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微光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林育靖 著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前言

  隨想變成綺響 簡守信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樣的描述放在實習醫師及住院醫師的養成過程似乎也蠻合適的。對許多醫師而言,這一番感觸和衝擊只是記憶底處的祕密花園,有著心酸有著體悟更有著一輩子少見的感性。可惜的是,在忙碌的醫療生涯和複雜的醫療生態影響下,這些體悟這些不平也就成了過眼雲煙。也讓台灣的醫學相關作品有的多是養生之道、減肥捷徑和疾病私體驗,總少了些人的味道。醫療新聞也充斥著健保費調漲、藥價黑洞和醫療糾紛等不怎麼有趣的報導。孰為為之,孰令致之?葛文德醫師在《開刀房裡的沉思》這本書中提及,他看到美國外科醫師聚在一起時,多抱怨保險制度的不近人情,醫療環境的險峻,和動不動就收到律師的存證信函等滄桑。只是這些負面的東西聚集在一起並不會負負得正。是不是可以少一點抱怨,多花一點時間多和病人聊一聊。他在哪裡工作?有幾個小孩?喜歡哪個球隊?家裡面的小狗幾歲了?這些歐巴桑問題除了會讓病人多一些信賴,提升治療效果外,更是可以把冰冷的盲腸炎變成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可以讓理性的醫學殿堂變成庶民心情論壇。醫學當然也就不會那樣的不近人情了。  林醫師是一位傑出的家醫科醫師,更是一位感性的女醫師。她深刻的刻劃出實習醫師生涯的點點滴滴。值班時,暗夜的病情轉折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好不容易狀況穩定下來,鎮日的疲憊正想利用所剩無幾的休息時間來舒緩時,尖銳高頻的電話鈴聲在午夜三點無情的劃破那份寧靜。是哪位病人的病情不穩了?電話那端傳來護理人員有點心虛的聲音:林醫師妳可不可以幫病人肛診一下?他已經好幾天沒有解便了,現在肚子脹得不太舒服。所謂的肛診並不是指和護理人員一起推著超音波機器到病榻旁邊,透過超音波影像,在許多人的驚呼中找出腹脹的原因,然後瀟灑地開個處方離去;而是拖著沉重的腳步獨自走到病榻旁邊,戴上手套塗上潤滑油,將食指深入病人的肛門,再費力的(不是用力的,否則會造成直腸的黏膜損傷)挖出那一個個無力排出,停留在肛門口太久而變硬的宿便。  半夜三點從溫暖的被窩走到病房再「指向」肛門是有些無奈,但是在看到病人因為這樣的處置後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時,走回值班室迎向那所剩無幾的睡眠時,臉上竟然是掛著微笑。醫師心情的天上人間,也就如此鮮活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林醫師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學習成長的辛苦過程及若干制度及環境的無奈,在與SARS奮戰的回憶更讓我們重溫那份生命衝擊。為了延長N95口罩的使用期限,竟然得在口鼻和口罩間夾上幾張衛生紙,只能算是小小的心酸;更恐怖的是,要好的醫學院同學竟然因為幫SARS病人急救插管而染病。可怕的疫情讓年輕醫師在痛哭不捨和賣命照顧病人中學到生命的脆弱及無常。  《天使的微光》的題材,看來也許是臨床照顧病人的隨想,但是因為那份真實的心,讓隨想變成綺響,也讓冰冷的醫療有了人的色彩。  (本文作者簡守信先生,現任大林慈濟醫院院長,主持大愛電視「大愛醫生館」節目。)  白是所有生命色彩的反射蕭 蕭  ─我讀《天使的微光》散文集  醫師是一個專業而令人肅然起敬的行業,我生平尊敬的人時有更易,唯獨孫中山先生不曾代換。