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社会建设中的科技法律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光禄,朱忠志 主编  页数:421  字数:542000  

内容概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政府确立的国家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强调在这一进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党的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召开,10月21日闭幕)重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选择,再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确立,足见科技在当今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科技创新制度  《科学技术进步法》修改解读  品牌战略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知识产权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专利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视角 信息产业限制竞争的主要表现和反垄断规制 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创新型人才的信息素质教育 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论和谐社会中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科技创新生态化法律制度研究 浅谈科学技术进步法的修改 浅析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修改 浅谈《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编 科技成果制度 企业著作权策略 运动员肖像权法律保护的探究——兼评刘翔肖像侵权纠纷案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型社会保驾护航——青岛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介绍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 试析知识产权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论我国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 网络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 欧盟外观设计法律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的冲突及其解决 知识产权争议问题论要 论著作权法律制度与观念的互动关系——以近代著作权法为视角 论网络中介服务商的版权侵权责任 迸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谈新《科学技术进步法》的修订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与奥运隐性营销同题的探讨 简论我国电子商务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 论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平衡 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试析网页的著作权保护 科技法与我国民族商标品牌的法律保护 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淡化研究第三编 科技经济法与科技行政法研究 生态文明与环渤海地区循环型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的研究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不足 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浅论 和谐社会下对循环经济的法律思考 网络化:消解高校学报发展限制因素的必然路径 中国政府CIO制度建设必要性探析 民法在科技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价值与制度的双重考察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环境及完善 论我国优势企业的科技垄断及法律应对 论科技法内涵、外延与功能……第四编 科技环境法研究第五编 科技刑法与科技程序法第六编 科技法其他热点问题附件一:山东省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综述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2号)

章节摘录

《科学技术进步法》修改解读一、《科学技术进步法》修改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又是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我国科技工作历来有着讲政策的传统,但如何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精神,运用法律手段解放和开拓第一生产力,这个问题提上了我国科技工作和法治建设的议事日程。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揭开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伴随科技进步的主旋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推进了科技系统的机制转变、结构调整和流程再造,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型体制正在形成。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我国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科技立法要抓龙头法,抓主要矛盾,解放科技第一生产力。这是当时参加这项工作同志的共同心声。”《科学技术进步法》于1993年7月应运而生。“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推动我国科技事业步入法治轨道,起步是顺利的,开局是良好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的施行,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科技进步工作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尤其是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些,对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国家科技基本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要求不适应的突出问题主要是①:企业科技投入积极性不高,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财政性科技投入需要进一步增加,科技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科技投入特别是财政性科技投入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待进一步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够,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编辑推荐

《创新型社会建设中的科技法律制度研究》:齐鲁法学文库2008.4。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创新型社会建设中的科技法律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