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猴子

出版时间:2004  出版社:皇冠叢書  作者:傑佛瑞。迪佛  译者:何致和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石猴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耶~终于林肯系列还差一本燃烧的电缆就看完了~可快看完了吧这个系列没救了!
      
      石猴子的水平很差,但是比破窗还是好上那么一点。
      
      每一本迪弗的书都会瞄准一个小众群体,讲解他们的文化。比如魔术师、哈莱姆区,这次变成了美国华人、唐人街。
      
      不得不表扬迪弗的是,他的功课做得很足,连中医的“脾湿”都能引用一把,还还不纯洁地让坏人欺负萨克斯不懂英文,称呼她为yindao……你们要知道我看到这个词和萨克斯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称呼的时候我心里那个纠结啊……一口老血喷在手机上!
      
      瑕疵一是出在翻译上。这个别人也提过,Monkey King翻译成“猴王”其实是“孙悟空”,再不济也得翻译成“美猴王”啊,难道是“猴子王”咩?还有Turkey,是突厥人,是住在新疆的突厥族,不是土耳其人……中国的少数民族没有土耳其人谢谢。虽然Yusof这种名字是典型的穆斯林男名您也不能就往土耳其上靠啊?中国的穆斯林多了去了呢。我觉得书中提到的人也许是回回族,(参见互动百科。)但是他们又不懂汉语所以……摊手,无法确定。总之不是土耳其人。
      
      这书糟的地方在于:
      1. 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描写透着一股隔夜茶味儿,总觉得有点扭曲。
       作者花费了不少笔墨描写张家三代人的代沟,以及中国式的亲情。比如张敬梓从不理解威廉到父子并肩作战,比如张父的自我牺牲,还有家族内部要听从长辈的伦理规范,还有张氏夫妻之间没有爱情却又亲情的婚姻。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像好几十年前的梗……好吧,大概推算一下,蛇头是中年男子,算他年龄是40多岁,文革的时候他13岁,那么他的出生年代在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40多岁的样子要到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问题是我怎么不知道我小时候那家的大人要凡事都去听老人的话?儒家伦理什么的好像没那么多人当回事儿啊?还是说地方不同风俗有别?总觉得他写的中国人像是六七十年代直接穿越来的。
      
      2. 诡计设置太白,说没逆转他还真逆转了,但是这逆转只要读过十本八本侦探小说的朋友都一下子能猜到。不就是无头尸诡计的一个变种么。
      
      3. 警察方的人物塑造太弱,完全就是因循前作的设定,丝毫没有往深处挖掘。而且《人骨拼图》《蓝色骇客》的把戏又拿出来玩了一次这回可不新鲜了啊我说!先指定我方一个人使劲给他扣屎盆子迷惑罪犯!然后把屎盆子揭掉!不好玩了已经!我早就看穿了哼!
       再说人物设置。基本上除了跑龙套的没增加新人物。仍旧是莱姆、阿米莉亚、塞利托、梅尔、托马斯、普拉斯基、德尔瑞。没有挖掘人物过去,也没有在谁身上放置戏剧冲突(逆天的阿米莉亚除外)。好平板的感觉有木有!你当他们是IPAD啊!我觉得塞利托的意大利移民后裔背景可以加以放大的,来衬托中国移民的地下社会现象,比如谢谢塞利托家人和意大利移民的相处、和美国人的相处,是否有什么冲突,如何解决等等,都和主题很搭,他偏偏就没写。写普拉斯基、阿米莉亚也行啊,一个俄罗斯移民,一个德国移民,不是有很多料可以挖的吗。
      
      好吧综合来讲,本作悲剧了。不想拉低对迪弗印象分的童鞋还是别看了。
  •     早就听说这本书中有大量关于中国的描写,但是没想到的是,作为一名美国作家,迪弗对于中国的认识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之外!
      