孫中山,不是紙鈔上的孫中山,而是活生生的孫中山,脫下白袍、披上戰袍、拒絕黃袍,以革命手段去拯救更多人性命的一位醫生。孫中山之所以可貴,是他擴大了醫療範疇,不僅醫治幾百人的疾病,而且試圖醫治幾億人的身家性命與財產,不僅療癒肉身的苦痛,還試圖解決幾千年的、政治的、經濟的沉舊傷。他所放棄的是個人唾手可得的財富,試圖創造的是不可知的、不屬於他個人的財富。  醫師作家有著與孫中山相類似的情操,他們一方面以理性的專業知識,面對人體,療傷醫病,一方面又以感性的口吻,引用天體,帶領心靈。既然具有著雙重的使人身心暢快的效果,讓人升起崇敬之意就有了相乘性的作用。  台灣有著醫生背景的作家還真不少,從日治時期「台灣的孫中山」蔣渭水(1891-1931)、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1894-1943)開始,吳新榮(1907-1967)、王昶雄(1916-2000)繼續展現詩才,一直到戰後的賴欣(賴義雄,1943-)、沙白(涂秀田,1944-)、曾貴海(1946-)、江自得(1948-)、鄭明(1948-)、王溢嘉(1950-)、陳永興(1950-)、莊裕安(1959-)、拓拔斯.塔瑪匹瑪(漢名田雅各,1960-)、王浩威(1960-)、陳克華(1961-)、侯文詠(1962-)、謝昭華(謝春福,1971-)、鯨向海(林志光,1976-),發展出不同的文學區塊與特色,相同的是,他們都在肉體臟器上觀察生命的現象,在解剖刀下逼視生命的本質,在消毒藥水中沉思生命的真諦,因而創作了異於常人的文學作品。  不過,仔細一看,這一長串的醫師作家名單,卻沒有一位是女醫師,而且文類偏向於新詩,或許要等鄧惠文的愛情床邊故事、林育靖的純正散文出現,醫師作家的光譜才有著比較完善的輝芒。不同的是,鄧醫師的文學與醫學分離操作,林醫師的散文則完全著墨在醫者成長的文化背景與現實環境,努力書寫醫者與病者之間的新倫理,有時偷空探索醫師與常人兩種角色之間的轉換與矛盾。  最近有幸先讀林育靖的散文集《天使的微光》,發現整部散文集每一篇都與醫師、醫院、病患相繫相連,每一篇都保留做為醫師的人性之常,不矯情塑造醫德的高超形象,不誇飾自己的善性、不掩飾自己的率真,所謂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兼具,讓我們看到白袍底下做為醫師的真正「人」的本質,但也在這樣直率的表露裡,見證了真正「人」的本性,特別是〈十,二十,四十,八十〉、〈悄悄告訴妳〉、〈愛情無涉〉這樣的篇章,牽動了讀者的心弦、笑紋與淚腺,那是做為醫師才能見到的人性深度,那是做為作家才能刻劃的人性皺褶。  特別推崇〈牽你們的手〉這篇文章,醫者之仁、女性之愛、作家之情,細緻糅和,協同演出,有著小說式的情節波動,又有著詩一般的情意起伏,為身穿白袍的散文家樹立優美的範式,讓「白」真正成為所有生命色彩的反射光影。  二○一○年三月寫於明道大學  (本文作者蕭蕭先生,現代詩創作人、教育工作者、評論家,現任明道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白袍之中.白紙之上  假如可以預知往後的行醫點滴將累積成珍貴的寫作題材,我的醫學院生涯大概會過得開心點,但或許也是因著那些年的不快樂,我才緊緊抓住文學不放。  自小喜歡背誦吟詠課本和《國語日報》的文章詩句,也愛隨處聽看百般「人」的故事;國中時,國文老師彭美嬌開拓了我的文學視野,開始寫詩和小說自娛;高中忙於課業,但曾利用作文課寫過小說;以為上了大學可以海闊天空追逐文學夢,然而醫學院的課程與資源中,能滿足我對人文渴望的少之又少。我吞吐著醫學書裡蹩腳的翻譯字句,含淚埋首顯微鏡下的組織切片、渾身筋骨的來龍去脈、寄生蟲卵的形象、心電圖的波形判讀……零碎的知識左一片右一片塞入腦中,卻拼湊不出一個人的樣貌。我半點興味也無。  於是一度以為我不適合學醫。  儘管大學時代經常逛書店,也一直試著寫,但屢投稿屢挫敗。唯一一次與文學有關的讚美,是校內第一次舉辦文學獎,因為參賽人數過少,主辦單位最後決定人人有獎。