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趨勢

出版社:天下遠見  作者:John Naisbitt  译者:侯秀琴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第一次看台湾版的书,长篇累牍的繁体字直接影响就是阅读的速度放缓,看看那么多笔画堆积出的字能让人多些思考的触因。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台湾能够更多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因吧。
      撇开繁体字不谈,选择看台湾版的原因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一位台湾友人的推荐及借阅,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陆人普遍的思路应该是台湾的媒体书刊会有更多的一些在大陆无法看到的信息,特别是针对天朝的评价。《中国大趋势》就是这么一本书,至少是在开书之前我想在其中偷窥到一些天朝负面的评价。
      但结果却略让我失望,因为Naisbitt先生的这本书并非出于独立的研究组织的独立报告,而是得到了天朝的支持和授意,当然没有这种支持很多数据资料是无法搜集的。既然拿别人的,那固然是手短,因此总体来说还是重在褒奖。不知道这是不是Naisbitt先生的真实想法。不过虽然因为一直看到听到的都是正面的信息,我希望从中看到些负面的批评,但不得不承认这三十年的变化是巨大的,是正面的。虽然现在有很多社会问题愈演愈烈,诸多矛盾在逐步激化,但如果一味的否定改革开发或者过去几十年的国家政策,我觉得有失偏颇。改革开发固然是滋长了一些矛盾和社会问题,但当时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利弊权衡中我们选择了对社会更有利的路走。而且我们无法证明有比改革开发更好的道路,本来就是摸石头过河,碰到问题及时积极的解决就行,更何况中国以前遇到过的危机比现在更甚。相信克服困难,一定能解决现在的这些问题。
      最后再说说内容,虽然没有对比过台湾版和大陆版的区别,但单看副标题就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印记。其实大陆版更忠实原著。
      台湾版:《中国大趋势:八大支柱撑起经济强权》
      大陆版:《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
      此书出版于2009年,主要内容和数据还是来源于1978~2008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三十年。虽说将趋势的书应该乘热看,2009年底出版的,放到4年后的今天来看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因为趋势已经变成了历史。但其实这本书就是本历史书,期间对未来的展望和预测篇幅不是非常大,也没有什么很个性的观点,中规中矩的做出些评论而已。也许是有些趋势已经在这4年中实现了,所以我的感觉不是很强烈。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总结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位外国人,一个旁观者,Naisbitt先生选择了很多我们从未考虑过的视角和一些被忽略的事实,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生活,各个方面全面的介绍了这三十的变化。如果是一个对中国不了解的外国人看到这本书,能比较快速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当然总体是一个正面认识。以下可以说是全书的主要框架,备注些自己乱七八糟的想法。
      撑起中国强权的八大支柱
      1、思想的解放
      (解放的意义不应该是改变或者抛弃原有好的思想)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垂直式民主)
      (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名词)
      3、围地造林让树木自由生长
      (关键是一个“围”字,舞台有多大不是舞者决定的)
      4、摸着石头过河
      (这个是最擅长的,只要前面有石头,哪怕稻草也行)
      5、艺术与学术的发酵
      (传统艺术与学术不应因发酵而变臭)
      6、融入世界
      (世界改变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世界)
      7、自由与公平
      (绝对是最重要的支柱)
      8、目标诺贝尔奖的创新之路
      (Naisbitt先生绝对没有想到第一个诺奖既然是文学奖)
      
