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

作者:郭敬明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悲伤逆流成河,起初看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悲伤成河,这该是有多悲伤啊。嗯,果不其然,本书在我看来的确是悲的,全文也是以“悲”来贯穿的。女主角易遥的命运用悲惨二字来形容么,可是我又觉得这不太适合,嗯,词汇缺乏的我似乎找不到词来形容她的命运。最大的感受就是:信任很重要。
  •     我忽然发现,写一篇书评仅就书而论不去关心作者,对于郭敬明的作品来说是很难的。因为,他的人生经历远比他的书要有看头。
      
      在我小的时候,曾经有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少年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将会停留在成名时候的年纪,再也不会长大成熟。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很小的时候就成名成星,变成公众人物,这个人一辈子在心理层面上都会是个小孩。
      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的感觉?
      当时我也觉得,凡事都有例外的吧。
      但是,在我之后长长的一段人生岁月中,从各处听闻许多少年英才的故事,也亲眼见证过其中一些人的人生起落。在这些年少成名的人之后的人生旅途中,这句话,居然屡试不爽。
      少年成名的作家,之后的作品随着名气会渐渐走下坡,不复之前的惊采绝艳。影星歌星也差不多。
      厚重成熟的作品需要漫长时间来沉淀,也需要一颗诚挚的心去培育。也许,名望与金钱所带来的浮世喧嚣,很大程度上会让作家们失去初心,从而走向与大众期待的反面吧。越是写出了好的作品,人们对他的期望就越高,因此名气越大,从而越不容易再写出优秀的作品来。这是一个悲剧的循环。
      人的力量太单薄,不足以与世界抗衡。
      所以像卡夫卡这种到死都籍籍无名,只为自己而写作的人,才有可能保持作品的纯度吧。
      
      在我高中的时代,郭敬明还没有写出梦里花落知多少,没有爆出抄袭丑闻,黑他的人也并没有这么多。
      可是从郭敬明出道作的《幻城》开始,我就不怎么喜欢。
      硬要说理由的话,那就是这本书的情感并不真实,我喜欢情感更加真实,作家的写作意志更加强烈的作品。他之后的作品我只看了炒作得比较厉害的几本,但是也全都延续了第一作的调调。所以,我基本都不爱看。
      虽不喜欢,但是,却也不说不上讨厌。他出道的时候我还是高中生,很喜欢漫画,对于漫画风格的作品,就算不是自己的菜,也觉得越多越好。
      我只是会感到惊奇,为什么这个作者忽然变得如此有名,这本书为何会变得如此畅销。不能否认,他的词句十分唯美精致,即便是现在我也仍然是赞赏的。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不认同,因为没有感情的修辞不过是空洞堆砌辞藻。但是不能否认,写出这些辞藻也是一种本事。在之后的抄袭作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他活用了别人的故事编排,人物设定,但是只有语言是他自己的。所以,只有这些辞藻,在我看来是可以算在郭敬明本人头上,而不是他从哪里空运来的,因此他确实是有天赋的——至少比起许多人来说。
      然而,拥有天赋是不是一件好事,却还难说。
      正如聪明不等于智慧,又如在起跑线抢跑成功不等于赢得了人生。
      炒作可以为郭敬明赢得金钱,却难赢得声誉。而他的作品,从质量上看来,也不太可能成为传世之作。
      