領回敬陪末座的獎賞,當時的我並不覺得受到肯定。後來我從詩、小說與散文的世界緩緩抽身,想轉往翻譯領域,當過翻譯社兼職譯者,領過薄薄幾張小鈔,最終明白自己外語能力太有限。  於是一度以為我不適合行文。  慶幸的是,我既未中輟學業,亦未停止閱讀。  「醫學養成教育」和「執行醫療業務」間有很大的差距,喜歡習醫者不一定能享受行醫,而我偏好的是後者。馬偕醫院給了我溫暖的環境成長,從見習到實習,我漸漸摸索出「病」與「病人」大不相同。住院醫師第一年,同事丰嘒和啟銘帶我展開追求夢想的旅程,接著遇見千智領我來到阿盛老師的寫作私淑班。二○○二至○六年,受了老師許多教導,不單是閱讀與書寫,還有古往今來的觀察及待人處世的工夫,那些年也是醫生養成的關鍵時期,我在文字裡思索與沉澱。第一篇被副刊接受的文章「digital」(現更名為「食指大動」),幸運被選入九歌出版社的《九十四年散文選》,才發現身邊看似平凡的醫院點滴,或許正是我可以著力書寫的題材。於是在阿盛老師的建議下,開始有計畫性的書寫一系列醫療相關散文。○六年離開台北,託網路的福,繼續受老師指點,至今又近四年。老師總說「有寫就寄來」,我前後寄了數十篇,學費分文未繳,於心有愧。還要感謝副刊編輯與文學獎評審的鼓勵,讓我的文學之路一步一步踏實。  我是個開心的醫生,可是我當醫生的時候,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某某,腎衰竭;某某,癌症;某某,車禍;某某,中風……某某,死亡。我喜歡當醫生,但醫生的工作裡,我也有許多的不喜歡。不喜歡半夜不能睡覺,不喜歡抽很難抽的病人的血,不喜歡被健保局牽著鼻子開藥,不喜歡因應醫院評鑑做表面工夫的文書作業……透過書寫,把不開心和不喜歡留在紙上,繼續笑著行醫吧。  〈牽你們的手〉中的「你」,在二○○六年成為我親愛的丈夫。回到家鄉,父母、公婆為我們的生活付出許多心力,婚後的我更能無後顧之憂地寫作。感謝上天賜予兩個男孩,同時為我帶來好運。二○○七年夏天,鈞楷出生,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揭曉,那是我第一個真正的文學獎。二○○九年春天,鈞揚出生,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名單公布,然後有了這本散文集。  在陳素芳總編的支持下成書。捧出第一本書,希望能邀請前輩說幾句話,簡守信院長事務繁重,仍撥冗閱讀寫序;與蕭蕭老師未曾謀面,但老師一口答應撰文推薦,對後輩的提攜心意,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勞煩師長在難得的新年假期為此費心,深懷謝意與歉意。並謝謝琬瑜、育榮致力於本書編排與插畫。  醫院工作繁忙,三、五天一值夜時,我曾對母親提起羨慕她的家庭主婦生活,母親說,女孩子能工作很好,有自主性,不會跟社會脫節。後來我結婚生了小孩,有一、兩年的時間幾乎都窩在家裡洗衣煮飯餵奶換尿布,覺得自己成就不了什麼事,母親說,照顧小孩長大就是最大的成就啊。最近接了安寧居家訪視的職務,外出工作時需麻煩公婆父母照顧孩子,而安寧工作的報酬在同業裡並不多,我有點不好意思,但母親說,這很有意義,不能用錢衡量。我想是這樣包容的母親,才能任我行愛行的醫,寫愛寫的字。  這些年來,醫學與文學路上,要感謝的人太多。忠實讀者小阿姨,以及寫作班同學,讓我在稿子還無法駐足副刊的時代,仍沉浸於分享的喜悅。一同見實習的好友俞樺、源富、豪哥,以及家醫科與安寧病房所有師長、夥伴,陪伴我在崎嶇醫途中追尋真義。也要謝謝照顧過的患者讓我學習。  朋友當中有文采極好的醫師,有見地頗深的醫師,有用心良苦的醫師,但大部分太忙,在大醫院的忙著撰寫學術論文,在小診所的忙著申覆被健保局核刪的案件,再有文思也多半如此耗竭。而我在寫申覆的父親與寫論文的丈夫支持下,得以騰出筆寫下幾則故事。  謝謝一路上聽我說故事與說故事給我聽的人。  林育靖 二○一○年三月                