      2013-7-9
      
  •     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本书还是非常的诚实。
      记得一个老师说过,不离开中国,你永远都不知道中国对于你意味着什么。也看不清中国。
      我没有出国,没有遭到外国人的好评或者是侮辱。所以,我只能盯着自己同胞的任何瑕疵不放。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特点。不过,作者好像对我们的劣根性说的比较委婉,甚至难以觉察。
      不管怎么样,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国家更多的是爱,不是爱政府,也不是人民,政府可以换,人民也可能会背叛人民,但是国家,土地永远都不会背叛人,除非人过分的奢求。
      作为一个中国通的外国人,给予了我们看待自己国家的另一个角度,算是一种帮助。也许我们的国家还不是那么完美,但是这是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不断的建设,而不是抱怨。现在我们的抱怨多于行动,损坏多于建设,是非常值得反思的。也许我们需要花钱买这本书,但是如果我们能学习到什么,就是值了。但是如果看完除了谩骂,人家什么优点都没有吸收到,我想那就赔大了。所以,我希望每一个买了这本书,花了钱和时间看了的同胞,都感觉值了。而且都能找到另一个角度,好好的看看我们的祖国。
  •     从支柱看趋势—一位外国人的中国解读
      作者:乡村土狼2010-02-01 08:38:18
      这本书初看浅薄,事实上根据作者的研究和逻辑推理,确实道出了中国近30年来发展的一些玄机。书中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理论—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成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并由此提出了中国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应该是一个总结,而不是一个预测。个人认为,作者的前四个总结会精辟一些,而后面四个或者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或者目前不是中国的主流。
      站在外国人的角度看中国,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启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要想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首先就应该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别人又希望我们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中国要想走向世界,不仅要自己做好内功,对外做好宣传,而且应该鼓励这样的老外多到中国来,多为中国宣传,多告诉这个世界中国的事实情况。而不是任由外国一些主流媒体打着政治民主的旗号来贬低、污蔑中国。
      最后还要谈谈中国的发展问题,其实中国不是没有开放的心态,中国不是没有辉煌过,中国也不是长期地停滞不前。历史给我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不管是别人的总结和预测,还是我们自己深层次的思考,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的福祉得到改善了,这个民族才是真正有希望的。
  •     虽然整本书都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冲着里面那句“在西方人眼里,执政的合法性在于选举;而在中国人眼里,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政绩。”我就不给差评了。
      
      中国人似乎是天生的实用主义者,所以没有信仰可言。平时的求神拜佛也只是一种交换——我给你供奉,你保我平安。如果哪天上帝显灵,保准全体中国人改信基督了。
      
      就是这种深入骨髓的实用性,让西方人难以理解。明明按照趋势中国经济就要崩溃了,怎么反而原来越好呢?
      
      除了因为那些经济学家没有深入了解中国实际,理论模型应用有误外,中国政策的灵活变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原来那条路走不通,不行?不行就换条路走,大不了把新路线的名字仍然叫做原来那条。
      
      市面上写有“中国、趋势”等关键字的著作一大推,全TM骗钱的。
      
      中国没有什么趋势,有趋势就可预测,可预测就可算计,能算计中国人的,只有中国人自己。
      
      
  •      作者约翰.纳斯比特以1982年的《大趋势》闻名世界,据《金融时报》证实,他的预测几乎没有一条是错误的。而约翰自此成为未来学的大师。此次对中国考察并写成《中国大趋势》也相应引发了强烈的关注。
      
       但该书并没有对中国未来的趋势有任何的预测和描述, 更多的是列举、总结了中国以往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对关注新闻的国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新鲜感。 我觉得唯一有价值的一点在于作者对影响中国未来的重要因素归纳为八大支柱, 也就是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奖牌到诺贝尔奖(创新)。
      
       这八大支柱也就是书的每一个大章节, 里面的内容无非是堆砌事实来支撑上述的观点。 对于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融入世界则顾名思义,中国人都能理解中国发生的这些事情。 着重强调一下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 这两点和过去中国高效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并且在世界上是较为独特的风景。 新中国前30年只有自上而下的统治, 改革开放从小岗村开始则就是自下而上的典型, 政府自此懂得聆听下面的声音, 从下面发生的事情总结经验,效下而变上。规划森林这是中国政府执政的延续性则能够保证长远战略, 规划大森林的前景, 而有市场自由发展。 这两点则让中国具有独特的方式并且告诉发展,也就是中国奇迹的原因所在。 至于中国艺术与学术的萌动以及创新两章,作者对于中国描述也相当积极乐观, 我们自己也能体验到这些发生的事实, 但是我们的担忧远远大于乐观,跟严格的审查制度以及国企垄断让未来成为未知。 对于自由和公平,作者只是描述了基本的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权利的普及, 批评了一下户口制度,对于更深的政治自由则为谈及。
      