      
      再来说书本身。
      我一向觉得,评判一部作品需要从中肯的立场来进行。有褒就有贬,就算很差的作品也会有好的地方。嘛,虽然黑作者或者作品的评论会比较惹人眼球。但是,一来我没有这个黑的天赋,二来,在一千多篇评论中应该不会有人看到我的这篇评论。所以,还是按照不违本心的方式来写吧。
      其实这本书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硬伤,但是在几个地方我还是有所触动。
      1.人性之恶。
      女主角在遭遇悲惨的事件的时候,周围人的冷漠以及世间的残酷真实存在。——只不过,不会像书中写的那样表面化和赤裸裸。在世人残酷的表面,多多少少还是会有点伪善的。
      当然作者的着眼点不在于善恶,所有的剧情只是为了烘托悲伤的气氛,实在很可惜,不过,全书看完我连一点想哭的欲望都没有。要是换做我还是高中的时候看这本书,说不定会悲伤一下?说不定也不会。泪点完全不对啊~
      最触动的在于一群中学生冷漠残酷近乎荒蛮的人际环境。
      忽然想起了16岁乙一的出道作,及其强烈的善恶冷暖的对比超出了推理小说的范畴,自刺人间百态。书中没有写冷漠,却冷彻无比,没有写温暖,却治愈人心。而这部小说出自一个16岁少年之手,让很多以写作为志的人几乎失去信心……
      同样是少年出道,郭和乙一间的差距实在不是一星半点。
      虽然就个人看来,乙一之后的作品同样没有超出他的出道之作。(扯远了
      2.人物的悲剧美学
      比如女主角的母亲患有心理疾病,平时对女儿各种打骂又矛盾地爱着女儿,是个心理游走于崩溃边缘的悲剧女性,这样的人物设定有种变态的美学。但是作者并没有深入挖掘。
      嘛,母亲这个角色只是用来衬托女孩“悲伤人生”的一个道具。即是她最后的意外身亡也不过是要把悲剧引入高潮的一块垫脚石而已。
      太刻意了。母亲的性格也好人生也好心理状况也好,完全没有好好利用起来,明明有这样好的人设,可是功课做得不够充分啊~
      在人物这一方面,除了女主角和她母亲,其他人实在是乏善可陈。两个男孩和女配都是非常典型的言情小说套路式人物。故事最后的发展也很牵强。
      说起来,悲剧的特点就是要让人物不圆满。假如死亡能让人生变得圆满,那么死亡也不算是悲剧。假如说前半段让女主生不如死的描写还比较能带动部分观众的悲情,最后的一段则要算是煽情失败的。
      不过中间有一段姐弟之间的互动写得很好玩。这个片段很美。
      3.逻辑性
      这本书的逻辑性十分抱歉,我很同意这篇评论里面的说法http://book.douban.com/review/1268310/
      很穷的女主是怎么买了手机而且还养了手机的让我看得也很郁闷。忽然想起了“没有饭吃为何不吃肉粥”的典故了……
      
