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家伊東豊雄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天下遠見  作者:伊東豊雄  页数:304  
Tag标签:无  

前言

  序文:寫在《Pioneer Forever/建築家 伊東豊雄》的付梓前夕/伊東豊雄  伊東豊雄/2010年3月19日於東京  我設立個人的小工作室是在一九七一年,那是在我三十歲的時候;所以到了明年,我的事務所就成立滿四十年了。  不過,當時的我既非對將來有什麼樣的展望,也不是工作有了著落。大學學運以風捲樓殘之勢席捲各地、號稱國家等級之祭典的大阪萬國博覽會(EXPO’ 70)也在未能達到原先的期待之下結束,六○年代所懷有的那份屬於未來都市的夢想,可以說急速地萎縮。由於是在那樣的狀況下開始了自己的創作活動,因此可以說我對未來完全沒有任何的期望。  那時的我,和兩到三人的員工一起度過無數持續設計著親戚與友人之小住宅的日子,甚至無法在每個月按時把薪水支付給員工。雖然後來陸續地稍微增加了員工的人數,不過這樣的狀況一直到八○年代中期為止,幾乎都沒有什麼改變。  變化出現在八○年代的後半。日本迎向泡沫經濟的頂點,特別是東京的商業建築可以說是蓋了又拆、拆了又蓋。「橫濱的風之塔」與「Restaurant Bar Nomad」這兩件作品的實現,也是在這個時期。事務所的生活總算變得比從前稍微好過了一點。  決定性轉機的到來是在一九八八年,那是因為接受了位於熊本縣八代市的「八代市立博物館—未來之森 Museum」之設計委託的緣故。這一年他們開始了由「熊本 Art-Polis」這個委員會來選定設計者的方式,而我則幸運地榮獲來自於總策劃人(Commissioner)磯崎新先生的設計指名與邀請。目前,我也擔任第三代的總策劃人而繼承了這個事業體的工作與任務。這件案子對我來說是很值得紀念的初次的公共建築設計案,而那時的我其實已經四十七歲了。  八代市立博物館在一九九一年開幕,而我的這件作品也獲得了好評。因為有這個「實績」,我在九○年代之後便轉為以公共建築作為設計工作的主要核心。而在做過幾件公共建築的設計案之後,我對於日本的公共建築是如何承襲著習慣、如何堅持著過去的形式與保守的態度這件事,有了很深刻的體會。我開始感到要突破這樣的困境,並不能單只從形態的設計來著手,而是 program(空間計畫)本身也非得做出革新的提案才行。  就在我這個想法開始醞釀的前方,於一九九五年有了「仙台媒體館」建築競圖的舉行。而那正是我一直追求的、針對 program 本身做出提問的那種建築競圖。  我們傾全事務所之力來面對這個競圖的挑戰,並且贏得了首獎。然而品嚐勝利的喜悅也只有在瞬間而已,我們的提案在贏得競圖不久之後隨即受到來自市民猛烈的反對運動。這個提案的嶄新之處無論再怎麼說明也無法得到理解,有好幾次,我甚至覺得就把這個設計提案給丟掉算了。  然而在設計持續進行、進到施工的階段之後,支持這個設計案的人們陸續地增加;到了二○○一年,仙台媒體館終於得以順利開幕。我未曾有過比那時候更覺得做建築設計實在很棒的時刻。這是因為在我設立事務所長達三十年後,第一次實際感受到自己的建築對這個社會有了貢獻的緣故。  這份感慨與感動在之後給予了我極大的勇氣。仙台媒體館開幕到如今已經過了九年,而它也早就已經塵埃落定為仙台市民的文化據點,融入市民的生活當中了。  從進到二十一世紀開始,我的設計活動除了日本之外,也擴展到了亞洲、歐洲、北美等世界各地。目前我的設計案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海外。雖然不同的地域有著各自不同的建築思想,而基於這些思想的設計與施工方法也都完全不一樣;不過在各地經驗過各種設計案之後,就會知道建築是否能夠實現的關鍵,總歸是建立在人際關係之上。我甚至會認為只要人和人之間能夠建立起彼此的信賴關係,那麼無論是在任何不知名的土地之上,都能夠實現出美好的建築。  自二○○五年以來,台灣成了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所在。那是因為台灣是少數願意堅持意志,來追求具有高度公共性之建築的國家之一。包含日本,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受市場經濟所支配,無論是建築本身或建築師,都漸漸變成只不過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已的道具,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味地追求著驅使電腦科技所製造出來的那種時尚風格而已。然而,也就因為是處於這種受市場經濟所支配的社會當中,那種真正能夠保障市民們得以享受文化性生活的公共空間,才更是人們所需要的,不是嗎。  在台灣的各個設計案,包括高雄市運主場館、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館、松山菸廠文化園區BOT計畫主建築案等等,很清楚地傳達出台灣的人們追求著公共性的熱情與強烈意志。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比能夠參與這種案子的設計更來得幸福的事了。  最後,要深深感謝各方的諸多先進提供我這樣的機會。同時,也對於在我持續進行建築的過程中,願意將我截至目前為止的建築生涯與建築思想等紀錄加以出版的這件事,表達深刻的謝意。尤其是不辭著述之勞苦的謝宗哲先生,對於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特此答謝致意。

