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民國(上冊)戎馬生涯

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白先勇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此书材质装帧极好,很有质感,对于不甚了解历史的我来说也不经捧卷翻读。
      书中文字不多,多为白先勇以前的文章,还有当时报刊的视屏,以及往来书信。
      书中的白崇禧以及当时历史本也不甚了解,但读尽全书也能看出其中白先勇对其父亲的推崇,书中所言也不能称客观公正。外行人只看白崇禧在各个时期的戎马生涯,感动的却是书中末章中记叙家族的历史,战争中的家庭沉沉浮浮,只有少数能像其经历风浪还未能基本完整。
      
      其中照片却是多且珍贵。
      
  •     ﹣這一套書嘛,第一個特別的,就是封面的質感很奇特,不是一般的紙,而竟然有點像塑料的感覺。估計是書商特意設計的吧。
      
      ﹣坦白說,讀書時有點失望的。原來書中文字相對少,很多是圖片。當然,那些圖片都是十分珍貴的,它們記錄了中國現代化裹那重要的幾十年。不過從期待上講,確實沒想到文字只有那麼幾篇,有些還是重載的。
      
      ﹣自已對民國認識十分有限,而這本書某程度上是給我補充了點墨水吧。現在看大陸的媒體吧,共產黨的豐功偉積唱到天那麼大,國民黨的工作只字不提。我就不相信抗日沒有了國民黨的軍隊,共產黨那些游擊隊就能做點甚麼。
      
      ﹣書中記錄崑崙關戰役,讓人挺能投入的。
      
      ﹣讀著國民黨錯失機會將林彪部隊於東北一網打盡,讀史者豈能不扼腕嘆息!歴史的轉折看似峰迴路轉,入到尋常百姓家卻是扎扎實實的苦難!
      
      ﹣白先勇在書中對父親推崇備至,認真讀史者,或許應該比較一下其它的史料,看看白崇禧將軍別的評價。
      
      ﹣《印刻文學生活誌》2012年5月號,轉載了書中幾篇文章,還有齊邦媛與白先勇的對談,如果想省掉兩百蚊的話,買那本雜誌也可對書的內容有個大概的認識。
      
      ﹣最後,我在香港買的是時報出版社授權天地圖書在港澳的出版,不知道與台灣版本有否分別。在廣州見到廣西師範又出了一套內地版的。兩岸四地三個版本,是否也可從國民黨錯失東北一役開始算起?
  •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可是内容让人不敢恭维,可能是因为作者是白崇熹将军的儿子,很难做到客观,里面对于历史的叙述像流水帐,没有谈到更多的历史细节。我买这套书本来是想对白崇熹将军能有个更全面的了解的,看了内容感觉有点失望。
  •     by戴学林
      
       1. 两个历史关键点,莫将成败论英雄
      
       2008年,白先勇发表《战后国共东北之争》,讲述关乎全盘内战的东北四平街会战。当时双方精英尽出,白崇禧东北督战,领国民党军攻进长春,林彪军队大败,往北急速撤退。因蒋介石受到马歇尔调停内战的压力,以及对共产党军队情况的误判,没有采信白崇禧的建议,片面下停战令。林彪部队因此败部复活,整军反攻,最后横扫整个东北。对此,白崇禧一直耿耿于怀、痛心疾首。
       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由海南岛海口飞台湾。那正是大陆易手、天崩地裂的一刻,疑危震撼,谣诼四起,许多人劝阻白崇禧入台,认为台湾政治环境对他不利,恐有危险。当时白崇禧可以选择滞留香港、远走美国甚至中东回教国家,但他毅然到台湾。他说,这是——向历史交待。
       在作家章诒和看来,白崇禧不可能到别的地方,“因为忠于最初的选择,才能说是完成了最后的命运。何况他深信自己戎马一生,功在党国,地位不可撼动。尽管心底清楚到了台湾,会受到蒋介石什么样‘待遇’,他还是只身去了”。“孤臣秉孤忠五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义七鲲拓土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白崇禧于1947年在台南手书郑成功的楹联,它很能表达一员武将的心志。
      