       作为书的主体的这八部分, 其实真没有太多的内容, 相反在序言、导言、最后一章的争议之事和结语反而会有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如普世论相信有些“真理”或者价值观是不言而喻的,是人类基本生存条件, 另外一种特定论则认为适合我的就是对我而言是对的。 大部分信仰个体主义的国家往往都是普世论的拥护着,当他们想到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时脑海出现的是一个横向结构,由无数个个人平等地选举出领导。而信仰集体主义的国家往往倾向于特定论,在纵向民主的社会里人民自下而上的参政议政。 西方人眼里,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是否通过选角;而在中国人眼里,执政的合法性更的在于政绩。
      
       作者强调了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特殊性,并认为中国正在走一条特殊的从未有过的道路。 作者刚开始为中国各种变化的因素困扰,忽然一天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1982年的《大趋势》描述的美国所发生的变化都是在一个既定的体制内, 而2009年中国却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并且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只不过是人力历史道路上的一个阶段而已。
      
       作者的这一个乐观判断也就是他最终预言的中国大趋势。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 我个人也曾思考过也许有这样一条特殊的道路,并且我们正在摸着石头探索, 但是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之后,反而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有这样的道路存在么? 现在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无不建立在先哲的理论之上,即使有这样特殊的道路,摸着石头能走到哪里? 为未知的乐观还是小心一点好。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写到西方民主很可能是人类社会、文化演变的最终阶段,也是政府管理模式的最终形式。 我们通过西方几百年的历史证明了他们现有体制强大的纠错能力,但是总有一些不心甘与政府的低效和战略的不可持续性。也许有改善的空间, 不知道什么样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据结合能够让人满意。
      
       另外个人读过陈志武的一些著作, 相反他根本不认为有特殊的中国模式存在, 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奇迹恰恰证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而且恰逢中国融入了世界市场建立的大潮流而已。
  •     《中国大趋势》(China's Megatrends)--新社会的八大支柱(the 8 pillars of a new society) form 约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bitt)
      
