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强传奇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苏州大学  作者:张汉林  页数:188  字数:162000  

前言

徐城生    在盐城这块红色的热土,英烈方强_直为人们所景仰、传颂。这位革命先辈,来到盐阜抗日根据地战斗、生活仅仅一年时间,就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的革命精神和英勇形象,深深地铭记在老区人民的心中。    方强,原名袁文彬,是党的优秀革命战士和文化才子。早在大学读书时代,他就接受革命思想,组织、参加反帝爱国运动,成为学生领袖,并被上海党组织选派考入黄埔军校,从此投笔从戎。北伐战争时期,他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兼文工团团长,不久经邓颖超介绍,董必武、吴玉章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战初期,他作为第三战区左翼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部战地文化服务团团长、武汉卫戍区警备司令部政治工作大队副大队长,负责战地宣传服务工作。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后,他又与五处处长胡愈之及曹荻秋、王鲁彦、宋云彬等一起从事抗日文化宣传。他还先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延安中央马列学院编译部担任德文翻译,翻译出版了《战争》、《苏俄妇女与儿童》、《德国往哪里去》等书籍。他较长时期跟随周恩来、郭沫若转战南北,在他们的直接和间接领导下工作,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0年,他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到皖南新四军政治部工作,年底又受命来到苏北盐城担任新四军盐城县二区民运工作队队长、盐东行政公署主任、盐东县首任县长,翌年11月不幸被汉奸出卖壮烈牺牲。在他短短十几年血与火的生涯中,为党的革命文化事业和抗日根据地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作为地方党史、军史的重要人物,长期以来对方强烈士的研究宣传不少,但比较简要、零散。在大丰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张汉林同志,十年前来到以烈士命名的方强镇工作时,就萌生了编写一部翔实的方强传记的心愿。经过多年筹划和精心准备,他于去年开始动笔写作,至今完成了这部十多万字的烈士文学传记。作者深入生活、走进历史,采访了众多知情老人和烈士生前战友、子女亲属,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报刊和研究介绍烈士的文章、书籍,并到烈士的家乡上海青浦区练塘镇、当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及工作过的地方寻访旧迹、印记,搜集了有关烈士的各方面资料,包括与烈士交往的名人回忆录、自传、传记、书信、诗词及纪念文章,发掘了大量尘封多年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传记中许多新鲜史实都是首次公开披露。如北伐时期,方强到南昌迎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到武昌参加武汉三镇光复庆祝大会,抗战时期从贵阳秘密接送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到重庆等情况;还有从昆山撤退时他写给妻子的信及他不允许孩子买零食、从来不穿皮鞋等细节。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反映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运用文学手法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有血有肉,情景交融,较好地展现了历史原貌,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而又真实可信。特别是书中关于方强离家出发参加战地文化服务团,与妻子、孩子分别及烈士妻子到江边迎接烈士遗骸等场景的记述,情感真切,催人泪下。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方强传奇》一书,对方强革命烈士短暂而光辉、鲜为人知而充满传奇的一生,有了更深切、更全面的了解。这部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盐城党史、新四军军史人物研究的一项空白,成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发掘宣传的一个新成果,也为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一部好教材,无疑是件可喜可贺且很有意义的事。    2010年8月于盐城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张汉林深入生活、走进历史,采访了众多知情老人和烈士生前战友、子女亲属,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报刊和研究介绍烈士的文章、书籍,并到烈士的家乡上海青浦区练塘镇、当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及工作过的地方寻访旧迹、印记,搜集了有关烈士的各方面资料,包括与烈士交往的名人回忆录、自传、传记、书信、诗词及纪念文章,发掘了大量尘封多年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传记中许多新鲜史实都是首次公开披露。
如北伐时期,方强到南昌迎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到武昌参加武汉三镇光复庆祝大会,抗战时期从贵阳秘密接送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到重庆等情况;还有从昆山撤退时他写给妻子的信及他不允许孩子买零食、从来不穿皮鞋等细节。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反映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运用文学手法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有血有肉,情景交融,较好地展现了历史原貌,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而又真实可信。特别是本书中关于方强离家出发参加战地文化服务团,与妻子、孩子分别及烈士妻子到江边迎接烈士遗骸等场景的记述,情感真切,催人泪下。

