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基督教竹树堂会建堂立会150周年纪念册

出版时间:2000  出版社:厦门竹树堂  作者:厦门竹树堂长执会编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厦门市基督教竹树堂会建堂立会150周年纪念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1847年8月19日,美国归正会打马字牧师乘帆船卡罗莱号由香港抵达厦门。开始其在厦门长达四十多年的宣教生涯。   
       打马字来厦后,在筼筜港岸边的一片因竹林茂盛而被称为“竹树脚”的地方(今开禾路口)租赁民房为布道所,他在每主日上、下午举行礼拜。1850年7月,布道所进行翻建,在民房上加盖一层。同年12月23日,竹树堂正式举行礼拜,主日上、下午聚会。当年受洗有五人(含新街堂会)。次年2月26日教会创办小学。1855年信徒发展到百余人。1856年5月13日举行首次长执会议,长执会制定规章八条,并公示三星期,得到所有信徒认可。由于信徒增加,教会遂于1859年10月30日,花费1300元大洋在竹树脚民房附近建筑一座正式教堂,并举行献堂典礼,教堂以所在地命名称“竹树脚礼拜堂”,现简称为“竹树堂”。次年6月26日, 漳、泉长老会在竹树堂会召开成立大会。   
       打马字牧师在竹树堂传道近二十年。他牧会非常成功,关心信徒生活,经常给予帮助,因而得到信徒的敬佩。打马字的家人亦热心福音事工,参与厦门的宣教、文教工作。1870年,打马字夫人马利亚在竹树堂开办女学,招收妇女入学。后学校迁往鼓浪屿,成为著名的毓德女中。其二女儿马利亚发起厦门戒缠足会,为厦门废止缠足陋习做出了贡献。   
       打马字重视华人教会自治,积极推动自治运动。1855年4月8日,竹树堂与新街堂共同选举四位长老、三位执事。1860年6月26日竹树堂长执会成立,1862年,叶汉章长老被按立为竹树堂首任华人牧师,成为中华教会自养自聘牧师之始创。   
       竹树堂首任华人牧师叶汉章是厦门人,于1832年3月29日生于厦门一木材商家庭。他早年听过打马字讲道,被圣灵感动,决心归主,但遭到父亲反对。后来,叶家的财产在小刀会动乱中尽失。走投无路的叶家人被打马字收留,他们从打马字的行为中见证了基督的大爱,深受感动,遂全家归主。此后,叶汉章立志终生献给主,他进入神学院学习,同时在教会侍奉,由于他基要真理扎实,又熟悉厦门风土民情,因此成为首位华人牧师的不二人选。在竹树堂侍奉18年后,叶牧师又到小溪、台湾等地宣教,为福音在闽台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1883年,叶汉章牧师前往小溪,郑鹏程先生任竹树堂会第二任牧师。次年,竹树堂兴办保赤医院(后为救世医院厦门分院)。1909年6月2日郑鹏程牧师归天家。由林温人先生任竹树堂会第三任牧师。1915年,堂会建立幼稚园和蒙学堂。1930年,吴景星先生任竹树堂会第四任牧师。1934年,由蔡志澄先生任竹树堂会第五任牧师。他开办民众夜校和勉励会,培养青年信徒读圣经,吟圣诗,学习文化。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鹭岛被日军占领。不少信徒逃往鼓浪屿或外地避难,使参加礼拜人数减少。杨怀德先生任竹树堂会第六任牧师。1940年,陈清洁先生接任杨成为竹树堂第七任牧师。1943年,林仪先生任竹树堂会第八任牧师。1945年9月日本投降,厦门光复。大部分信徒回到厦门,教会礼拜人数大增。教会聘请沈省愚先生担任第九任牧师,其妻邵友文女士负责青年及慕道者众的牧养工作。次年,沈省愚牧师离任,前往龙岩。郑锡爵先生任竹树堂会第十任牧师。是时教会信徒达600人。   
       49年后,竹树堂加入“三自”。1951年竹树堂牧师参加厦门市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筹委会,并担任“三自”第一届代表会主要成员。1958年该堂附设的医院和学校由政府接办。同年,三自实施“联合礼拜”,将一些小教堂并入大教堂。厦门开元区关隘内堂会、溪岸堂会、深田内堂会合并入竹树堂会。此时竹树堂的牧师为严天佑。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竹树堂和其他教堂一样难逃厄运,被迫关闭。   
       1979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一些被关闭的教堂重新开放。1981年12月20日,竹树堂恢复聚会。据竹树堂史料称“是日信徒数百人,悲喜交集,感恩流泪。”在神的保守下,1983年,教会各项工作逐步恢复,教会动工翻修教堂,找回被拆走的大钟,有无名氏奉献偿还维修欠款,福音兴旺,归主人数增加至400多人,圣歌团人数增加至60人,信徒达1000多人。并设立勉励会、祈祷会、圣歌团练唱。厦门市基督教两会任命严天佑牧师为竹树堂会正。   
       1859年以来,竹树堂先后存在三座礼拜堂。第一座兴建于1859年。1903年,因教堂附近民房失火殃及教堂,教堂在火灾中被烧毁。次年12月,由美国友人与信徒奉献,重新建堂,建筑费用7000元大洋,建起第二座教堂。现有建筑为第三座教堂,她于1935年重修,所属面积为 2751 平方米,教堂面积为 391.5 平方米。由毕业于美国工程学院的本堂长执子弟设计,同时由国外买来钟楼大钟。据专家介绍,竹树堂建筑风格接近于哥特式。教堂结构处理上则是对西方的先进结构材料加以折衷,融化在闽南建筑风格中:其屋顶结构未采用西方传统教堂的尖拱式扶壁技术,而采用木构三角镝。   
       蒙主的引导与祝福,现在竹树堂各项事工日渐完善,教会日渐兴旺。现堂会有教牧四名,长老执事二十四人,在册信徒四千多人,并设有内部刊物《葡萄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