      记得早年间埃勒里·奎因在《中国橘子之谜》中曾描述过他心目中的中国——听说他们(中国人)遇见朋友不是和对方握手,而是自己握着自己的手(拱手抱拳),你知道,在这背后存在的根本的理念是,你和自己握手可以避免让朋友受苦——这样,你就很难把疾病传染给朋友;当他们想要凉快些,就喝热的饮料;一个中国人会用热毛巾来使自己冷却;一个中国人不管是在一年中什么时候出生,都只在新年才庆祝自己的生日……这些描述现在看起来相当可笑,不过正是代表了那时候的美国人心中对中国人的看法。但是在本书中,迪弗对于中国的了解,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很多年轻人!
      
      在书中,迪弗将关公、孔子、老子、观音、围棋、茅台、风水、中医、文革、政治、抗日战争、红卫兵、小妖洞(原文为Yindao)、擎天柱、道德经、少数民族、周润发、西游记以及破釜沉舟、举一反三等成语描写运用的如此得当,不免让人感慨迪弗对中国文化了解之深。回望当年奎因的描述,不得不感慨中国文化已经渗透到了西方国家之中。以至于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最为关心的反倒不是故事的进行,而是迪弗对于中国的看法。
      
      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本书的内容。本书讲述了一名绰号为“幽灵”的人口走私犯在海上被警方拦截后,将船炸毁希望杀人灭口。然而那些偷渡的人中,却有十四个人逃了出来。于是,“幽灵”便对这群“漏网之鱼”展开了追杀。而同时间,林肯·莱姆也在他那犹如“公共车站”的卧室中,对“幽灵”展开了追踪!
      
      本书中迪弗采用了多线头发展描述方式,分别从林肯、萨克斯、偷渡者、幽灵、中国警察桑尼这几个人的活动进行叙述。其中来自中国的警察桑尼与林肯·莱姆之间的对手戏我认为是最精彩的。虽然两人间的戏份很少,但是两人从互不服气到心心相惜的变化很有感染力。而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在桑尼与林肯-萨克斯不同的侦查方式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本书继承了迪弗一贯的最终逆转风格。不过本书的最终逆转涉及到了两国的政治经济因素。这对我这种对政治完全不感冒的人来说,稍显得无聊了一些。倒是故事中后期的一些逆转更加吸引人!
  •     看了一小半时才意识到林肯莱姆就是以前看过的电影《人骨拼图》里那个轮椅侦探。这本书也可以直接拿去好莱坞拍警匪片。
      
      像好莱坞电影一样,书里不免故弄玄虚一番。凡作者刻意让你怀疑之处,你一概朝相反方向想就对了。比如桑尼出场的时候作者想让你以为他是幽灵的帮手;移民局的科也有幽灵内线的嫌疑。书的结尾也太过好莱坞了,刻意要完成一个大逆转。你说要为了多大的利益,美国国务院官员要为了调走一个FBI而去犯法制造一个假爆炸?虽然可以用“破釜沉舟”的性格来解释,幽灵也没必要急吼吼地杀人——这些人既然要偷渡来美国,当然不会马上对幽灵的雇主产生威胁。
      
      不这总的来说,这本书写得还是不错,我是熬夜看完的。而且作者显然收集了很多有关中国的资料,虽然有点堆砌材料的意思,但用得还算不错。偷渡者是福州人,还提到了汽车北站,哈哈。谁能告诉我“六果园”在哪里?
      
      
  •     在我们中国读者看来,绝大多数以中国元素作为主题的西方小说中,对于中国的描述都是不正确的,然后中国读者就会去审查作者的家庭成份和三代以上的家族史,如果祖上的确对中国有点不恭敬则会被称为“傲慢与偏见”,即使是老牌的良民,也未免有“不全面”的嫌疑。
      
      杰弗里·迪弗的《石猴子》是一本关于著名的瘫痪在床的前纽约刑事侦破科高级警员林肯涉及一桩中国偷渡案的罪案小说,进入21世纪之后,古典推理小说中时常会出现的“安乐椅神探”再次降临人间之后,却发现传统的搜集证据然后进行逻辑推理的教科书程序也不得不借助大量的高科技手段,全球定位系统和罪犯数据库的确为提高破案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同时也似乎使得纯推理完全成为了文学名词和历史名词。
      