内容概要

  身為白色巨塔裡的女醫師,林育靖以文學之筆、感性之眼細膩觀察、鮮活細繪:凌晨三點睡眼惺忪如何幫病人肛診、醫生與藥商的微妙關係、醫院電梯為何總是難等;描摹SARS期間,醫生必須堅強的心理轉折,同袍為SARS奮戰而犧牲的不捨。  醫生是病人的救命天使,在生命戰場上,總面臨生與死的挑戰,但也最易感受到生命脆弱與無常,即使是一絲微光,也仍然努力奮戰。備受矚目的新銳作家林育靖,在本書中,以纖細易感的心,寫出在白袍底下醫師與常人角色的轉換,更譜寫出醫生與病人間的新倫理。部分篇章列為醫學系討論課程指定閱讀教材。  ◎聯合推薦  台大醫院陳明豐院長  馬偕醫院蔡正河院長  成功大學賴明詔校長  嘉義基督教醫院陳誠仁院長  光寶集團總裁林行憲  嘉義市李錫津副市長  名作家張曉風  名作家廖玉蕙  名作家阿盛  名作家鍾怡雯

作者简介

  林育靖  1976年生。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家庭醫學科與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散文作品發表於各報刊雜誌,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南華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入選年度散文選,文章列為醫學系討論課程之指定閱讀教材。

书籍目录

輯一 醫院的電梯總是難等白袍如朕親臨聞道你可以再靠近一點醫院的電梯總是難等我的藥商朋友輯二 家庭醫師的誕生醫師之女女醫師家庭醫師的誕生像這個時候來一粒……食指大動醫師算命宣Living in Such A Ridiculous Season相思山輯三 實習醫師的七情實習醫師的七情十,二十,四十,八十悄悄告訴你愛情無涉念茲愛滋白袍底下醫生醫死牽你們的手