       读到这本书是因为同事桌上有一本,偶尔翻了翻,比较有感觉,就赶紧列入书单,用了两周的时间读完了,掩卷时深深感慨:“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写硕士论文的最佳范本啊!”
  •      这本书完全是一种局外人的眼光来看中国,不过,很惊奇的看到这个局外人居然对中国大加赞赏,高度评价了中国的民主与制度,已经政治与经济体系中的成就。对于国际上一贯以人权问题抨击中国,作者也给出了东西方对人权问题的定义分歧,东方以生存权定义人权,而西方以自由权定义人权。
       这本书把中国实现的“解放思想”作为核心和驱动力,使中国各个层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从上至下的指导政策和从下而上的需求反馈为民主秩序,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政府的工作是在规划森林,而人民作为树木将自由生长。当然,一切社会的稳定必须建立在自由和公平的基础上,如果一个贫富差距极大,人民生活在压抑的状态下,社会将会处于黑暗当中。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速度和方向将不变,这与我之前的判读是不谋而合。
       可以说,这本书对于我个人对中国的现状认识还是很有帮助的。
  •     我看到这本书最早也是在南方周末的文化版上,记得那时看的标题似乎是这样说,台湾有故事而且台湾说好了这个故事,但是中国的故事中国自己却没有说好,而且实际上那是一个很不错的故事
      过了很久之后,也就是现在,我才差不多看完看完《中国大趋势
      《中国大趋势 大致就是陈述了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当中支撑着这些良性变化中的“八大支柱”。约翰字里行间不乏对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赞美之词,并举出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种种事例,从这一点上来说约翰先生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中国的朋友”。当然书中也有对中国某些负面问题的隐忧,不过比重是比较小的。
      有朋友提到了这个过渡赞美的问题,认为中国需要更多批判之词,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约翰先生的《中国大趋势 显然包含了作者夫妇本人的很大的善意以及学习之心,写出《中国大趋势 更大程度上是以西方国家的读者为受众,因为国际上,特别是过去几十年,并不缺少来自许多国家的批评,约翰先生也是希望通过一个超越意识形态的角度向更多的人传达出中国。再是对于褒奖与批评的问题,在我是认为,不管是褒奖还是批评,缺少其中哪一个都不能很好地促进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的发展,过于褒奖与过于批评对国家或者个人都有危害,我认为理想的状态是这两者的力量相平衡,相抗衡,从而促进向着有益方向的发展,而约翰先生比较偏向于这两者中褒奖力量的一方(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一人兼具两者),但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我还是认为应该接受这两个方面的信息,在被褒奖的同时接受正确的批判自我批判。
      总的来说约翰先生的《中国大趋势 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像同我一样年纪,在八零九零年代出生,不太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同学来说,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其中精神的。
  •     简直就是以外国的身份、通过他身边的一些经历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这些还要他说吗???。。。本来是想通过传说中的“未来学家”的思维想象推测一下中国的未来的。
      奈斯比特做推测想象的依据是报纸,在中国报刊媒体是喉舌,是被监测的,是有倾向不太客观的,以这些做依据得到的结论我想是有失偏颇的。而且这本书与其说是大趋势,不如说奈斯比特眼中中国发展的原因,我认为是总结性、做出积极态度的。但这样的书、文章还少吗?!
      很失望啊。。。
  •     本书客观地从一个较为整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绩。
      为什么我们要纠结于中国各处的黑暗面?世界上哪个地方不是光明与黑暗并存?
      这30年中国有着质的飞跃,并且还在不断的修整与完善。说“草船借箭”来得轻松,却不知这是中国30年的“卧薪尝胆”。中国今日能世界瞩目,都是这几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看待中国,我们身为中国人,本应该比外国人对国家的前途更加有信心,对共产党的执政更加有信心!
  •     因为《大趋势》的诸多光环,读了前半本,实现无法忍受煎熬,泛读了后半本。     也许在不了解成书背景的时候,我不会过分厌恶它的政治倾向色彩;也许在没有读《中国不高兴》之前,我不觉得这本书过于缺少个人思想风采。看多了时评,还是换一种积淀更好罢。     总评:有时间,先看看别的经典。
  •     的确很像马屁文,可是一个宗旨,中国在三十年内的发展以及变化是毋庸置疑的。按照当前的中国国情,坚持一党执政,坚持先发展经济,或许没有错,普适论或许真的不适合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人口众多,大多素质低下的国家。
      好吧……难道我看过被洗脑了?
  •     书的宣传很强势,内容却名不符实,只是为中国歌功颂德,只说安乐,不谈忧患,里面天津的例子举得很多,涉及的天津的几个领导干部是党争的高手,经济建设么,就没那么有精力了,相对而言还是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更值得一看
  •     借着《大趋势》起名叫《中国大趋势》,内容只是中国的现状研究,无新意...
      看完这本书,让我觉得还不如认真看基本经典教材有意思...
      中国现今存在的这些问题,不需要外国学者来归纳总结并且评价,我们自己都很清楚,关键是如何解决...
      
  •     不知为什么,看上去就是提不起兴趣
      目前就只有在工作需要的时候,简单看一看
      可能是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法不习惯吧,反正提不起兴趣,还是转战其他书籍算了
      ............................................................................................................
      ............................................................................................................
      要写多少字才行啊???
  •     美 John Naisbitt
      书中一些观点:
      1.中国的纵向民主模式有自己的缺点,但是它不同于西方横向,它的主要优点在
      
      于能够使政治家们从为了选举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以便制定长期的战略计划。
      2.中国人信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
      
      读后感:
      1)政府在战略决策上比较长远和宏观,我们个人的认识水平不够。至少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抓住经济这个中心不放手是正确的。(
      
      否则请参考朝鲜)
      2)作者没有回避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腐败、媒体管制、公平等,但有些问题
      
