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及其流动性研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辉  页数:267  

内容概要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及其流动性研究》以控制权的研究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控制权的界定梳理、证券市场上控制权的形成以及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中上控制权的形成,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形成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制度性产物。然后,本书对控制权收益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根据2002—2006年的有关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进行了测算。

书籍目录

1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1.1.1 问题的提出1.1.2 本书的理论意义1.1.3 本书的现实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2.1 “控制权”的界定1.2.2 控制权的配置1.2.3 控制权的收益1.2.4 股权分置下的控制权1.3 本书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与结构内容1.3.1 内在逻辑一致性1.3.2 研究体系与内容1.4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创新1.4.1 研究方法1.4.2 创新点2 控制权的界定与演变2.1 控制权的界定2.2 西方国家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演变2.2.1 两权分离命题2.2.2 股权分散的原因与控制权的形成2.3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演变2.3.1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形成的制度成因2.3.2 控制权:企业经营者与政府的博弈2.3.3 股权集中与“内部人控制”悖论2.4 中西方控制权形成比较2.5 本章小结3 所有权与控制权3.1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演变3.1.1 西方学者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研究3.1.2 机构投资者正在成为大股东3.1.3 中国学者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研究状况8l3.2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3.2.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3.2.2 中国上市公司总体股本结构的年度变动情况3.3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3.3.1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非对称性3.3.2 非对称性模式的分布3.3.2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工具3.4 本章小结4 公司的控制权收益4.1 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理论分析4.1.1 控制权私人收益4.1.2 控制权侵占收益模型分析4.2 国外市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实证4.2.1 控制权收益的实证模式4.2.2 有关控制权私人收益实证的研究结果4.3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实证分析4.3.1 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有关研究4.3.2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计量4.4 控制权溢价与投资者法律保护4.5 本章小结5 控制权的配置:谁拥有更有效率5.1 公司控制权配置的模式5.2 公司控制权配置特征5.2.1 大股东拥有控制权5.2.2 董事会拥有控制权5.2.3 经理层拥有控制权5.2.4 控制权配置的综合模型5.3 资本结构下的控制权配置5.3.1 不完备金融契约条件下的控制权5.3.2 控制权的相机转移5.3.3 考虑了“可保证收入”的控制权分配5.4 拥有控制权的股东行为分析5.5 控制权配置的市场约束5.5.1 产品市场5.5.2 经理人市场5.5.3 控制权市场5.6 本章小结6 股权分置下的中国卜市公司控制权6.1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流通性的历史演变6.1.1 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演进6.1.2 中国股市解决流动性的几次探索6.2 股权分置下控股股东利益行为的经济学解释6.2.1 政府—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6.2.2 控股股东—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关系6.3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人”行为的经济学解释6.3.1 股权融资偏好6.3.2 关联交易6.3.3 股利政策6.4 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与控制权的流动6.4.1 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选择6.4.2 流动性与控制权的两难选择6.4.3 高流动性资本市场的形成6.4.4 证券监管:约束控制权和增进流动性6.4.5 股权分置下的流动性6.5 本章小结7 基于流动性与控制权溢价的非流通股定价7.1 资产的流动性偏好7.2 基于流动性的非流通股定价模型7.3 股权分置:基于流动性的经济学分析7.4 解决股权分置的实践:对价与权证7.4.1 对价7.4.2 权证7.5 股权分置改革是巩固了控制权还是弱化了控制权7.6 本章小结8 总结8.1 主要观点和结论8.2 本书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及其流动性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