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1辑)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少伟,胡锋 著  页数:173  

前言

  如果用两个字来描述近一年多来的国际粮价,那就是“折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际粮价在一年之中先是暴涨100%,然后又暴跌.50%,着实是坐了一次“过山车”。粮价短期内的大幅波动除了让冒险家、投机者大发其财外,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相反,大批生产者、经营者被粮价的惊涛骇浪高高抛起,又重重摔下,损失惨重。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对于中国而言,这种“折腾”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  第一,与美国相比,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比例还比较高,我们至今还有200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粮价的大幅波动尤其是大幅上涨必然会给相当一部分群体的生活造成困难。美国人在食品上的开支仅占很小的比例,粮价的大幅上涨对个人生活没有根本的影响。  第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奠定了粮食安全的制度基础,但是这种亿万农户的分散生产,应对风险的能力很差。如果任由粮价在短期内大幅波动,政府不加以强力干预,大批农户终归走向破产,这显然是政府不愿看到的。  第三,国内企业无论大小,普遍缺乏风险对抗能力,粮食价格短期内的巨幅波动将导致企业巨亏甚至破产。2004年因为大豆价格大幅波动,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大批倒闭;4年之后的2008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仍然缺乏应对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再次掀起破产狂潮。这种管理风险水平的“低能”并非粮食行业所独有,航空、钢铁、化工、金融、证券等行业的大型企业也是屡屡在期货套保上被曝出巨亏:东航豪赌燃油套期保值曝62亿元浮亏,中信泰富外汇期权交易亏损超过150亿港元。

内容概要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1辑)》主要有四篇:宏观篇、政策篇、市场篇、资料篇。主要研究了2009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粮价上涨与通胀之辨、热评政府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之举、新早稻上市七问、如何看待早稻收购价的高开等。该书的出版对于粮食问题的研究颇有前瞻性,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粮价“不折腾”靠什么宏观篇一、适度高粮价有利于中国走出通缩阴影二、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三、经济下滑、启动内需与粮食价格四、外资进军粮食产业可怕吗五、中国粮食价格指数波动比较研究六、国内外粮价接轨研究七、稳定粮价,路在何方八、储备粮轮换与粮价波动九、粮价上涨与通胀之辨政策篇一、公开粮食库存数据如何二、关注早稻期货上市三、松绑粮食出口,缓解供给压力四、打工难,种粮更难五、稳定粮价:如何做到不伤农六、增加供给真能抑制粮价上涨吗七、热评政府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之举八、反思粮价调控最佳时机,储备策略或可改进市场篇一、秋粮丰收之后的粮食市场二、新早稻上市七问三、小麦丰收之后的粮食市场四、跨省移库稻谷销售为什么这样火五、东北粳稻(米)“卖粮难”分析六、托市小麦的强劲需求还能持续多久七、早稻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的另类解读八、后托市收购时代,且看市场如何演绎九、新产中稻局部登场亮相,早稻上涨遇“玻璃天花顶”十、托市早稻销售强劲反弹,多方博弈决定后市走向十一、如何看待早稻收购价的高开十二、最低收购价早稻销售及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分析十三、青黄不接之际,卖方市场凸现资料篇图4-1 1983-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变化图4-2 1983-2008年全国稻谷产量变化图4-3 1983-2008年全国小麦产量变化图4-4 1983-2008年全国玉米产量变化图4-5 1983-2007年我国稻谷单产变化趋势图4-6 1990-2008年我国大米进出口量图4-7 1990-2008年我国小麦进出口量图4-8 1990-2008年我国玉米进出口量图4-9 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早稻采购历年成交价格图4-10 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早稻销售历年成交价格表4-11 996-2006年我国及全球稻谷库存一览表表4-2 玉米供需及价格情况表4-3 小麦供需情况及价格表4-4 稻谷供需情况及价格表4-5 谷物生产价格指数表4-6 美国农业部对中国小麦供需的估计(1997-2008)表4-7 美国农业部对中国粗粮供需的估计(1997-2008)表4-8 美国农业部对世界大米供需的估计(1979-2008)

章节摘录

  前面说了,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通缩的根本原因在于低工资,特别是产业工人的低工资。低工资成就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但这也是中国迟迟不能摆脱内需不足、经济长期面临通缩阴影的重要原因。  政府并不是没有认识到“低工资”的害处,《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地方政府所谓的“工资倍增计划”均是着眼于此,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更是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些人士认为该法直接干预劳动力合约,对整体就业和经济效率不利,危害甚大。  那么,政府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一方面这种选择不干预由市场自由竞争决定工资的基本制度,也即工资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决定;另一方面又可以实实在在地提高工人的工资。  有的,实际上政府近些年来也着手在做,那就是提高务农的收入、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为什么说提高务农的收入就可以提高社会整体工资水平?  中国30年来的经济大发展时期,也是一个城市化急剧发展的时期,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成为产业工人。这完全是一个自发的迁徙运动,没有人拿着皮鞭强迫这些昔日的农民去城市“韫工”,并最终定居下来,成为城市人口的一部分。为什么?道理很明白,城市务工的收入远胜务农的收入。长期以来,为支持工业的发展,透过各种制度和政策的安排,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价一直被人为压低,“农业补贴工业”的结果是不但工业获得了低廉的基础原材料,更重要的是工业获得了廉价的劳动力。前一点,许多人都看到了,而后一点却并不广为人知。实际上,大批的高素质的廉价的劳动力是中国经济起飞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是长期压制农产品价格的结果。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关心粮食和蔬菜。回答谁来养活中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