章节摘录

  白 袍  除非是需要進開刀房更換綠色手術衣的外科系,剛出道的嫩醫生多半乖乖穿著白袍上班。少數資深醫師不穿白袍看診,其中小兒科的充分理由是為了減低孩童的驚恐程度,非兒科系的醫師著便裝是否也為了拉近與病患間的距離,便不得而知,只是這些不穿醫師服的前輩多有一股懾人的威嚴,我連好奇詢問他們的勇氣都沒有。  白袍下的服裝還是原本的性格,襯衫領帶,短裙長靴,或是汗衫球鞋,都有。通常時日一久,白袍也會沾染主人氣味,有些鎮日白亮筆挺,有些終年皺褶髒污。當然這是極端的舉例,並且這些不過是生活習性,無由判定他工作盡心不盡心。依據大數法則,多半的醫生還是處在中間區塊,一般整齊的服飾,一般乾淨的醫師服。  白袍是一套基本的禮貌、信任與保護,隔著白袍,醫生與病人的距離不會太近也不會太遠。各醫院的醫師服形式略有出入,V字領夾角或寬或狹,單排或雙排釦,藍線或綠線繡上的姓名;大口袋是基本配備,胸前多半插了筆及探照喉嚨用的小手電筒,兩側口袋則分裝聽診器、藥典、醫師章……。一般而言,住院醫師的短白袍剛蓋過腰際,俐落的服裝方便急救插管等各種肢體伸展活動;擔任主治醫師後,改披近膝的長醫師袍,查房行走時較能營造白衫隨風揚起的帥氣。但也有像我服務的醫院那樣,發給全體醫師一視同仁的長襬白袍,從實習醫師起即僭嘗走路有風的滋味兒,到升任主治那天,外在服飾不變,便少了加冕的虛榮感。  對剛踏進醫院的小醫師來說,醫師服是一件智慧的盔甲,披上之後,即使只是照本宣科傳述典籍記載,或將護士的話重複一遍,都會增添七分力道。我在職場以外結交各行各業朋友,知道我擔任醫職便喜歡問些醫學方面的知識,我以平常語氣嘻嘻哈哈貢獻所學,其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朋友拍拍我肩膀說,啊呀,你講話都不像醫生耶;或是挑挑眉說,真的嗎?後來有位一度喊我「兩光醫生」的朋友坦言,在某次義診活動見到我身著白袍的審慎莊重樣貌後,再聽我談起醫療保健,就變得頭頭是道了。  白袍賦予醫者權力,同時也給了責任義務。泡在充滿病菌的環境裡工作,值班、超時看診、擔負生死存亡的壓力,醫師的身體健康情形更遜於一般民眾。遇上感冒旺季,一日門診與無數株病毒過招,白袍無法籠罩全身,高濃度病毒的飛沫噴在臉上沾在手上,難保不跟著流行也病上一遭,頭昏腦脹、打噴嚏、流鼻水、咳嗽、肌肉痠痛……門診醫令裡「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列表在自己身上沒一樣缺席,然而走進醫院披上白袍,所有的身體不適便被驅趕回五臟六腑內,難受歸難受,卻不能寫上面容。  身為女性醫者,更需要有一身白袍為自己定位,儘管近年來,女醫師的比例增加極快,到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學會用制服而非性別來區分醫護身分,較少發生女醫師急救病人數十分鐘後,家屬在旁跳腳咆哮說醫生跑哪兒去的烏龍,然而在許多老一輩人的固有觀念裡,男醫生女護士的形象還是不易破除。我的工作內容包括跟居家護理師一起到病患家中訪視,有回連續兩週去探視一位得胃癌的伯伯,後來病人的太太打電話給護理師抱怨:出院前說好有醫生會到家裡看他的,怎麼一直都沒出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天使的微光》的題材,看來也許是臨床照顧病人的隨想,讓隨想變成綺想,但是因為那份真實的心,也讓冰冷的醫療有了人的色彩。」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  「林育靖以『醫者之仁、女性之愛、作家之情,細緻揉合,協同演出,有著小說式的情節波動,又有著詩一般的情意起伏,為身為白袍的散文家樹立優美的範式。』」  --文學評論家、名作家/蕭蕭

编辑推荐

  ★繼侯文詠、歐陽林之後,第一位女性醫生作家,寫出白色巨塔裡小醫生的大小新鮮事,更以善感的心,讓冰冷的醫療體系,有了人性的色彩。  ★本書部份篇章列為醫學系討論課程指定閱讀教材。  ★醫者之仁、女性之愛、作家之情。作者簡介  林育靖  1976年生。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家庭醫學科與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散文作品發表於各報刊雜誌,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南華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入選年度散文選,文章列為醫學系討論課程之指定閱讀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使的微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