      这本小说中“中国元素”自然成为了最主要的线索,当然自然这个元素在中国人看来,同样也是有些“偏见”的,在偷渡客中不乏大学教授、医生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而他们纷纷逃离中国的理由居然是“中国进行着的独裁统治”,《石猴子》的创作时间是在2004年前后,那么书中的时候最早也不会超过20世纪90年代,每个中国人,无论是不是持有偏见,应该都会承认这个时期的中国绝对不是什么“独裁时代”了,而在书中,无论是偷渡客的陈述还是人贩子“幽灵”的自述,都只会旁证出杰弗里·迪弗先生错误的中国印象--他一定认为中国还在文化大革命之中,中国还在处于类似苏俄斯大林“肃反”的红色恐怖之中。
      
      但是在另一方面,杰弗里·迪弗塑造的中国人民的形象却又是非常的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同时也看得出迪弗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和中医也是非常倾心的,而另一个中国对全世界的贡献--围棋艺术甚至成为了连接整个故事的主线。
      
      于是乎,《石猴子》中显现出在的,除了一个虚构的故事意外,还多了一个现实的主题:一个坏的体制和政府,以及好的人民群众,这似乎是当今西方知识界对于中国的基本印象。
  •     推理小说(不包括漫画)的人设一般都很模式化,聪明侦探笨警察,平凡助手美娇娘,也正因如此,有出彩的,就会格外打眼瞩目,我看过的推理作品,从“侦探团队”的角度,人设最好的有两部。日本的就是鼎鼎大名京极堂系列,欧美的便要算是迪弗的林肯莱姆系列了。
      
      人设讨喜,意味着进入故事的障碍被尽量减少,与京极堂系列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不同,莱姆系列讲究的是高度精密的团队协作,个人英雄主义永远在细微环节才闪光,毕竟男一号是个纯粹的神经中枢,其他事情都得交别人代劳。而且比起京极堂系列,莱姆系列最大的优势,居然是日本漫画的传统模式——我是有主线剧情的!林肯和阿米莉亚的感情发展,是每一本莱姆系列的看点,也许前后篇连接的线索,这也使得这部美剧味道十足的作品也包含很多商业套路:比如阿米莉亚每部必定濒临死亡一次,比如凶手必然在身边,比如林肯的康复计划必然推迟,说实话,要不是故事有水准,简直有点成人版的柯南了。
      
      按照时间顺序,比起《人骨拼图》的惊艳,《棺材舞者》的硬朗,《空椅子》的浑然一体,这部《石猴子》似乎各方面都要差了一点,不过既然写的是中国题材,理应得到国内读者更多关注,外国作家写中国人永远夸张,只是夸张的方向有不同,这一点,“石猴子”这个书名倒是形容的贴切,要不然就是坚忍如石,要不然就是诡智如猴,更多时候是两者皆有。迪弗肯定查了不少资料,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去勾勒中国人的形象,他写的中国人太具反思性,太信仰明确,太浪漫主义,当然,我们也不好苛求,不过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小说的现实感觉大大降低,读起来就缺乏莱姆系列以往的那种冰冷现实感,变成一幕奇幻风格的搏杀剧了。加上本作也是林肯和阿米莉亚互动最缺乏的一部,纯粹故事带来的快乐,就抵不上前几部了。
      
      还好,迪弗写的几个中国人虽然SF,但是还比较有趣可爱,当作架空人物看看也不错,别牵扯到民族自豪感上就好了——需要在这方面找民族自豪感的,我推荐你去看克里斯蒂的《四魔头》。虽然迪弗功课做足,还是难免有硬伤——而且从关安的经历来看,迪弗是了解文革发生的时代的,那40多岁的张敬梓又怎么可能工作受文革影响呢……此外,林肯“亲手”写纸条给桑尼的场面,恐怕会成为莱姆系列的一个经典镜头。
      
      
  •     《石猴子》与《人骨拼图》一样,也是莱姆与艾米莉雅搭档的系列,可惜后者远好于前者。幸而我是个健忘而懒惰的人,《石猴子》刚出版的时候就买了,一直没看,直到对迪弗的兴趣暂时上扬起来的时候才挖出来。
      
