忽视需求不确定性会导致大量采用廉价、非柔性的运输方式,然而当计划改变时,效果往往就很差。因此,进行运输网络设计时,管理者必须考虑到需求的不确定性和运输的可行性。在运输网络设计中采用一些柔性的运输方式,虽然成本会昂贵一些,但可以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水平的客户响应。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供应链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