内容概要

  首獲伊東豊雄親自授權傳記並專文推薦  內附給台灣讀者的話、獨家精采照片100幀  「用整個身體來思考吧!用頭腦所想的事只要三天就變了,然而用身體所思考的事再久都不會改變!」  --伊東豊雄(2010年3月2日),寫給台灣熱愛建築與設計的年輕朋友  因為伊東豊雄,是這樣的先驅者、建築家--  也曾有過發不出薪水給所員、靠親友介紹才有設計案可做的慘澹經歷,  也曾在提出嘔心瀝血的作品之時,飽受當地媒體抨擊……  然而他始終堅持走自己「另類現代建築」的創作之路,  藉由與同輩建築師相互批判、砥礪,以不斷精進自己的設計能力熬過了艱困的日子;  終於,伊東豊雄的作品成為各界公認,二十一世紀新建築的代表。  而即便成名,伊東仍不斷在世界各地的各種競圖案中奮戰,  同時追尋著更理想的、與自然共生的新建築。  於是,我們才能夠看見一位偉大的建築創作者,努力不懈的動人姿態。  而幸好,我們身在台灣--  所以才能親炙這位不曾停止進步、不曾放棄探索任何可能的前衛建築家,  充滿生命力的四件大型公共建築作品,從競圖、發包到完工啟用的點滴歷程;  也才得以近距離地閱讀、感受  伊東豊雄的成長經歷、不斷追求創新的自我期許、在其作品背後的深沈思想;  於是,我們也因而能夠從這些在台灣已實現、將實現的前衛建築風景中,  找到自己心底深處的創造力,也開啟對未來的無限想像。  ◎聯合推薦  台中市長/胡志強  高雄市長/陳菊  台大社科院遷院工程執行長/彭錦鵬  建築師、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邱文傑  交通大學建築所所長/張基義  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曾成德  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曾光宗  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楊逸詠  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  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  TVBS「十點不一樣」主播/蕭子新

作者简介

  謝宗哲SHA Sotetsu  學術專長為建築設計、建築理論、日本當代建築論述、都市住宅研究、創意商品與視覺設計。2007 年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現為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以及 Atelier SHARE 綜合計畫研究室負責人。 熱愛旅行、閱讀、翻譯、鑽研日本建築與流行文化,多次擔任伊東豊雄在台活動與演講口譯;並曾以 Atelier SHARE 負責人身分,協助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進行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競圖與新建工程。目前持續致力於日本當代建築與台灣建築學界及業界之間的推廣與交流。 自 2002 年起翻譯多本日本經典建築書籍,包括《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2002)、《建築家的 20 歲年代》(共譯,2003)、《都市地球學:日本三大建築家的都市論集》(2004)、《設計活動吧!》(2005)、《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 10 則》(2007)、《旅。建築的走法》(共譯,2007)、《建築學的 14 道醍醐味》(共譯,2007)、《伊東豊雄建築論文選:衍生的秩序》(2008)、《邁向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2008)、《邁向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 2》(2009)、《美的感動:19 條建築之旅》(共譯,2009)、《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2010)等;並分別於 2006、2010 年擔任建築雜誌《dA 夯》的策劃與撰稿人;另著有《建築的開始:東方新意的崛起--2008 年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見聞錄》(共著,2009)。