      每一个推理小说家都有自己的系统,迪弗在莱姆系列中推行的强悍而有力的法医物证式推理。大体结构来说,他也遵循美国当代推理小说的套路:一个受到限制的破案人(迈克尔康纳利喜欢让主角失去警察证件和枪支,卜洛克喜欢传统的边缘式私家侦探,迪弗的莱姆更可怜,头部能动之外下面严重瘫痪,并且一直在寻求有效的自杀方式),一位有重要推动力的美女(艾米莉雅是红发女郎,《人骨拼图》中对她的描写我也只能拍着桌子说,就是Angelica Julie啊没说的!),一桩有紧迫时间限制的案件,当然还少不了一个近在咫尺的幕后大BOSS。行文节奏十分紧凑,免不了大量“叠床架屋”式的高科技法医设备,这也难免造成人物的性格不够饱满、或者说只在某一个部分构成单一的因果关系,因此在系列作品中,又难免用十分牵强的唯一理由去解释人物所作所为的背后原因。
      
      这也就是为何我干掉《石猴子》快了好几个小时的原因。相同的破案套路,单线式的人物性格——多转几个弯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而且《人骨拼图》中,艾米莉雅对于莱姆起初的抵触、她本身“走格子”经验的缺乏、对于死亡的天然恐惧、她过去男友尼克和父亲之死对她心理造成的影响,都与案件的进程有着微妙的联系,而莱姆对于死亡的渴望、艾米莉雅出现对他生活产生的改变也与之呼应,更不提那位罪犯挑衅式的杀人方式和线索——他对莱姆破案方法的熟捻于胸,他亲眼目睹妻女被无辜灭口、因此具备必须与莱姆面对面较量的理由。
      
      而莱姆的特长,对于纽约市几乎每一寸土地和石头乃至空气的研究,在这个案件的分析中几乎是攻破线索的唯一出口。到《石猴子》,突然间他这种神话般的技艺成了只有辅助作用的线索,那些集中在他房间里的尖子警察们似乎没有必须尊他为绝对首领的理由——他也没有官复原职,还是平民啊。
      
      《石猴子》还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迪弗对于中国的了解太过粗糙。当然,这是比较苛刻的说法,显然他是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的,但试图在这样一个案件中插入“道、儒、风水、民族差异、文革、改革开放、政府腐败”等等内容,不是太多了点吗?而他所塑造的中国人,每一个都好像普通话说不标准的华裔在冒充郊区本地居民,万分别扭。他对中国的了解,看起来还只是停留在游览过城隍庙并且在做旧的上海老街上买了点不靠谱的上海史研究专家写的几个窨井盖头历史的层面,对于中国人思维逻辑的把握,他是一点都不在行。所以到后半本我都有种错觉,以为自己拿错了书,又在看《盗墓笔记》了。
      