书籍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故乡青浦 人杰地灵
第二章 寒窗苦读 直抵同济
第三章 五卅运动 初露锋芒
第四章 南下黄埔 投笔从戎
第五章 参加北伐 武汉人党
第六章 隐姓埋名 潜伏上海
第七章 抛妇别雏 走上前线
第八章 战地服务 加入三厅
第九章 跋涉湘桂 流动宣传
第十章 辗转重庆 奔赴延安
第十一章 转战盐阜 不幸被捕
第十二章 血洒异乡 浩气长存
附录一 袁文彬(方强)烈士大事年表
附录二 黄定慧同志1982年写给同济大学屠听泉、刘作民同志的信
附录三 程敦淑同志回忆袁文彬陪护周恩来父亲和邓颖超母亲由贵阳到重庆的历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故乡青浦  人杰地灵    袁文彬家与陈云家仅隔着一条碧水悠悠的市河。袁文彬住河南,陈云居河北。    袁文彬、陈云与高尔松、高尔柏兄弟就从市河坐小船走向了上海,走向了全国。    时间: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    地点:江苏省青浦县练塘镇东北高家埭村袁家一间低矮的土墙茅屋里。    人物:我们的主人公袁文彬(字志远)——袁家的长子、袁家第二个孩子呱呱坠地。    袁文彬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饱受内忧外患的时期。这给他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注定了他与时代、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命运。    袁文彬的家乡青浦县位于上海市西南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东临闵行,北接嘉定,南毗松江、金山,西与江苏昆山、吴江和浙江嘉善为邻。青浦在1958年11月以前,还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现已属上海市的一个区。    青浦古地名叫“云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新石器时代,上海最早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留下了崧泽古文化遗址,把上海古文明推到了6000年前。青浦于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县,至今已有四百八十余年历史。它还是清朝上海小刀会发源地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青浦县名气很大。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指挥东征太平军曾在青浦数次打败美国人华尔率领的以“常胜军”著称的洋枪队,在青浦近代史上写下了抗击外敌的辉煌一页,让“铁青浦”之名彪炳史册。    青浦名胜古迹众多,如规模宏大、风景优美的唐朝古刹青龙寺、以南宋宰相命名的颐浩禅寺、报国寺,依水而建的青浦“三塔”青龙塔、泖塔、万寿塔及曲水园、马家花园、大观园,都是古今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地。    青浦西部碧澄如镜的淀山湖连接烟波浩渺的太湖,直通波涛滚滚的黄浦江。丰饶的淀山湖水哺育了历史上有影响的元代书画家曹知白和管道舁(赵孟頫妻)、清代著名学者王昶、构想黄浦江大桥的近代小说家陆士谔、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护送斯诺去延安的“红色牧师”董健吾及中共领导人陈云、牺牲时年仅17岁的松江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吴志喜、青浦最早的共产党员高尔松(号继郇,笔名高希圣)和高尔柏(号咏薇,笔名郭真)兄弟及国民党元老吴开先。    从美丽的淀山湖畔还走出了一位她的优秀儿子——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毕业生,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兼文工团团长、第三战区左翼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部战地文化服务团团长、武汉卫戍区警备司令部政治工作大队副大队长和新四军苏北盐阜区盐东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的方强(袁文彬)烈士。    从青浦向西南行船18公里便到了江南著名鱼米之乡、袁文彬的衣胞之地——千年古镇练塘。坐落在市河两岸的清代老式的过街楼、河埠头、长廊、幽弄和深宅,显得古朴而宁静。从清清河塘里来往摇曳的小船上,不时风一样轻柔地飘出悠扬的吴歌越调。镇上的居民依水而住,街巷因河而成。“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成了练塘集镇独特的景观。清代高如圭在《章练小志》中记载:“练塘东西长九里,南北袤六里,湖滨接荡,四面皆水,为吴越分疆之要点,淞沪西北之屏藩。”唐朝诗人温飞卿在《芙蓉诗》里描写了练塘荷花荡: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练塘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原名章练塘。相传因五代闽国西北行营招讨使章仔钧与妻练夫人(杨隽)居住在这里而得名。又传说因东汉末年,东吴大将周瑜在此建舰操练水军之池塘而叫练塘。清朝诗人钱浩充在《夜泊练塘》诗中写到“寂静寒塘碧水铺,名传章练起东吴”即取此意。    泱泱淀山湖水、太湖水和汾湖水在练塘汇合后奔向滚滚东流的黄浦江。穿镇而过、宽阔清澈的黄浦江、太浦河流淌到这里也放慢了奔腾的脚步,波澜不惊。它们与镇内的泖河、鹤河、市河和红旗荡交织在一起,如大地母亲的乳汁共同滋润着江南练塘这片沃土。练塘和许多江南小镇一样盛产稻米,尤以青角薄稻闻名。茭白也是练塘的一大特产,有水的地方便有茭白。    练塘又是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齐全,宗教气息十分浓厚的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天光寺、天主教堂、隐真道院等寺院庵堂。镇上古桥众多,保存下来的桥中最古老的元代石桥“顺德桥”上一副楹联“九峰列翠重镇,桃源早发;鹤荡渔歌晚唱,三泖行帆”,形象地描绘了水乡古镇的湖光山色与繁华景象。其中“九峰列翠”、“鹤荡渔歌”与“三泖行帆”曾被列为远近闻名的“练塘八景”。    袁家祖籍具体在哪里,无法考证。袁文彬的父母这一代,都是练塘老实巴交的农民。家中只有几亩薄地,缴去地租,收入很少。加上连年灾荒和兵乱,家中常常揭不开锅,生活难以为继。所以,长子袁文彬的到来,并没有让愁眉苦脸的父母露出多少笑容。    现在已无法查考袁文彬父母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后来据袁文彬烈士的子女讲,祖父去世较早,他们小时候就没有见到过祖父的模样。祖母很健康,一直活到20世纪60年代初。    P6-9

编辑推荐

《方强传奇》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汉林所著,旨在纪念文化斗士方强(袁文彬)烈士诞辰110周年、在盐阜地区牺牲70周年。该书首次再现了方强烈士鲜为人知而又充满传奇的革命经历,描写了烈士的家庭背景、求学生涯、投笔从戎、战地宣传、地下工作、盐阜抗日、从容就义的真实、光辉、短暂的一生。书中还介绍了烈士牺牲后,郭沫若、李一氓、阳翰笙、潘汉年、柳亚子等名人在回忆录、传记和诗词里回忆烈士的情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方强传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