书籍目录

006	寫在《Pioneer Forever / 建築家伊東豊雄》的付梓前夕  by 伊東豊雄010	刻畫 / 一代建築巨人——伊東豊雄的輪廓018	序章	改變台灣都市地景的伊東新建築自 2005 年起,在台灣的北、中、南三座城市,陸續吹起了生機盎然的伊東新建築旋風,伊東建築所特有的流動性,也同時帶動了台灣都市地景的正向演化與變容。其一 / 與城市環境共生的高雄世運主場館其二 / 作為城市生活藝術場域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其三 / 與森林共舞、可呼吸的台大社科院院館其四 / 誘發新舊文化交流的松山菸廠新建築072	第一部	成為建築家之前原本為了打棒球而只想進入輕鬆的文學院就讀,卻因意外落榜而重考進東京大學理學院,伊東自此踏入了建築領域,也為開創屬於自己的建築創作之路奠下基礎。成長記憶中的原風景從內側觀看著藝術的成長歷程東京的故宅出自建築名家之手東大入學——與建築的邂逅在菊竹清訓事務所的建築修業096	Episode I 衍生過程的形態  by 伊東豊雄104	第二部	作為年輕建築家的那段日子獨立於 70 年代、伊東這個世代的新銳建築師,既沒能趕上 60 年代日本大興國家建設的潮流,也沒能受 80 年代蓬勃的經濟發展所庇護;因而在當時只能陷入一片無能為力的氣氛之中。獨立、成立個人事務所一九七○年代的慘澹記憶過渡到八○年代——不斷辯證的住宅論平和時代的野武士八○年代的新氣象——開展設計規模134	Episode II 伊東與安藤的冷靜與熱情之間142	第三部	凝視 / 伊東事務所的絕對真實雖然伊東事務所的設計操作並不是 top-down 的方式,然而一旦伊東內心的 image 開始建立起來,所員們在設計發想上便很難跟得上伊東的腳步了。事務所的運作與創作風景作家型事務所的宿命——競圖中的戰鬥設計案的執行與落實伊東與所員之間的互動176	第四部	旅 / 伊東豐雄的城市漫遊一般建築師通常會透過畫 sketch 來為旅行做紀錄,然而伊東卻認為該忘記的事情自動會忘記,而該記得的事情也會自然而然地殘留在記憶裡。旅行手記(1985)記憶中的九個城市(1988)220	第五部	歷經仙台案的成功 / 邁向世界的伊東豊雄透過仙台媒體館一案,伊東對極簡、純粹、抽象性空間做出了告別,並勇敢地朝著有機而充滿生命力的仿生建築邁進;從此,更掀起了一股席捲日本海內外的伊東建築新浪潮。仙台案之前的境遇建築人生的轉機——仙台媒體館對於「仙台媒體館」之報導的質問書來自仙台媒體館的領悟走向世界的創作足跡——比利時 / 英國 / 西班牙 / 義大利256	第六部	伊東豊雄的建築創作歷程伊東的建築從年輕時代開始一直到現在,都處於一種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裡,就如同他在建築中所持續追尋的「流動性」一樣……原始(Primary)建築形態的迴避對於建築之「厚重與堅固」的反感所有的一切來自於對建築立體主義的反抗水的流動與漩渦——對於平面計畫的觀點告別立體主義、邁向管狀主義的美學在立方體中有著「管」的貫通仙台媒體館之後的進展新的真實與衍生的秩序286	Episode III (泛)伊東建築學派298	Appendix 伊東豊雄的光榮軌跡302	Credits & References