      
  •      这书是我在高三看的,大半夜看完的,我把我如此宝贵的时间贡献给了她,可是她却让我郁闷了好多天。
       当年班里流行一本书全班传阅,因此看过这本书的人很多,于是就有了很多讨论,关于易遥到底喜欢谁,齐铭是不是喜欢易遥,齐铭对顾森湘是什么感情等等,总之有太多疑问。最大的感受就是悲伤,真悲伤,这书就是为了悲伤而悲伤,以至于忽略了情节和逻辑,通篇充斥着对黑暗环境的描写,尤其是易遥流产那段,写得好像郭敬明经历过一样(我不是黑),最后大家各种自杀,也很让我无法接受,太消极了。当年我18岁啊,这么美好阳光的年纪,这本书看完还让我压抑了好久。
       PS:我真的无法理解书里人的思想,无法理解他们的处事态度,这本书就是打着悲伤旗号来诱骗花季少女的眼泪来实现其圈钱的目的!
  •     从来没有一个作者像小四一样,使我看了他的第一本书,便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看他的其他书了。。我离个去,不知所云,毫无养分,看完之后心情被弄的阴阴沉沉一个礼拜,故事情节夸张的悲剧,像一场闹剧。如今想想,这些不是书,是炒作!
  •     这两本书都是我在别人家里看的,还有一本是明晓溪的旋风少女...不想吐槽了
      看了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真可怜,好同情。第二反应就是真作死。于是我实在忍不住在别人书上写了一句“不好看”。
      但是说回这本书,从一般人心态上来分析,易遥作为第一个出场的女主角就会被默认为第一女主,而且大段大段的描写也是从她的角度出发的。顾森湘什么的只能被丢在后面了。而且我分析了我对顾森湘的厌恶感的来源完全是因为我觉得男主应该和易遥在一起嘛。但是在这本书里你根本不能从这些人物中分出主次。这种多主角多线程的套路是郭敬明所熟悉的,但是,这本书很短好么!!!在19楼上就算是连载也只有4页好么!!!这怎么能和你的那些动辄好几部的巨著相比!!所以说最后的结论就是一切都是易遥命运使然+自己作死。如果自己不作死就另当别论咯ㄟ( ▔, ▔ )ㄏ 。
      我回想了一下我觉得这本书真糟糕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发现我想的其实是这个情节太糟糕了。作为一个小说,这情节实在是太跌宕起伏了,太戏剧性了。但是一般的人对这种情节应该是一种强烈的排斥感吧。但是也不能说这种情节完全不可能发生。想到这里顿时觉得警铃大作,这种情节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易遥的选择实在是很消极,但是最让人烦恼的就是她似乎走进的是一个困境。如果这是一本推理小说,估计女主现在已经在思考自己是不是走进陷阱了。
      想到上次看到一篇文章中说郭敬明在他的小说中的表现的价值取向都很阴性。从文末那一串的“你去死”就能看出来了。所以这本书才那么让我排斥吧。鉴于小说的地点在上海,更让以前的我觉得上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如果不是披上盔甲根本不敢靠近啊。太过分了,干扰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最后一个让我讨厌的点在顾森西上,这货最后说的那一串话是在是太惹人厌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是他不明真相什么的。但是我觉得就算我们是从他的角度来考虑,你也太口无遮拦了吧,你也太不成熟了吧,你都读高中了好么。这种“你就是应该替我姐姐去死”的话不能乱说的好吧,就算真的是易遥的错,这种毫无对自己毫无好处,对别人伤害巨大的事要什么意义。当然了齐铭也非常讨厌,写到这里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不清不楚不负责任什么都不知道反而变成他的理由,哪有什么理由全是借口。最后再来声讨一下顾森湘,这种完全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确实是应该这样但是我总觉得这货绝壁是小白花+腹黑的配置啊。
      有一回和同学说到朱天文和朱天心姐妹,我说我情愿把我的那本淡江记白送给别人也不想再看到它。现在青春文学的一种流行似乎是注重一种感觉,这种流派由郭敬明及其旗下一票作家领导,落落实在是扛大旗者。但是这种取向有一种很致命的缺陷就是很轻易就会变成一种骗钱的行为。这种靠感觉来表达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很靠谱,比如我和同学都对朱天文朱天心不感冒,但也有人对她们推崇备至。再比如说珍妮特温特森,我很喜欢她,但事实上我觉得她的小说的阅读过程就是感觉与感觉的碰撞的过程。有可能真的就是一个频率的问题。最后我们都想到了意识流,比如说伍尔夫,我们大多数都接受,都喜欢伍尔夫,所以才能成了名著吧。
      说回易遥,一想到那句“全世界的爱都是你做,全世界的胎都是你堕”我也就释然了,毕竟这种神奇的命运也只有安妮宝贝和郭敬明的人物了。
      说真的,作者你关心现在高中生生活问题,还不如关心关心失学儿童。
      
      我们来提一提宁遥这个人物,这也是一个作死的妹子。
      目前看来这两个人物相似之处是在是太多了。都是被误会,被嫁祸,最后大结局= =。
      当然这当中也有一个男生干了不该干的事【咳...但是我居然没有讨厌这货。也许是我觉得萧逸祺比齐铭更积极吧,本来就是一个精力无处发散的毛头小子嘛。而且她们经历的事情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现在想想当年同情她们两个的我实在是太naive了,有这闲工夫我还不如担心担心我的期末考试呢。
      
      p.s.看到小时代海报上的青春什么的字眼,海报下的有一条评论大意是“这种有钱又有闲的才是青春”,深以为然,不禁为自己又没钱又没闲的人生感到明媚地忧伤了起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