      的解决欲速则不达,也许循序渐进没什么不好,至少没人敢肯定的说某种做法一
      
      定对。
      3)书中一再提到中国的纵向民主,即政府的自上而下的力量与人民的自下而上的力量,并力求两者达到和谐的平衡。目前就个人来看,政府自上而下的力量还比较强势,和谐的达到不是那么容易的。
      
      书虽然有给政府当托的意味,但是至少读下来觉得还算客观。总的来说,看
      
      完后至少觉得中国没有那些愤青们所说的无可救药,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的信心
      
      ,希望我们可以共同的去改良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更美好。
      
      
  •     一个外国人在解读十七大报告,大篇大篇的官方用语,而且这书好像是奈斯比特的夫人写的。     我看了序言和第一章就有种恶心的感觉,我不敢说作者溜须拍马,但至少他不懂中国表象下面还有很多潜规则和中国人“嘴上说说”和“实际做”是完全两码事,以及政治口号的实际作用。    领导在那煞有介事的说这书写得真好,我一个劲在那点头“对对对,一个外国文对中国这么有研究不容易!”没办法,在中国混你就得昧着良心说话!     突然想起以前一句话,“大狗叫,小狗也得叫!”  看书是要激发自己的思考 结合书中内容自己的思考才是最有价值的
  •     滿心期待地. 想由這本暢銷書裡. 看到些什麼潛在因子. 能導引出什麼大趨勢... 卻發覺這部由20多位研究員蒐集資料. 並由作者主編寫成的趨勢書籍. 竟呈現架構虛弱. 論述流於表象之情狀.... 難道這樣也能唬人? 也能被稱為權威預言力嗎?.... 我建議書名該改成 [ 現代中國如何茁壯 ] 便可. 而非 [ 中國大趨勢 ]....
      
      感覺上. 好的財經書籍. 真是越來越鳳毛麟角了....無奈. 只好持續倚靠文學作品灌溉自己.
  •      尚未拜读 奈斯比特的成名大作《大趋势》,但其鼎鼎大名早已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经由无所不在、四通八达的网络雷贯我耳。机缘巧合之下无意中碰见这位未来学大师的新著,加上这个宏大的题目《中国大趋势》,不禁心向往之。
       照例先看序言,大师说“我们的宗旨就是抛开西方人的视角和态度,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待中国。正视中国的短处,但是绝不根据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评价中国”,读到这一段,开始有一点困惑,且不论奈斯比特先生这位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并且在西方世界已成名多年的正宗西方人,能否真正做到用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单论如果要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中国,那么为何王巍(邀请作者写书者,亦是作者在致谢中首先感谢的人)要请一位西方人来写这种主题呢?我认为读书是一个与作者交流思想,充盈自身的过程,拿起这本《中国大趋势》,我是希望借助大师的力量加深自己对中国发展态势的认识,加强自己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接下来翻目录,困惑加深,这个目录与其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测,不如说更新是对过往的总结。诚然,预测未来是建立在对深刻理解历史的基础上的,但既然命名为《中国大趋势》,多少应该有些关于未来的内容吧。
       到此时,对这本书的兴致大减,挑了些章节来看,顿时有种熟悉的感觉,熟悉到我以为自己看的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剪报集,更多是对事件的罗列,逻辑性强的分析和翔实的数据或案例支持严重不足,难怪经济观察报在采访他时,不断跟他确认,这本书是不是全球只有一个版本。
      
       不过他确实摒弃了西方媒体通常的“自以为是”的视角,以一种最少意识形态成见的眼光看待中国。对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归纳得相当有见地,对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而言是一本有价值的读物,但对中国人而言,窃以为其价值与其响当当的名头完全不相称,当然如此一个波澜壮阔的命题要用二百来页的内容表达确非易事。 因此,我更欣赏马克·佩恩的小趋势。
      
  •     1、
        
         很多人说这本书很烂,但耐心琢磨书中所写,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
        
         这本书是出自一位外国人之手,因此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旁观者清,中国之现状之特点,我们这些在其中者未必能够发现,也未必能公正对待。
        
        
        