      不过不能下太多定论,再看《棺材舞者》再说……
  •      本书是林肯.莱姆系列的第四作,也是该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林肯.莱姆对抗新对手,绰号“幽灵”的蛇头开始。走投无路的蛇头引爆了载有二十多名偷渡客的货轮,然后开始追杀那些逃脱性命的偷渡客。接下来便是一些列的悬念及伏笔:谁是幽灵的助手?谁又是为他服务潜藏在政府部门的内应?幽灵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谁?到底有没有接应的货车?在此过程中中国偷渡客桑尼出现了,后被证实为一名追踪幽灵的中国警察。迪弗在此故布疑阵,将其丢弃的冲锋枪叙述与幽灵助手持有的为同一型号,不过看过一些迪弗其他书的读者可以很快识破这一叙述性诡计。说起来这个角色可以说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作者对其设定可谓颇费心思。相比之下本作中供莱姆发挥的余地并不多,未免有些许遗憾。
       整个追捕过程分为两条线,一为追踪幽灵的,另一为追踪两家偷渡客的。其中穿插了幽灵对其两家人的血腥追杀。剧情几本保持了迪弗一贯具有的紧迫力,莱姆两度凭借其分析能力掌握到幽灵动向,又两度被其逃脱。而让读者关心的其助手及内应却迟迟没有被看出一点线索。曾一度怀疑那位叫约翰·宋的偷渡医生是幽灵的助手,没想到迪弗却将其设置为幽灵本人!到此即是让读者震惊的一大转折。同时我们的桑尼同志壮烈牺牲,其智慧与气质让人赞叹不已。可以看见迪弗之前细节上的铺垫相当到位。接着在一个典型的迪弗式圈套过后,终于抓住了邪恶的蛇头。到此熟悉迪弗的同志应该知道还没有结束,果然第二个大转折出现了,这也解释了之前的诸多疑问,包括接应货车的去向,内应的真实身份等。原来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大阴谋。其中略微涉及到中国官员的腐败问题也是一针见血,还有对于偷渡者的悲哀与同情。当中自然也少不了其他一些细节上的补充,还有莱姆与萨克斯两人的情感互动。莱姆终于还是放弃了他的手术。
       关于此书,作者特意掺入了不少有关中国方面元素。从关帝庙到生死簿,中医和风水,时不时还来两句观音娘娘。孙悟空的石像更是成了揭示冷血杀手的关键。不过由于文化及语言上的理解有限,不少地方存在夸张的设置和或者错误的曲解。比如桑尼的素质未免太高了点,居然连光谱质测仪都知道(似乎他更接近于美国的华裔警探),幽灵的父母在文革时被活活打死(好厉害的“革命小将”)。最让我喷饭的是莱姆称给冥界死人用的纸钱上面“印有写着冥界银行字样......”。不过既然冥界有货币流通,未尝不能说没有银行,只不知那里的利率多少?
       对于剧情,还是有些小疑问。蛇头请的风水先生太容易被找到并追查到他,不符合其谨慎的性格特征;即使作为杀手兼蛇头,他的帮凶也实在太少了,唯一的一个它带来的也当成垃圾一样丢弃,以至于只能请帮会的杀手;还有在美国部车实在也太简单了点。
       另外,在莱姆系列中,莱姆的对手总是一些冷酷的连环杀手。特别第二部里的棺材舞者,可说趋近完美,毫无破绽。这里的幽灵先生倒是显得更为人性化,虽然主要体现在他的好色上面。一直都期望系列里的反面角色能多一点人性的复杂化,体现出善恶交织的一面。感觉这方面的塑造迪弗还有待改进。去年迪弗应邀访问台湾的时候有读者提出是否能设立一个有残疾或缺陷的反派主角,以和莱姆一较高下。当时迪弗回应说他也曾考虑过这个创意。现在看来好像也无此打算。想来果真这么容易就被读者猜到也非其本色吧。
       总的说来,如果你不苛求细节的话,本作还是能给人以较高的阅读快感,我想还是打四星半合适一点。
  •      先看了《人骨拼图》的碟,后看了《棺材舞者》的书,再看《石猴子》就有点厌了。想来想去迪弗的东西有定式,准确的说林肯系列有定式。偏执的罪犯、强大的法医技术还有罪犯就在你身边。林肯系列的罪犯都很偏执,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除了《人骨拼图》的连环杀手比较真实外,棺材舞者和石猴子都偏执的不真实,直接动摇了一个罪犯作案的根基---动机。看《石猴子》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幽灵为什么对这些偷渡者死咬不放,他的动机是什么?书结尾处对动机的解释很苍白,和棺材舞者一样,都被塑造成了拿人钱财忠人之事,颇有古风的侠客,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智慧,知进退的匪徒。迪弗的林肯系列就是加强版的CSI,据说迪弗在出作品之前都做大量的功课,不可否认林肯系列里的堆砌的法医技术的确令人眼花缭乱,而且林肯系列总是有小心身后,罪犯就在你身边的桥段,悬念迭出,异常惊险,与传统的侦探推理小说少闷的氛围相比,总能使读者感到紧张刺激,但充其量就是好莱坞式的悬疑小说,吃多了就饱,看多了也厌。
  •     《石猴子》的情节与中国息息相关,我自然而然地开始琢磨起迪弗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我承认,这种中国固有的古怪思维模式,我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的。
      