       2.见证民国兴衰,是民国史的一部分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广西桂林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属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陆军一级上将,现代杰出军事战略家,有“小诸葛”之称,与李宗仁并称“李、白”,蒋介石屡次重用又“敬而不亲”,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国共名家看重,甚至日本人也称之为“战神”。曾获中外勋章二十余枚,除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最高勋章外,抗战胜利,于1945年受美国罗斯福总统颁发美国嘉猷勋章、美国陆军当局颁发美国自由勋章、英国政府巴士武士勋章、法国政府荣誉勋章。
       1911辛亥年,白崇禧参加武昌起义,见证了中华民国的诞生,由此,对民国始终持有一份牢不可破的“革命感情”。
       1917年,白崇禧结识李宗仁、黄绍竑,共同从事统一广西的大业,时称“广西三杰”。
       北伐时期,重要战役,白崇禧几乎无役不与,尤其是1927年关乎北伐成败的龙潭战役。1928年6月11日,白崇禧领军长驱直入北京,受到北京各界欢迎,成为历史上由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37年七七全面抗战,七年间,在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人全力以赴的推动下,广西从一个组织散漫、民智蔽塞的边陲地区,一跃而成全国模范省。自由派知识分子领袖如胡适等人,更把广西视为中国未来的希望。
       1938年,白崇禧率先提出抗日持久战,我们熟知毛泽东持久战理论,而在武汉军事会议中,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此方针被军事委员会最高领袖蒋介石所采纳,遂成为抗日最高战略指导方针,对抗战全盘影响至巨。
       抗日期间,白崇禧奔驰沙场,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之役”、“长沙第一、二、三次会战”等等。其中,尤其以1938年“台儿庄大捷”至为关键。
      回顾父亲一生的经历,白先勇说:“作为历史人物,我在他身上看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作为父亲,他又有另外一面。这两面有时候会有冲突,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人。”
      
       3.澄清历史误区和盲点,披露鲜为人知的历史
      
       此次出版的《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诸多历史关键时刻的见证,“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我说,哎呀,这都是历史的现场啊。有时候一张照片敌得过很多很多文字,照片在那里,当年的情景马上就浮现出来了。” 为了把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说清楚,他花费了大量时间查阅史料,很多图注只有短短几句,却花了几天时间才写成。
       图传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涵盖北伐、抗战、抗战胜利与国共内战,大约自1927年至1949年,记录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下卷《台湾岁月》,包括白崇禧在台湾十七年的生活点滴,外加1947年二二八事件白崇禧赴台宣抚专辑,“家族亲情”专辑收集白崇禧与家人的生活照。
       全书还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比如渡江战前他促请蒋介石下野的《亥敬》与《亥全》电报、1956年5月2日写给蒋介石的密函,等等。同时,逐一澄清了诸多历史误区和盲点,比如:蒋介石与白崇禧、陈诚,为何对白“敬而不亲”,对陈“亲而不敬”?李宗仁与白崇禧,“李、白”大事上为何也有分歧?昔日老部下撰写《白崇禧传》,为何竟说白崇禧拥兵自重“冷眼旁观”?白崇禧的死因,两岸谣传纷纷,真相到底如何?
      
      
  •   桂系在当时也可算是中流砥柱了 小诸葛确有其深谋之处
  •   那段历史对我而言就是空白哈哈哈哈哈哈哈
  •   看来又可以推荐几本书给你看看了 哈哈
  •   之所以是空白就是没有兴趣
  •   喜欢白先勇先生的文字,为了他的文字买这本书还是可以的。呵呵。
  •   惜一代英豪,中国走得弯路实在太多太多
  •   都是风流人物!
  •   我们回民人,认死理,太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