        2、
        
         “趋势”一词,我觉得可以先反过来想。当一件事有了结果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回过头去发现原来此事早有苗头早有起因。那么,谈趋势就应该从观察当下开始。奈斯比特的书读来有点像一本游历随笔(带有目的性的游历)。但若将各种琐碎的现象归纳整理对比,再结合历史纵向梳理一下,其走势其颠簸曲折便一目了然。
        
        
        
        3、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教会了我如何解读中央出台的政策。
        
         举个例子吧,如奈斯比特所言,中国是一种纵向民主体系,这种体系“不依赖对立的政党或者政客,而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实现意见的统一。”它的优点在于使官员们不再为了赢得选票做出短期、仓促,甚至不可兑现的承诺和政策,而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规划。
        
         邓小平将工作重心从意识形态转向了经济,江泽民使经济保持稳定,胡锦涛不仅要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还关注到了科技、民生、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邓、江、胡不就是这么个过程么?
        
         这个问题又让我想到了最近钓鱼岛发生的事情。很多人都在讨论是否该出兵,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二日)上说:“现在除台湾占了一个岛以外,菲律宾占了几个岛,越南占了几个岛,马来西亚占了几个岛。将来怎么办?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
        
         所以,先看看南沙的局势,大大小小的岛屿被不同国家霸占着,实际上,我们整个国土的局势也如此,周边的国家都警惕着这个发展迅速的国家,而他们之所以敢出来叫嚣,恐怕或多或少都有美国在撑腰吧?狗叫是因为狗害怕,狗仗人势。我不是侮辱那些国家是狗,但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就像许子东所说的,我们现在不该出兵,时机未到,我们的实力还没达到能把人踩死的地步。
        
        
        
        4、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信任我们自己、我们政府和我们的国家!
        
      
      
  •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忍,为中国的负面新闻叫屈就罢了,为中国的新闻检查制度撑腰也罢了,但是谈到非典时为了摆出一副信任政府的姿态时说“在中国13亿人口中因非典而死亡的不过十几个,美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就有5万多”(98页)实在是让我出离愤怒得够呛!老兄,拍人马屁、捧人臭脚也不需要下作到如斯地步吧?我们国家这些年来成就巨大,可问题同样是为数众多且非常严重的!
      再看看这段,“执政的连续性使得长期计划不会被任期所打断,也不会受到任期思维和计划不断更迭的影响。这种模式还可以使得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减少社会寄生虫的数量,把更多的资金用在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身上。”(179页)论调多么荒谬啊~要是计划是错误的,社会岂不也失去了纠错的机会?更不用说资金究竟会花到哪儿去了。
      好吧,奈斯比特夫妇,这是你们的5毛钱,请拿好。
  •     在图书馆拿到《中国大趋势》,便有几个疑问吸引了我:  1、作者约翰•奈斯比特,美国人,敢于对中国进行评说,准确度高吗,有发言权吗?  2、作者写书的初衷,能让他写成一本好书吗?  奈斯比特对江主席说:“江主席,台湾是个小故事,但它讲的很好。大陆有个大故事可讲,可惜讲得很糟。”   江主席沉思了一下:“你为什么不来讲这个故事呢?”   3、作者所提出的新社会“八大支柱”,能精辟地反映出中国发展趋势吗?  带着这几个疑问,我打开了此书。每每对于分析类书籍,我都是耐心有限,倒是这本书,让我至少看完了。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从对中国近30年来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分析了隐藏在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格局、文化发展背后的中国发展趋势,引用了许多真实发生的事例,对问题的论述也是深入浅出,不觉枯燥。  本书站在全球的高度,精辟地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理论——解放思想、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并由此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的一个阶段而已。  对于奈斯比特的论述,给了中国人新的视角与思考。中国的命运与发展及未来趋势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值得深思的,关注中国的发展趋势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外国人花费数年时间,搜集大量资料提出自己的论述,是吸纳还是否定,我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最好的做法。
  •   人家要通过政府监察还不是不情愿的,因为是要在国内发表嘛,没办法的 。
    如果在美国发表,人家就不会这样写了。
  •   我个人这样认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