章节摘录

  1.	與城市環境共生的高雄市運主場館  二十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而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但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起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能與生態相協調的……  ——伊東豊雄  日本當代建築家伊東豊雄在台灣的第一座建築作品——高雄世運主場館,終於在二○○九年的夏天落成。  從二○○五年底贏得競圖以來,為了配合高雄於二○○九年舉辦的世界運動會,在經歷無數個不眠不休的晝夜之後,全體工作團隊終於完成了這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當電視上播放著高雄世運會的宣傳影片、聽到「高雄,將在這裡迎接世界」的聲響時,所有熱愛這塊土地的人們,內心無不充滿了難以言喻的驕傲並且熱烈地鼓動著。因為台灣,總算有了一座能夠與全球標準接軌、足以和中國北京的「鳥巢」匹敵的世界級體育場館。  這座主場館的建築形式與風格,在高雄世運甫於二○○九年七月盛大開幕之際,便立即引起國際媒體注意。美國紐約時報在當時曾專文介紹這座極為「另類」的體育場,盛讚它不僅極具魅力,更著重與周邊都市生活、人文環境的結合,擁有其他類似規模建築少有的豐富人文氣息。  這座體育場的主體結構是由白色鋼管交織而成的螺旋體,蜿蜒如一條正準備環抱其獵物的巨龍,尾端往外延伸,形成入口廣場的一部分,場館周圍則是一片廣大的綠帶公園。數年後,當這些熱帶植物長高長大,體育場將彷彿受到一片茂盛的熱帶森林所圍繞。主體尾端和開口式設計,在意象、實體上,傳達將場館外環境融入體育場內的體驗,就在視線隨著充滿律動感的主體結構曲線投向體育場內之際,遠方山頭和市中心天際線納入眼簾,伊東豊雄似乎藉此再次凸顯體育場與這座城市連結的意念。  伊東表示,  我第一次來到高雄的時候,對這地方耀眼的陽光,以及有熱帶風情的大量綠意,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還有,每到晚上,很多人喜歡走出戶外,享受夜晚的生活。像這種擁有南國風貌、內外一體化的生活形態,為我帶來不少刺激,所以我想在這次世運主場館的建築設計上,重視這種文化風貌,或者啟用更新的技術,表現出內外一體的感覺。  另外,很幸運的是,由於基地十分寬廣,因此可以在主場館的周邊設置公園,並且利用各式設計的手法,讓公園與主場館合為一體;即使體育場內沒有活動舉行,民眾也會聚集到這裡,在公園裡遊憩的同時,也可以享受與公園融為一體的主場館。一般的體育場,都是關在一個同心圓之中,在很封閉的環境下舉行賽事。然而這裡卻是開放的,為了實現這個開放的空間,我們採用的是最有生命力的企劃案,就好像有人在做運動,這種躍動感十足的計畫才算完整實現了我的概念。  這座主場館朝南邊的方向,規劃成開放的空間,有迎接民眾進入那種溫暖與親切的感覺。像這樣的體育館,我想在世界上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同時由於是開放式的空間,使得體育館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融入其中。  有別於一般運動場經常採用的、具有高度完結性的橢圓形建築量體,在伊東的巧思之下,有意識地將運動場的建築體打開成C字型加上神龍擺尾的形貌(或者可說是「?」形),展現出積極迎接城市生活的開口意象。於是,在這個廣場中亦可舉辦音樂會或展覽會等各種活動,基於和周遭環境地景的相互疊合,而創造出熱絡的城市生活情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喜歡他執著的方式--愉快而不苦情。  喜歡他求新求變的精神--當別人早被拱成大師或被神化的時候,他依然堅持於創作的天地,自在翱翔。  佩服他事務所的經營方式--像朋友工作室般的永續熱情,效率不是被嚴格控制出來的,  而是從選人、訓練、團隊默契的自然生成,宛如基本的素質,存在於工作倫理之間。  佩服他永不消滅的熱情--為地球創造有意義、具生命力建築之持久努力,幾乎不把能量、體力、年紀放在心上,而如此自然衍生而出的不滅能量。  從這本書中,相信您能了解伊東豊雄成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建築家伊東豊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