      光就《石猴子》来看,迪弗对中国人的了解以及对中国的认识大大超出了普通西方人的惯常目光,又一次证实了迪弗材料收集方面的强处。为了保证美国大片式的节奏,迪弗的书中一般很少有毒舌出现,这次这厮却是杀人于无形之中,调侃中国,也不忘讥讽米国。嘿嘿,用心相当险恶啊。
      
      以下为莱姆和中国公安的对话:
      
      “你知道法医设备?”莱姆吃惊地问道。
      “何止是知道?我们也用这些东西的,我学过,了如指掌,”他生气地说,“我们现在不是在明朝,老板。我也有电脑-XP系统,还有各种数据库,以及手提电话和寻呼机。”
      
      以下为萨克斯和中国医生的对话:
      
      “性。”约翰·宋说,“这非常重要,是 气 里面极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只有在协调气氛里发生性行为才算健康。”
      她忍不住笑起来。现在,她算学会了一句可以用在第一次约会上的开场白了:你有兴趣发展协调的性关系吗?
      
      罢了。算是迪弗给外国佬开了一堂Culture Shock扫盲班吧。至少我学会了一招,在给洋鬼子解释汉语中“关系”这个词的时候,不要忘记补充一句,啊,就是你们常说的“人脉”。如果80年代大众汽车和上海拖汽合作生产桑塔纳前读过迪弗的书,大众中国区老总也就不会纳闷“干啥中国人做生意老往政府衙门跑?”了。(http://www.douban.com/subject/3107123/?i=0)
      
      莱姆府设关公堂,中草药治不孕不育、小妖洞、擎天柱……迪弗不仅很神,还很妖。
      
      骨子里,《石猴子》其实是一部很悲壮的小说,那种不露声色的悲壮,读完自有分晓。我又一次毫不犹豫地给了五星。
      
      以上。
  •     這樣說可能有點誇張,不過看完這本書的確心情一沉,到現在再看完另外兩本書之後才有心情來寫報告。
      
      話說這是神探萊姆系列的第四部,傑佛瑞.迪佛這一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信心保證,據說他平均一年寫一本小說,其中有八個月是用來作資料搜集的,所以小說中的內容必定十分豐富而且能令讀者學到不少知識;不過這有時候也是一個問題,當題材是一些讀者不太熟識的事物(例如《空椅》中的昆蟲)時,就總會有一些地方因為要解釋這些事物的特點而導致內容有點兒悶;不過這一次不同了,因為這次的題材是「中國」,書中很多事情都是我們熟識的,而且由外國人寫出來,更加覺得有趣。而小說中的另一個主題「偷渡客」則帶出很多夢想、抉擇和現實的關係,這些關係由小說中的角色隱隱地表現出來,真實感十足。
      
      今次傑佛瑞用的手法有點不同,一開始就已經進入大直路,從第一頁開始就已經進入緊張情節,過往最辛苦的頭一百頁轉眼就已經過去,追看的心情十分濃厚;而今次加入的新角色亦得十分出色,每個人都很突出,很表現得出他們各自的性格,其中一個,更差點兒蓋過林肯的戲份;我跟一位朋友都從看電影的角度去看這本小說,我們都覺得書中有很多大場面,而且用到了不同的場境,貨輪、沙灘、小巷,甚至海洋都成為了主要的場境,真的希望可以像《人骨拼圖》一樣改拍成電影。
      
      出人意表的劇情比起以往少(不過還是有些地方是想不到的),取而代之是大量的緊張情節與及感人片段,人物之間的關係很複雜,傑佛瑞不時留下一些不明所以的說話或劇情而令你墮進五里霧中,到知道答案時才知道自己被騙了,不過沒有辦法,就算從頭來過,我還是會被騙的;而且案件牽連很大,超出了我們想到的範圍。
      
      最不痛快的還是那個結局吧,真的傷心,很感受得到林肯的痛苦,這同樣也是傑佛瑞的功力吧!
      
