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绘画赏析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显良  页数:314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进下,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20世纪90年代初,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理工科大学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存在的重理轻文、培养模式单一、专业面狭窄、人文教育薄弱等弊端,率先开办人文专题讲座与人文选修课程,开始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1995年,原国家教委以北大等52所高校作为试点院校,开始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在高校开展以文、史、哲、音乐、美术和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的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经过三年的试验,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正式纳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素质教育由此从“试验”阶段进入“全面铺开”阶段。为此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随着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确立,全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进行了很多创造性的探索。2006年教育部增设了6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内容概要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以年代为经、风格为纬,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绘画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旨在使青年学子了解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概况及成就,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进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素养。

作者简介

蔡显良,男,1969年生于江苏。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书法研究所副所长、美术学博士。曾获全国书学讨论会二等奖、首届南京艺术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广东省书协康有为奖。在各级专业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主要致力于中国书画史论的研究。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清末民初三足鼎立的中国画坛  第一节 海上画派    一、吴昌硕    二、王一亭    三、吴石仙    四、陆恢    五、林纾    六、吴观岱    七、赵云壑    八、倪田    九、顾麟士    十、程璋  第二节 岭南画派    一、高剑父    二、高奇峰    三、陈树人 第三节 京津画派    一、金城    二、陈师曾    三、姚华    四、萧俊贤    五、萧谦中    六、王云    七、汤涤第二章  民国中后期的绘画  第一节 黄宾虹、张大千和江南画家群    一、黄宾虹    二、张大千    三、“三吴一冯”与赵叔孺    四、中西融合的林风眠    五、江南其他画家    第二节 齐白石、溥儒和北京的画家群    一、齐白石    二、溥儒    三、陈半丁    四、于非嗣    五、胡佩衡    六、秦仲文    七、徐燕荪    八、徐悲鸿与蒋兆和  第三节 岭南派传人及岭南其他画家    一、岭南派传人    二、革新笔墨的何香凝、郑锦 ……第三章 新中国前期的绘画 第四章 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绘画参考文献图片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清末民初三足鼎立的中国画坛  20世纪初期,各种社会变革与内外纷争构成了这一时期美术史不能回避的社会背景。古老的中国正朝着一个现代形态的社会转换,内忧外患激起了有识之士的忧愤和抗争,在抵抗侵略的过程中,同时感到了向西方学习、革故鼎新的必要性。一批政治家首先向传统文化发起了挑战: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蔡元培于1912年提出将美育列入教育范畴,1917年发表《以美育代宗教》;康有为于1917年发出了“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哀叹;早期革命家陈独秀继1917年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之后,又于1919年与美学家吕潋公开地树起了“美术革命”的旗帜,矛头直指传统文人画,并直接引发了关于中国美术前途的论争。  美术思潮的震荡和嬗变,成为20世纪初期值得认真反思与研究的艺术现象,而关于中国画发展的论争更是剧变的美术思潮的重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革命”也就是中国匦革命;它既是在西方艺术成为现代中国艺术的主要参照系的情境之下发生的,又是中国画自身规律之下新因素的表现与晚清美术渐变的延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二十世纪中国绘画赏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黑白的,看不出一些绘画的美的一方面
  •   不知道是印刷的问题还是发给我的书是盗版的,感觉页边距都没有留够。很多画面都印出格。本来我从事的就是平面设计的行业,看到印刷质量如此差的书只能归结为发货的给我发了一本盗版书,还要收正版的价格!至于书的内容一般,里面的画基本是黑白,排版又很粗糙,真是看起没什么感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