      不過,連我這個中國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什麼「切掉魔鬼尾巴」的方法。
      
      http://bestfriend.hkplog.com/post/1308/
      
  •   一个饿得要死的乞丐,忽然有了一碗饭吃,于是自觉已经进入了小康,岂不知在正常人看来,他依然是个乞丐而已。
  •   一个坏的体制和政府,以及好的人民群众、、
    但愿吧,不过还是不太相信太多人的品质、、、
  •   為什么沒福爾摩斯呢
  •   LS是什么意思……没看懂
  •   试图在这样一个案件中插入“道、儒、风水、民族差异、文革、改革开放、政府腐败”等等内容,不是太多了点吗?
    所谓的“异国风情”,大抵如此,这可是小说大卖的不二法门啊!迪弗并非中国通,而是一本书涉及一个方面,如此水平,已是水准之上了。
  •   所以我说有点苛刻……但对于中国了解的缺乏,还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本书的质量,至少比起《人骨拼图》来说,少了那种游刃有余的畅快。
  •   同意LZ的标题,仅仅。
  •   LZ确实剧透得一塌糊涂啊!
    话说桑尼死前那一笑,确实让人心酸哪!小说家这一招并不鲜见,可是为啥还是这么灵呢?
  •   呵呵,同一个作者的同一个系列的同一个林肯,人家是分几年写得,我们却不得不一下子看三本。
    烘山芋一年最多吃一次,一次最多吃一个,你一下子吃仨,自然是这个结果。
  •   个人认为棺材舞者是最精彩的一本。人骨拼图由于过于不尊重原作缺乏可看性。凶手就在身边大概是大多数侦探小说的定式吧。但试想凶手是闻所未闻的某人,会更加觉得莫名其妙吧。
  •   我也看过,不过现在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是偷渡的,还有美国的皇后大道
  •   由美国人写中国公安,有套书不能差下:Lisa See的Liu Hulan系列。The Flower Net,The Interior,Dragon Bones三本
    关键是书中国安局女探员的名字。。。刘胡兰。。。
  •   冏……哈哈哈!
  •   我也很不由自主的囧了。
  •   这书出来了么?没有看见卖的啊?LZ读的是这个版本么?
  •   罢了。算是迪弗给外国佬开了一堂Culture Shock扫盲班吧。至少我学会了一招,在给洋鬼子解释汉语中“关系”这个词的时候,不要忘记补充一句,啊,就是你们常说的“人脉”。
    ---------------------------------
    呵呵,我听过很多老外,对关系这个词不翻译,直接用汉语拼音拼。这个词太有中国色彩了,很难翻译哈~~
    PS: 我开始还以为楼主在评论《苇间风》呢~~顺带说一下,我对叶芝的感觉就是,他不仅很神,还很妖~~
  •   TO 燕七:出来了,淘宝上有卖~
  •   总的来说,在Lincoln Rhyme系列中,这一部Stone Monkey排名不会太靠前,但是JD写在里面笔触及到的那些中国文化,应该还是做过一些功课的,虽然由于主题的关联,更多的是广东文化的影子在里面。
  •   刚在卓越上订购,还没到手,5555555
  •   恩,我买到了。可是有个感觉就是石猴子这三本,拿到手里不知道问什么感觉有点怪,封面设计还好,那个腰封设计的前所未有的难看。应该说没有设计。恩,今天晚上来看,但是那个翻了一下,是纸张偷工减料了还是排版的问题,手感有点虚。
  •   
    --------------
    这个字是什么字?
  •   2008-11-21 08:57:00 丫丫@世界那么大  

      
      --------------
      
      这个字是什么字?
    jiong
  •   一直都很想看他整个系列的书,可是大陆只引进了一本《人骨拼图》,后面都看不到,真是郁闷。
  •   我好喜歡桑尼,不想他死掉。可是傑佛里小說里的人都是成片成片掛掉。所以也只能說沒辦法了……嗎……(苦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